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影响不仅仅在艺术和工艺方面,它的输入,使当地统治者意识到大规模手工业生产和产品外销的重要性。欧洲瓷都梅森是欧洲制瓷业的代表,其早期的装饰画模仿中国风格来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

中西瓷器的交流,带来两种文明的互相借鉴,彼此欣赏。景德镇瓷器曾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早期梅森瓷器的样板;梅森瓷器以其无与伦比的品质也带给景德镇新的艺术启迪。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中国”之所以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a”,与中国瓷器文化在世界产生既广且深的影响息息相关。作为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瓷器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其流传之久远,使用之广泛,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全球共享。


欧洲人曾认为中国瓷器具有魔力,放置有毒的东西就会崩碎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选取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和以梅森为代表的欧洲瓷器精品,通过两个瓷都的跨时空对话,印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自隋唐以来,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日臻进步成熟,中国瓷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欧洲人认为这种灵动的物质具有魔力,有毒的东西放置其中,青花瓷便会崩裂碎掉。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因而,中国瓷器成为各国王室追捧的对象。其中,最具说服力的莫过于萨克森选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以骑兵换瓷器的故事。奥古斯都二世是个狂热的瓷器收藏者,1717年他与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做了一笔交易,用600名萨克森龙骑兵换了151件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这些瓷罐器型硕大,最高的高达1.32米,配宝珠钮盖,从此被世人称作“龙骑兵瓶”或“近卫花瓶”。被波兰王卖到他国的骑兵,被编入普鲁士(即日后的日耳曼)陆军,组成萨克森九十四步兵师,绰号“瓷器兵团”。这批价值连城的康熙青花罐,至今仍陈列在德国茨温格宫的瓷器走廊。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影响不仅仅在艺术和工艺方面,它的输入,使当地统治者意识到大规模手工业生产和产品外销的重要性。16世纪初,欧洲便开始尝试用贝壳、蛋壳、蛋白、鱼肉等多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材料制造瓷器。18世纪初,德国的炼金术师伯特格尔破解了制瓷秘方,他称瓷器是新的“白金”。1710年梅森瓷器厂设立,梅森小镇也因此发展成为欧洲的瓷都。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梅森瓷器代表了欧洲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其早期的装饰画模仿中国风格来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比如,奥古斯都二世得知龙凤分别象征中国皇帝和皇后,专门找到了王室瓷器收藏中的一个中国瓷盘令梅森仿制,后来这种赤龙图案一直为萨克森君主家族所专有。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中西瓷器的交流,带来两种文明的互相借鉴、彼此欣赏

有意思的是,从此次展览展出的梅森瓷器可以看出,它们模仿的不少是想象中的“中国风”,与实际有出入。

以此次展出的一件1750年生产的塑像为例,一对中国夫妇亲密地坐在一起,男子服装上有丰富的花卉装饰,可能代表这是珍贵的丝绸面料。虽然人物的服饰极力模仿中国样式,凉亭和椅子却完全是欧式风格。再比如,欧洲的画家们将中国瓷器上的桃子和石榴绘成欧洲人熟悉的洋葱图案,蓝色洋葱后来成为梅森瓷器最有名的系列之一。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中西瓷器的交流,带来两种文明的互相借鉴,彼此欣赏。景德镇瓷器曾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早期梅森瓷器的样板;梅森瓷器以其无与伦比的品质也带给景德镇新的艺术启迪。”负责此次展览内容设计的王成兰介绍,18世纪中后期,欧洲市场上出现了中国制造的仿梅森风格的瓷器,说明梅森瓷器的器型和纹饰在艺术风格成熟后也反过来影响了中国瓷器的创作。

早在300多年前,中国瓷器就已成为了全世界哄抢的宝贝

明清起,中国不仅输出景德镇瓷器,德化窑生产的白瓷和青花瓷也是较为重要的外销器物。作为民窑瓷塑的杰出代表,德化瓷器的创作并不受官窑的羁绊,取材广泛,创作手法自由洒脱。可以看出,梅森的陶艺家曾经烧制出了许多塑像类白瓷产品,质地优良,形体健硕美观,从而逐步开始创造属于其自己的辉煌历史。由此可见,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中国瓷器对西方早期陶瓷业都有深远的影响,双方在瓷艺方面的交流融会可谓源远流长。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