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奇俠倚碧鴛。大俠已去,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個五彩繽紛的江湖。

金庸老先生筆下出了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郭靖、陳家洛;也出了重情重義、風流倜儻的楊過、張無忌;還有末路英雄蕭峰、瀟灑的江湖浪子令狐沖。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最後,他的封筆之作是一個偷奸耍滑、善於鑽營的小人韋小寶。

郭靖與韋小寶,就如同神與人的區別。金庸老先生自己也曾說:“典型的中國人不是阿Q,而是韋小寶,所以寫韋小寶也是整個否定那個封建的社會。”

韋小寶代表了金庸對“俠”與“人”的思考,所以他雖然不是完美英雄,卻不妨礙讀者對他的喜愛。

可能正是如此,《鹿鼎記》也被一遍又一遍地翻拍,卻很難有人能夠拍出原著的精髓。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新版《鹿鼎記》豆瓣評分2.6

11月15日晚21:30,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在CCTV-8開播,同時愛奇藝、優酷兩大平臺同期更新。

很多人本著對張一山演技的認可,對這部劇期望還是挺大的,畢竟上一步韓棟版的《鹿鼎記》太讓人失望了。

不想播出十幾個小時後,在豆瓣上評分直接打到了2.7分,創最近電視劇評分新低。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在豆瓣上很多人給出了一星,而一向以演技出圈的張一山,這次也被網友質疑演技生硬,表演差勁。

有人說張一山表演浮誇“這哪是韋小寶,分明是個喝了五斤假酒的瘋猴子”,還有人痛心地感慨“悲哀”。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目前皮皮只看了兩集,確實是雲裡霧裡。

原著中韋小寶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剛剛過叛逆期,從小生活在怡春院裡,他見慣了這個世界的冷漠。

所以,韋小寶骨子裡對自己生活的世界是鄙夷、失望的,他偷奸耍滑、坑蒙拐騙就是一個十足的市井小人。

在新版《鹿鼎記》中看得出來張一山賣力地想把韋小寶的潑皮形象演出來,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長相偏成熟又喜歡睜大眼睛。

演現代劇沒問題,能把狠戾和痞氣演出來,但是一旦套上頭套,跳上跳下的表演總是有種劉星和小雪吵架的感覺。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加上這次編輯壓縮了劇情,本來是想給觀眾營造一種緊迫感,但是少了很多關鍵事件,就讓人覺得韋小寶的很多行為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地救了人,又莫名其妙地進宮,與皇上的相識也是莫名其妙。

韋小寶作為一個混跡風月場,慣會看人眼色的底層小市民,進了宮竟然變得無法無天,怎麼也說不通。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在皇宮裡前一刻還是貓著腰,偷偷摸摸得像做賊一樣,下一秒吃東西被人抓住後就對對方破口大罵,而且對方還是穿著黃色衣服,留著辮子,一看就不是太監。

按照韋小寶的脾氣這時候不是忽悠就是跑,怎麼著也不是打罵。

所以,看到這樣的韋小寶,真實內心五味成雜。張一山在《餘罪》和《十里春風不如你》裡表現都挺出彩的,怎麼到這兒就智商不正常了呢?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鹿鼎記》多次翻拍,一部不如一部

《鹿鼎記》是金庸老爺子在1972年完成的封筆之作。寫完這本書後老爺子就宣佈封筆,退出俠壇。因此,這部作品可以說是自帶流量。

豆瓣上能搜到的《鹿鼎記》影視作品有15部,其中有一些還是預拍攝狀態,而最早一部影視化作品是1977年11月在香港佳藝電視臺上映的,由演員文雪兒主演。

之後香港、大陸都各自翻拍了很多版本,拋開周星馳演的兩部電影不算,很多人對《鹿鼎記》的記憶是來自1998年陳小春飾演的那一版。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其實,這一版《鹿鼎記》本身對原著內容改動很大。原著中的韋小寶陰損惡毒、貪財好色、毒舌腹誹,而陳小春呈現出來的韋小寶則要正面很多。

他世故圓滑,卻又仗義,在宮中更是為了生存周旋於各方勢力之下,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美化過的韋小寶。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這樣的韋小寶由於有情節支撐,再加上陳小春的詼諧、戲劇化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因此,這一版的韋小寶也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2000年,張衛健又翻拍了《小寶與康熙》只不過在這部劇中張衛健的模仿痕跡還是很重的,韋小寶與他以往演的方世玉、小魚兒、小不懂等區別不大。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2008年黃曉明主演的《鹿鼎記》上線,這一版在情節上百分之八九十還原了原著。就連很多人物對白都是一字不差,算得上是良心影視化了。

對於黃曉明的表演大家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說黃曉明一如既往的油膩、做作,也有人說黃曉明這次終於對得起金庸老爺子了。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不過平心而論,黃曉明的韋小寶將人物情感表演的還是蠻到位的,也沒有可以模仿其他演員,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而這一版的《鹿鼎記》敗筆在配樂上,配樂偏西方,每次配樂一起總有一種看外國動畫片的感覺。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2014年韓棟主演的《鹿鼎記》故事情節改動大、畫面鮮豔不莊重,槽點挺多。不過由於在那之前有賴水清導演的《天龍八部》和於正的《新笑傲江湖》,對比之下他的韋小寶倒還成了下飯劇

韓棟之前在《步步驚心》中表演的九爺腹黑霸氣,到了《鹿鼎記》中雖說表演中規中矩,不過把韋小寶的痞氣和義氣刻畫的還是挺不錯的。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這部劇播出時韓棟雖然沒有大火,但是張馨予、吳倩、張萌等人還是小範圍出了圈的。不過後來,韓棟在《錦衣之下》裡飾演狠毒又鍾情的小閣老,很是火了一把。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經典翻拍風險高

都說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演員對於人物的把控、呈現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沒有好劇本再好的演技也是白搭。

翻拍經典是高風險操作,一方面前輩們珠玉在前想要超越很難,另外一方面既然是翻拍總要創新,可是創造合情合理又有意思的新橋段是很不容易的。

對演員、導演、編劇都是不小的考驗。這些年來《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倩女幽魂》翻拍一部黃一部,但是大家仍舊不遺餘力地趕著翻拍。

今年五一期間騰訊出的一部《倩女幽魂》被網友戲稱“看了這一版,才知道張國榮版的《倩女幽魂》究竟有多經典”。


張一山新劇豆瓣2.7分,被指演技浮誇,經典翻拍需謹慎

炒冷飯、賣情懷似乎成了影視劇圈錢的套路。可是,觀眾也不是傻子,既然是翻拍是對經典的致敬,最起碼對藝術得有基本的尊重。

六小齡童曾經說過“改編不是護邊,戲說不是胡說”,與其冒著風險翻拍老劇,透支觀眾的好感度,不如花點時間鑽研經典。

畢竟白手起家的富一代更讓人記憶深刻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