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1206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了“大蒙古國”。

他和他的子孫們,幾乎征服了十三世紀人口最為稠密的諸文明世界。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細密畫中的成吉思汗與諸子

就像美國曆史學家傑克·威澤弗德所說的,“(數十年間)蒙古軍隊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比羅馬人花費四百年征服的還要多。”

但是,這個如日中天的龐大帝國,如曇花一般短暫。“這始終是藍色天軌的習慣,當他看到滿足時,就很快使它破滅”。它真正統一存在的時間,不過六十餘年而已。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幅員遼闊的帝國疆域

如果說,缺乏統一的經濟基礎和牢固凝聚力是帝國分裂的“外因”,那麼“黃金家族”內部的殘酷鬥爭,則是帝國分裂的重要“內因”。

黃金家族的內鬥,與三個人的死息息相關,分別是拖雷、貴由和阿里不哥。我將用三篇文章的篇幅,進行展開講述。

首先,我們就以拖雷的“意外”之死,開始講起。

拖雷為成吉思汗第四子,自幼隨從其父征戰,功勳卓著,有著“也客諾顏(大王爺)”的美譽,深得成吉思汗的寵愛。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拖雷與妻子唆兒忽黑塔尼別吉

實際上,大妃(皇后)孛兒帖所生四子,地位皆十分顯赫。波斯史學家志費尼曾以讚美的口吻寫道:

成吉思汗的長妻生了四個兒子….猶如帝國寶座的四根臺柱、汗國宮廷的四根棟樑。….他命長子朮赤掌狩獵,這是蒙古人的重要遊樂,很受他們的重視。次子察合臺掌札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實施,又管對那些犯法者的懲處。窩闊臺他選擇來負責一切需要智力、謀略的事,治理朝政。他提拔拖雷負責軍隊的組織和指揮,及兵馬的裝備。”

從志費尼的描述看,窩闊臺和拖雷二人,分別掌管著“政治”和“軍事”大權。不過,或許連成吉思汗自己都沒想到,這種“分權治之”的安排,最終埋下了帝國解體的伏筆。

1227年,成吉思汗在臨終前,最後一次將諸子召到身邊,要求他們精誠團結,服從欽定的繼承人——窩闊臺的領導。

  • 按照中原帝制,舊皇駕崩後,制定的繼承人理應馬上登基繼位;
  • 但按照草原“根本法”,新汗繼位,需得到庫裡勒臺大會(“蒙古貴族首腦大會”)的表決通過才行。

因此,直到1229年,窩闊臺才順利登基。在兩年的權力“真空期”期間,帝國一直由拖雷代為“監國”。

實際上,在為期40多天的“庫裡勒臺大會”的討論中,一直有人主張恪守蒙古舊制,立拖雷為大汗,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就在眾人爭論不休之時,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長子朮赤已病逝)力排眾議,全力支持窩闊臺,方才使得後者成功繼承汗位。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窩闊臺

1230年,拖雷隨窩闊臺討伐金國。1231年冬,拖雷率軍4萬,繞過金朝的軍事重鎮潼關,越秦嶺,出漢中盆地,迂迴到南方,直奔汴京。蒙金雙方在三峰山(河南禹州西南)展開會戰。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今天的三峰山

疲憊不堪、所帶軍糧輜重較少,早就疲憊不堪的金軍,遭遇到了罕見的暴風雪。“(金軍)僵凍無人色,幾不能軍”,在蒙古軍隊的連番打擊下,很快便全線崩潰。

金朝的有生力量幾乎被全殲,已經無力與蒙古人相抗衡了。

微妙的是,隨窩闊臺得勝班師北歸的途中,正值盛年的拖雷突然“暴亡”。關於拖雷之死,史書記載極為撲朔迷離。

  • 南宋《黑韃事略》中記載:“偽太子駝欒(拖雷)自河南歸病死。”
  • 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也稱拖雷是病死,並將其死因歸咎於酗酒。“他變得從早到晚耽溺於杯中物,於是他害了病,兩三天尚未過去他就一命嗚呼。”

