透明背板替代光伏玻璃胜算几何?组件厂商着手测试,新细分市场有望形成

7月以来,光伏玻璃价格多次跳涨,进入四季度,紧缺状况更加凸显。11月3日,6家龙头组件企业发文“叫苦”,围绕光伏玻璃产能掣肘的博弈公开化。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拟对光伏玻璃实行有别于传统浮法玻璃的政策,尽快释放产能,缓解供应偏紧,抑制价格上涨。

晶澳科技副总经理、董秘武廷栋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的供需矛盾不改变光伏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高的基本面。组件厂商的联合呼吁是希望能引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重视,也希望政府部门从宏观层面对光伏玻璃产业发展给出指导意见细则。

面对光伏玻璃的短缺,透明背板能否趁机抢占份额受到广泛关注。中来股份(300393)称,透明背板的价格相较于玻璃有更大优势,市场价值逐步凸显,公司将透明及透明网格背板作为研发重点。此外,旗滨集团(601636)、回天新材(300041)在透明背板上也有新的动作。

光伏玻璃产能掣肘有望缓解

正如前述,11月3日,晶科能源、隆基股份等6家龙头组件企业联合发布倡议书,直指光伏玻璃供应紧缺的问题,并称玻璃供应和价格“失控”直接影响到组件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产业链的减产,甚至是停产。

记者注意到,6家企业中,有5家的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此番呼吁在业内颇为震动。6家企业提出,玻璃行业的产能瓶颈是组件供应“告急”的直接诱因,希望国家充分考虑目前行业面临的紧迫局势,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

随后,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对外表态称,工信部正在修订《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将实行有保有压的置换政策,研究对有资源、有市场的中西部地区光伏玻璃项目产能置换实行差别政策,鼓励普通浮法平板玻璃企业转型生产光伏玻璃,有序推动光伏玻璃产能增加。

光大证券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若光伏玻璃的产能置换政策得到调整,明年一季度前,光伏玻璃供给缺口仍存,价格有望维持高位,但政策的调整有助于平稳市场预期,从而推动未来行业健康发展;长期来看,2022年上半年光伏玻璃供需形势将得到缓解,而政策调整亦有望打开2023年及未来的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空间。

谈到近期光伏玻璃供应及价格变化的影响,武廷栋向记者表示,四季度是光伏行业传统旺季,产业链中的原辅料供应普遍紧张,又赶上硅片尺寸升级切换,对玻璃尺寸规格需求繁多,造成光伏玻璃供应紧张尤为突出。同时,辅材价格上涨必然给组件端带来成本压力。

PVInfoLink的最新数据显示,大厂3.2mm镀膜玻璃采购价大多落在每平方米42-43元、2.0mm玻璃则大多落在每平方米34元上下。组件辅材自三季度不断涨价至今,每瓦已垫高了0.1元上下的辅材成本。

武廷栋认为,光伏玻璃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会增加组件的非硅成本,从而影响光伏组件价格和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对下游电站的经济性带来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市场需求。据记者了解,目前组件厂对于明年的订单报价较保守,终端买方也呈现较为观望的态势。

6家企业的倡议书中还提到,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考虑给光伏市场年终“抢装潮”降温,引导项目有序推进。一般而言,四季度都是光伏需求旺季,明年国内将进入平价上网时代,为了在装机截止日前保住补贴水平,各方此时本应加足马力,但不料遇到了玻璃掣肘。

让市场关心的一点是,今年全年的光伏装机是否会受到影响,明年的市场需求又如何?对此,武廷栋判断说,短期的供需矛盾不改变光伏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高的基本面。此外,在行业发展存在瓶颈制约的前提下,存在组件部分需求被递延到明年的可能。“国家补贴政策主要涉及竞价项目,如果国内项目年底前抢装降温,有助于平缓产品供需矛盾。”

谈到晶澳科技的情况,武廷栋表示,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持密切沟通,尽力保障物料供应,有信心能够克服经营困难、实现全年业绩目标,尽力兼顾客户需求与股东回报的平衡。他还呼吁,玻璃供应环节应与组件厂商站在同一立场上。

透明背板有望形成新的细分市场

面对光伏玻璃的紧缺,业内开始寻找新的替代产品,透明背板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方向。事实上,就在上个月,旗滨集团与回天新材双双公告了有关透明背板产线的建设计划。

背膜/背板是一种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的光伏封装材料,起耐候绝缘保护作用,以满足太阳能电池组件25年的使用寿命。光伏玻璃也是光伏组件生产的必备材料,其强度、透光率等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寿命和发电效率。透明背板与光伏玻璃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性。

从回天新材的公告来看,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水平,增强行业优势地位,完善公司产能布局,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常州回天将以自筹资金5800万元投资建设年产3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膜项目。

数据显示,常州回天现有太阳能电池背膜年产能约5000万平方米,新增产线建成投产后,公司背膜产能将增长60%以上,年产能可为约合18GW太阳能电池组件提供配套,能有效缓解目前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回天新材专门提到,为顺应双面组件发展趋势,新增太阳能电池背膜产线设计除适用常规背膜生产外,也为今后提供配套的新品透明背膜增量奠定基础。

旗滨集团最近在光伏行业的动作也十分频繁,公司先是筹划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光伏玻璃,随后又公布了透明背板方面的扩产计划,公司将投入13.73亿元,在浙江绍兴建设1200t/d一窑三线光伏高透背板材料及深加工生产线。

旗滨集团是刚准备跨入透明背板市场,回天新材今年上半年的背膜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不到20%,相比之下,中来股份还是背板行业的“老大哥”。数据显示,中来股份背板年产能为1.35亿平方米,其中包括1000万平方米透明背板的产能规模。

中来股份在公司发展战略中提到,为匹配未来双面组件发展趋势的需求,公司加大透明背板技术研发,扩大其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夯实行业护城河,到2025年,实现透明背板市场占有率30%以上,成本较2mm玻璃低1/3。

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中来股份推出了透明背板HauberkTech技术,实现了超强耐紫外、超高透光率两大突破,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背板透光率超过93%,耐紫外能力远超传统背板。中来股份认为,透明背板的价值正逐步被市场接受。

在光伏玻璃严重紧缺的当下,背板企业持续加码新品透明背板,大有借机抢占市场份额的意味。然而,光伏玻璃厂商则不以为意,一家龙头企业人士告诉记者,透明背板存在的自爆率以及透光率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进而会影响到组件的寿命与发电效率。

“现在一部分组件商选择以透明背板替代的原因还是由于光伏玻璃比较紧缺,一旦光伏玻璃产能释放、2.0mm的薄玻璃推广以后,我们认为,透明背板等替代产品再往下推广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该人士补充道。

当然,无论是光伏玻璃还是透明背板,都是以辅材的身份为组件做配套,透明背板的替代性究竟如何,组件企业有很大的发言权。

武廷栋告诉记者,透明背板是光伏玻璃的潜在替代方案,供应商和组件厂商在共同推进。晶澳在透明背板的使用上要做更多的测试,例如自然条件下背板的腐蚀、老化情况等,从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达到有关技术标准,期待产品能够迅速成熟来填补市场需求。

他认为,透明背板的优点是轻质化、低成本,但稳定性较弱,双玻组件是满足愿意为增量发电支付溢价的客户群体。“两个产品满足的是不同客户需求的,透明背板组件投入市场后,可能会满足之前没被完全满足的客户群体,形成新的细分市场。由于光伏组件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这将给各种产品方案留有足够的潜在发展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