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司馬光編了十九年的史書《資治通鑑》

我們都知道,瞭解歷史必讀《史記》、《資治通鑑》。

為何 司馬光編了十九年的史書《資治通鑑》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編篡史書並不是一件稀奇事情。編纂史書,除了官方修史,民間也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這種對歷史的崇敬,在世界其他國家,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在眾多歷史書中,《資治通鑑》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就連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生前,曾讀過17遍,每一遍都仔細批註。

要想了解歷經了哪些朝代興衰,出現過哪些歷史事件。要系統理清中國歷史,則一定要讀它。

為何 司馬光編了十九年的史書《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資治通鑑》裡,不僅記載了歷史,也記錄了很多司馬光本人對政事的一些看法。司馬光還寫了119篇史論,用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為何 司馬光編了十九年的史書《資治通鑑》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將時間定在東周威烈王這段時間。時間在儒家傳統裡有特別的意義,代表“禮崩樂壞”的開始。其實,跟很多人的印象不同,《資治通鑑》不是一本簡單介紹權謀的書籍,而是一本涉及到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以及對歷史人物評價,覆蓋面非常廣泛的書籍。這本書籍,更多還是司馬光為了通過對歷朝歷代的興盛衰亡,來為後世做一個借鑑。因為司馬光認為,君王在其中,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資治通鑑》內,有部分側重於講解統治者如何任官用人、信賞刑罰、納諫改過,大臣又該如何好跟君王的關係。

《資治通鑑》這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因此,可以看出司馬光寫此書的原因是希望通過對歷朝歷代的興盛衰亡,借鑑原因,讓國家吸取教訓,使得國家繁榮興盛。

司馬光在他的一生生涯中,雖有不足,但為我們留下了歷史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