不過,《黑韃事略》和《世界征服者史》的記載過於簡略和隱晦。相比之下,《元史》、《蒙古秘史》和拉施特《史集》的記載,則更為詳細。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元史》中文版封面

《元史》記載:

五月,太宗(窩闊臺)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禱於天地,請以身代之,又取巫覡祓除釁滌之水飲焉。居數日,太宗疾愈,拖雷從之北還,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壽四十有闕。”

按照《元史》的說法,面對窩闊臺“疾甚”的現狀,拖雷選擇“以身代之”,在“取巫覡祓除釁滌之水飲焉”後“遇疾而薨”。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史集》中文版封面

《史集》記載,則更為詳細和“傳神”:

  • 拖雷汗請求先行,但他在途中突然去世了。據說是這樣的。在此之前,合罕(窩闊臺)病了幾天並開始有了好轉,拖雷汗來到了他的床頭,珊蠻(薩滿)便按他們的習俗施行了巫術,在一大缽水中洗滌了他的病身。
  • 拖雷汗由於對其兄所懷有的熾愛,便拿起了那隻缽,誠摯地禱告道:“長生天神啊!你無所不管,並且知道,如果有罪的話,那也是我做得最多,因為在征服各地區之時殺害了那麼多人,俘擄了他們的妻子、兒女,使他們痛心。如果你是為了他的善良和英勇要把窩闊臺合罕取去,那麼,我更善良,也更英勇些,請饒了他,不要召去他,我召去吧!”
  • 他說了這些話後,誠摯地禱告著,喝掉了那洗病的水。窩闊臺合罕痊癒了,拖雷汗便在得到允許之後動身了。過了幾天,他就得病去世。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蒙古秘史》中文版封面

至於《蒙古秘史》的記載,信息量比《史集》“還要大”:

  • 兔兒年(1231年),斡歌歹(窩闊臺)出征金國……駐營於龍虎臺。在那裡,他得了病,口不能言。得病難過時,人們讓巫師占卜,他們說:“金國的土地神、水神,因為他們的百姓、人口被擄,各城被毀,所以急遽為祟”。
  • 占卜時,許神以百姓、人口、金銀、牲畜、替身禳之,神不答允,為祟愈急。占卜時,又問神:“可以用親人作替身嗎?”這時,作祟放慢了,斡歌歹合罕睜開了眼睛,索取水喝,問道:“怎麼啦?”巫師奏稟說:“金國的土地神、水神們,因為他們的地方和水被毀,百姓、人口被擄,急遽作祟,占卜時許神以別的什麼為替身禳之,神作祟愈急。又問:可否用親人做替身,作祟就放慢了。如今聽憑聖裁。”
  • 斡歌歹降旨說:‘如今朕身邊的宗王有誰?’宗王拖雷正在他身邊,就說:“……讓我來代替我的合罕兄長吧。……我面貌美好,身材高大。可以侍奉神。巫師你來詛咒吧!”說著,巫師就詛咒了,把詛咒的水讓拖雷大王喝下。
  • 拖雷坐了片刻,說道:“我醉了,等我醒過來時,請合罕兄長好好照顧孤單年幼的侄兒們、寡居的弟媳吧!我還說什麼呢?我醉了。”說罷出去,就去世了。”

《蒙古秘史》不僅細緻入微地描述了整個事件的全過程,並記錄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拖雷在喝下巫師的咒水後,並非“數日而亡”,而是“當即去世”。

  • 如果說,拖雷臨終前的那句“我醉了,等我醒過來時,請合罕兄長好好照顧孤單年幼的侄兒們、寡居的弟媳吧”是臨終遺囑;
  • 那麼最後那句“我還說什麼呢?我醉了”,更流露出了一絲無奈,尤為耐人尋味。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細密畫中的窩闊臺

綜合前面眾多史書的記錄,我們可以解讀出兩條信息:

  • 窩闊臺與巫醫,有聯手“做掉”拖雷的嫌疑(拖雷死後沒幾天,窩闊臺就“痊癒”了);
  • 拖雷恐怕已經提前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只能“被迫”赴死。

而《史集》中,關於拖雷遺孀唆兒忽黑塔尼別吉(唆魯禾·帖尼)的記載,更印證了拖雷之死的“微妙”:

  • ....拖雷汗的哈敦唆兒忽黑塔尼別吉經常說:我那心愛的伴侶是為了合罕而死的,是為了他犧牲了自己。....
  • ....有一次,她向窩闊臺提出一個要求而未被允准,她就哭鬧起來,說:“我的心愛的為誰做了犧牲,他是如何死的?”聞聽此言,窩闊臺立即讓步,滿足了她的要求。”....

