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初期史書

中華歷史起源源遠流長,關於文字的早在黃帝時期就有倉頡造字的傳說,而相傳倉頡也是黃帝的史官。可見歷史在文字誕生之初就已經和它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淺析中國初期史書

倉頡造字

但是歷史書籍在開始,並不是像現在我們熟悉的《唐書》、《宋史》一般,編修有度,以記傳體的格式,通過記錄各個重要的人物的生平,將那一段時期的歷史還原給讀者。

商時的早期歷史只是刻在甲骨文的祭文,很多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故事帶著濃濃的神話傳奇色彩,不僅是因為那是經歷眾人口口相傳的故事,更是因為很多歷史的來源都是充滿宗教色彩的祭文上的隻言片語。

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第一部史書出現了,它的存在至今也有學者表示質疑,它的真偽在現在也沒有確切的說法,它就是《尚書》。

淺析中國初期史書

尚書

《尚書》是一部上古皇室檔案彙編,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室文獻。它主要由《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組成。2008年清華簡證明傳世的《尚書》部分(偽《古文尚書》部分)為偽書。

撇開《尚書》的真偽、內容,甚至其編成時間這些具有爭議的話題,《尚書》本身是一部樸素的、上古時代歷史檔案彙編,它在我國曆史書籍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相比頗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尚書》,孔子曾經參與編修的《春秋》,以及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在歷史上的影響和作用更加顯著,以至於有學者因為孔子著《春秋》的行為而將孔子尊封泰山。雖然此舉頗有神話孔子之嫌,但是也間接說明孔子的《春秋》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淺析中國初期史書

孔子

《春秋》開始,記載歷史的書籍開始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了歷史,曾經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我們共同的祖先發生的事情。他們曾經創造的輝煌和文明,他們生存的艱辛和苦難,將文明的火種,民族延續到了現在。每個人在讀史書,都會湧起這樣的感情,它不斷的激勵著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將我們國家,民族延續下去。

這或許就是歷史,《春秋》,那些歷史書真正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孔子去世後,禮樂逐步崩壞的世界並沒有寫進《春秋》中,《春秋》就此絕筆。在這位嚮往大同世界的偉人去世的400多年後的西漢時代,一位偉大的歷史家,一本宏偉的歷史著作誕生了,他繼承了孔子在《春秋》種傳承的精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最後完成了這本史書鉅著。說到這,想必比各位讀者都猜到了它的名字——《史記》。

《史記》被民族作家魯迅讚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載了中國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2000多年曆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淺析中國初期史書

司馬遷

在史記之後《漢書》、《三國志》等歷史書籍的相繼編修,他們很多都沿襲了《史記》的編修傳統,選擇了紀傳體的格式。而史書記載的內容也從《尚書》中單薄的當政者對政事的討論和對策也延伸到了各個參與歷史的任務生平記述。紀傳體的史書以人物為經,時間為緯,將歷史記錄下來,並衍生了其他篇章度當時的人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記載。

伴隨著知識文化從“士”階級的下移,歷史也愈加貼近人民的生活,更多的人能接觸到歷史,更多的歷史開始記錄人民的生活,這就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