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床工業大敗局

是的,如你所見,我們國家的機床工業正在陷入到重重危機中,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改變的話,就真的是敗局已定。


曾經的中國機床工業,有過很輝煌的歷史。


在半個世紀前,中國建立起了18家國有機床廠,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機床十八羅漢,對整個國家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十八家機慶廠的順序大致按自北向南地域排列: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瀋陽第一機床廠、瀋陽第二機床廠、瀋陽第三機床廠、大連機床廠、北京第一機床廠、北京第二機床廠、天津第一機床 廠、濟南第一機床廠、濟南第二機床廠、重慶機床廠、南京機床廠、無錫機床廠、武漢重型機床廠、長沙機床廠、上海機床廠和昆明機床廠。其中北方機床廠佔了11家。


這十八家國有機床廠曾經有著明確的分工,算是在機床行業中劃定了各自的一畝三分地,輕易不越線,茲列舉如下:


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立式車床

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銑床

瀋陽第一機床廠:臥式車床、專用車床

瀋陽第二機床廠:鑽床、鏜床

瀋陽第三機床廠:六角車床、自動車床

大連機床廠:臥式車床、組合機床

北京第一機床廠:銑床

北京第二機床廠:磨床

天津第一機床廠:插齒機

濟南第一機床廠:臥式車床

濟南第二機床廠:龍門刨床、機械壓力機

重慶機床廠:滾齒機

南京機床廠:六角車床、自動車床

無錫機床廠:內圓磨床、無心磨床

武漢重型機床廠:立車、鏜床

長沙機床廠:牛頭刨床、拉床

上海機床廠:外圓磨床、平面磨床

昆明機床廠:鏜床、銑床


而如今,除了山東濟南第二起床廠外,其餘17家機床廠要麼倒閉,要麼重組,要麼被收購,堪稱全都舊貌換新顏。


具體列舉如下:


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現在已經改變了國有性質,成為馬氏民營企業了,工廠的位置沒有變化,在所有制上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由於經營不善,大連機床已於2017年11月10日向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公司債權重整。最新消息稱大連機床已經破產。


2002年7月,北京第一機床與日本大隈株式會社合資成立了北一大隈(北京)機床有限公司。2004年6月,與日本精機設計公司合資設立了北一精機(北京)設計公司。2010年12月,北京第二機床廠有限公司、北京機電院機床有限公司併入北一。


2013年,濟南一機被山東威達公司全資併購。


上海機床廠中,目前上海工具廠有限公司是其中經營得最好的,上海機床廠有限公司則連年虧損,其他分公司則默默無名。


2008年,南京市相關部門為重組機床產業列出課題。調研後認為,振興南京機床產業,應該集聚優勢資產,搭建南京市機床行業產業運作、資本運作的平臺,吸引外來合作伙伴。


2016年5月19日,長沙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原長沙機床廠)公佈了全體員工中止勞動合同方案,意味著長沙機床廠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經營狀況未見好轉 ST昆機退市或是大概率事件”,現在昆明機床廠終於從A股退市了。


更荒唐的是,秦川機床廠弄個齒輪箱廠廠長當董事長,車床廠廠長當總經理,用人之不可理喻,由此可見一斑。


這十八家國有機床廠中,唯有濟南第二機床發展得最好,目前是中國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綜合製造實力最強的鍛壓設備和大、重型金屬切削機床製造企業,世界最大的機械壓力機制造商之一。


這張圖表反應了這十八家國有機床廠的命運沉浮錄。


中國機床工業大敗局


濟南第二機床的一枝獨秀,擋不住中國機床行業的整體下滑,2019年中國機床產量194億美元,全球份額為23%,在全球市場份額首次低於30%。


機床消費正在從亞洲流失,中國力量變得更弱,而美國和歐洲都有所抬頭。可以說德國、日本的領頭羊位置,牢不可破;瑞士偏守高端一隅,美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則是發展中的大變數。而中國機床,還有更大的心病,就是高端機床久攻不下。


關於這一點,有機床行業網友指出:我們機床行業與國外同行存在著全方位的差距。


中國機床工業大敗局


十五年來,中國高端機床行業跟德日瑞士的機床差距越來越大,唯有濟南二機床是唯一的例外。行業規模曾經全球第一、第二的瀋陽機床和大連機床,都不得不債務重組。


為此,有網友疾呼:讓中國機床全行業的人員都好好學一遍德國出版的《數控機床手冊》,以從源頭上彌補我們與國外在數控機床上的差距。


中國機床工業大敗局


除了市場份額危機和人才危機外,有的機床廠則直接成為上市公司的提款機,比如黃石機床廠,從而把一個好好的機床廠弄得只剩最後一口氣了。


黃石機床廠憑藉機械剪板機起家,依靠合資策略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上個世紀90年代與比利時鍛壓廠商LVD合作引進折彎機技術,並於2006年,成功研發 6000噸大型折彎機,打破了國外壟斷格局。原本局面大好,當地非得要跟三環捆綁上市。


從此,黃石多了一個上市公司,市場卻少了一家技術獨特的鍛壓廠。機床的心思,非一般經營者能夠懂得。黃鍛被上市集團抽乾榨淨之後,如今已經奄奄一息。如果沒有疫情的爆發,今年黃鍛應該已經被比利時LVD公司所收購,。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的入市讓人看到幾分希望。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已經成為中國機床行業的最大救星。在完成大連機床重組之後,目前中國通用已經對瀋陽機床完成了中高層管理人員任命和穩定員工軍心的過渡期.


這一步,其實很難。對於中國通用而言,既有高利潤的醫藥板塊,又有中等利潤的紡織板塊、儀器板塊,還有駕輕就熟的貿易和成套工程出口,都實現了穩定的收益。唯獨機床板塊,應該是一個又冷又硬的高投入、低迴報的領域。


這一點,在齊齊哈爾重型機床廠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齊二重型機床從2008年就被中國通用控股,但十多年也未能扭虧為盈。前景依然不明朗。而作為中國156援助工程項目中唯一一家量具刃具的企業,哈量也在2009年由中國通用接管。憑藉跟日本合資公司的利潤而小日子不錯的北京機床所,則在兩年後整體加入。


如果說以前這些併購還都只是試水的話,那麼重組十年前曾是業內第一和第二的兩頭大象,則意味著一張碩大的棋盤,已經掛起。


現在,改變中國機床格局的時機來了,就看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能否承擔得起這樣的歷史重任了。


行業在關注,公眾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