因此,唆兒忽黑塔尼大概率知道自己丈夫的真正死因,但在窩闊臺盤踞大汗之位的現狀下,她不能(也不敢)說出真相,只能通過這種隱晦的方式,表露出自己的“委屈”。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唆兒忽黑塔尼別吉

綜合史料記錄,我們可以推測,拖雷有很大的概率死於中毒(急性或慢性)。而投毒者,正是其兄長,即大汗窩闊臺。

熟悉蒙古歷史的同學都知道,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和次子察合臺素來不合,二人的恩怨甚至“傳染”到了下一代。但是,幾乎所有的史料中,並無窩闊臺與拖雷不合的記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窩闊臺要對拖雷“下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活著”的拖雷,是窩闊臺最大的隱患。為了汗權的鞏固和子孫的“帝業”,他必須“除掉”這個潛在的威脅。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在窩闊臺的主持下,修築了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都城——哈拉和林

1)在蒙古社會,一直有“幼子守灶”的傳統

所謂“幼子守灶”,即幼子有優先繼承權。實際上,成吉思汗在選擇繼承人時,也是各種糾結。拉施特《史集》記載道:

  • 成吉思汗曾在各種事情上考驗過兒子們,知道他們各有所長,所以他對於大汗和大汗尊號的傳授猶豫不決,他時而想到窩闊臺合罕,時而又想到幼子拖雷汗。因為在蒙古人中間,自古以來就有幼子掌管父親的根本禹兒惕和家室的習俗和規矩。
  • 後來,他說道,掌管國家和大位是艱難的事,就讓窩闊臺掌管吧;而包括我所聚集起來的禹兒惕、家室、財產、庫藏以及軍隊在內的一切,則讓拖雷掌管。

因此,即便窩闊臺是大汗欽定的接班人,但“幼子守灶”的觀念一直深入人心,支持拖雷繼承汗位的蒙古貴族不在少數。這也很好地解釋了,在汗位虛懸的兩年,拖雷擔任“監國”的原因。

1229年秋舉行的庫裡勒臺大會,“宗親鹹會,議猶未決”。倘若沒有耶律楚材縱橫捭闔,爭取到以察合臺為代表的宗王支持,窩闊臺順利登基的日期,恐怕還會延後下去。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漫畫版的“孛兒帖與四子”

若干年後,當拔都(朮赤繼承人,金帳汗國大汗)在扶持拖雷長子蒙哥繼位時,也以“幼子守灶”背書:

....大家都知道,按照札撒(蒙古法律)和蒙古人的習俗,父位是傳給幼子的,因此,蒙哥合罕具備登臨大位的全部先決條件。....

2)帝國的軍隊,幾乎都掌握在拖雷手上

按照成吉思汗的安排,拖雷負責“統軍隊”。實際上,他自己也曾說過,“凡欲追求勇敢、榮譽、武功、降國定天下的人,就去效力於拖雷。”

論軍事實力,拖雷遠在其三個兄長之上。根據拉施特的記載:

  • 分給了朮赤四千人,千戶長有失主兀惕部蒙古兒那顏、輕吉惕部輕吉臺·忽丹、許慎部旭失臺、許慎部拜忽;
  • 分給了察合臺四千人,千戶長有巴魯剌思部巴魯剌臺·合剌察兒、札剌亦兒部蒙格那顏;
  • 分給了窩闊臺四千人,千戶長有札剌亦兒部亦魯該、速勒都思部亦剌黑禿阿、晃豁壇部答亦兒;
  • 分給幼子拖雷的軍隊,是除了成吉思汗分給子弟的軍隊外,剩下的左翼、右翼、中軍。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波斯版本的成吉思汗

