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企混改?對國有企業有什麼影響?

今年以來,混改企業批量落地,國企混改加速推進,2019年5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第四批混改試點名單,共有160戶企業,資產總量超過2.5萬億元,其中中央企業所屬107戶,地方國有企業所屬53戶。2019年1—9月份,中央企業各級企業新增混合所有制企業超過600戶。2013—2018年,實施混改的中央企業子企業中,混改後實現利潤增長的企業超過70%。

2019年11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指出“雙百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在444家“雙百企業”中,共有200家中央企業子企業。其中,113家在本級企業開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國有資本5384億元,3466家子企業開展了混改。

80%的“雙百”企業領導班子薪酬拉開了差距,最高最低相差1.2倍以上,超過一半的“雙百”企業在本級或者所屬企業選聘2700名職業經理人,有效完善了市場化經營機制。

什麼是國企混改?對國有企業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國企混改?

國企混改,全稱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總要求,以市場機制為原則,通過在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企業引入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外資等各類資本,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不斷釋放活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國企混改的主要方式

開放式改制重組。採取資產剝離、人員分流及債務重組等多種手段,重新組合業務、資產以及債務等要素,優化業務和資源配置。

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通過投資補助、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

引入戰略投資者。戰略投資者一般是指國內外專業的行業或財務投資者,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以及整合經驗,其加入不僅可以帶來外部資源,產生協同效應,還可以對國企的運營效率和成本收益形成倒逼效應,提升企業經營活力和經營效益。

員工持股。通過混改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打破以往國企員工薪資的天花板,充分激發員工創造力和積極性,鼓勵員工與企業共創共享。

運作上市。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既是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實現形式之一,也與混改目標高度一致。通過上市引入非公有資本,優化股權結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推動國企經營市場化發展。

國企混改對國有企業的影響

國企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國有資本,完善多元化股權結構,與戰略投資者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戰略業務協同;建立高效的企業市場化管理機制,以業績為導向,優化風險管理和成本管控,改善盈利能力;建立員工持股計劃和管理層股權激勵機制,使員工與企業共享效益,激發企業活力,增強企業競爭力。

混改的典型案例之一為第一批混改試點企業中的中國聯通。聯通作為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由於在4G業務的失利使其在經營業績上遠差與另外兩家公司,2016年聯通年報顯示,該年聯通淨利潤僅為4.8億元,而同期中國電信淨利潤為181.09億元,中國移動淨利潤為1088.39億元。

2017年聯通混改,以定向增發的方式引入來自互聯網(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京東)、金融(中國人壽、中國中車)、垂直行業(蘇寧雲商、滴滴出行、網宿科技、光啟集團、用友軟件、宜通世紀)等領域的戰略投資者,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股權激勵機制、薪酬分配機制等市場化管理制度。同時利用戰略投資者在互聯網、大數據、移動支付、物聯網、零售、垂直行業等領域的優質外部資源,展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協同效應。中國聯通2018年年報顯示,聯通實現淨利潤93.01億元,同比增長452.31%,歸屬母公司淨利潤40.81億元,同比漲幅達858.28%。4G用戶全年淨增4505萬戶,

產業互聯網收入同比增長45%。通過與戰略投資者的深化合作,聯通用戶數量快速增長,各類創新業務全面佈局,混改成效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