主流觀點認為,分封給拖雷的軍隊,是聳人聽聞的11萬。其中包括了成吉思汗直屬的精銳中的精銳“怯薛軍”。成吉思汗“厚此薄彼”的安排,被拉施特評價為“對拖雷汗的補償”:

成吉思汗也曾有意把合罕尊號和帝位傳給拖雷,讓他作大汗的繼承者,但後來他說,由你來擔任掌管我的禹兒惕、大帳、軍隊和帑藏的職務,對你更好一些,你也可以更安心一些,因為你將擁有許多軍隊,你的兒子們將比其他宗王們更為獨立和強大。

不客氣地說,倘若拖雷真的“造舉兵反”,窩闊臺根本無力招架。因此,哪怕他順利登上汗位,也依舊對手握重兵的拖雷有所忌憚。

3)拖雷能力出眾,“功高震主”

成吉思汗在世時,一直讓拖雷隨從左右,對其偏愛有加。而拖雷也非常爭氣,攻必克戰必勝,立下了赫赫戰功。

  • 西征花剌子模時,拖雷獨當一面,統領偏師連克名城,席捲呼羅珊地區,威震中亞;
  • 隨窩闊臺徵金期間,拖雷“總右軍自鳳翔渡渭水,過寶雞,入小潼關,涉宋人之境,沿漢水而下”,在三峰山全殲金朝主力,迫使潼關守將獻關投降。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蒙金鏖戰

正所謂 “功高震主”,拖雷用兵如神的指揮才能、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以及在軍中蒸蒸日上的崇高威望,讓窩闊臺如鯁在喉,如坐針氈。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為了樹立大汗的權威,他只能採取這種“不太體面”的方式,“送”走自己的親兄弟。

在拖雷死後不久,窩闊臺就迫不及待地削減拖雷系的人口和軍隊,壯大本支系的軍事力量。拉施特記載說:

....窩闊臺當了合罕後,沒有跟諸王、異密(阿拉伯語,即大臣)商量,擅自從也客諾顏(拖雷)諸子管轄下的軍隊中,將亦魯該那顏的兄弟異密都剌帶寶兒赤及雪你惕部異密連同一千雪你惕部軍隊及二千速勒都思部人分給了自己的兒子闊端。....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蒙古騎兵

窩闊臺的一系列奪權操作,讓不少“親拖雷”的蒙古貴族非常不滿。他們懇請拖雷的遺孀唆兒忽黑塔尼,向窩闊臺提出質詢。

聰明的唆兒忽黑塔尼自知時機遠未成熟,因此一直採取隱忍的態度,甚至主動“安撫”群情激奮的支持者:

你們的話很對!但我們所積累的各種財富還缺少些什麼呢,我們為什麼要給主上添這樣的麻煩呢?要曉得我們也隸屬於合罕,他是一國之主,他所下的命令沒有錯!

事實證明,唆兒忽黑塔尼的忍讓是無比正確的。她韜光養晦、積攢人脈,“以殷勤和尊敬博取宗親們和同部族人的好感”,默默地積蓄著自己的力量。

「蒙古大亂鬥」拖雷“意外”之死:蒙古帝國分裂的伏筆

蒙古騎兵

在窩闊臺和貴由相繼死去後,“黃金家族”的內部鬥爭已經公開化。她抓住有利時機,在金帳汗拔都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成功將長子蒙哥推上大汗之位,並對窩闊臺系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貴由妻子)海迷失後“被裹之以氈,溺死水中”,窩闊臺系宗王要麼被蒙哥流放,要麼被殺害,只有闊端和合丹“例外地沒有遭到迫害”

總的來說,拖雷的突然死亡,成為了這個龐大帝國分裂的導火索。隨著時間的推移,黃金家族分裂出了“朮赤系+拖雷系”和“窩闊臺系+察合臺系”兩大勢力。兩大勢力針鋒相對,互不相容,甚至刀兵相見、所有的一切,恐怕是“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始料未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