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上榜 〉綠水青山如何變金山銀山?自然資源部推薦了這批典型案例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取得了積極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近期,部組織編寫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一批),現予以印發。請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學習借鑑,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相關工作。今後,部將不定期向各地推薦成功案例,請你們組織市縣積極探索創新,並及時總結報部。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2020年4月23日

典型案例


一、福建省廈門市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案例

二、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態銀行”案例

三、重慶市拓展地票生態功能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

四、重慶市森林覆蓋率指標交易案例

五、浙江省餘姚市梁弄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

六、江蘇省徐州市潘安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案例

七、山東省威海市華夏城礦坑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案例

八、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案例

九、雲南省玉溪市撫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案例

十、湖北省鄂州市生態價值核算和生態補償案例

十一、美國溼地緩解銀行案例

順昌上榜 〉綠水青山如何變金山銀山?自然資源部推薦了這批典型案例

南平市“森林生態銀行”案例


案例背景


福建省南平市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78.29%,林木蓄積量佔福建省的三分之一,被譽為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但長期以來,南平市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生態高地”與“經濟窪地”並存。特別是2003年以來,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推進和“均山到戶”政策的實施,在激發了林農積極性的同時,也導致了林權的分散,南平市76%以上的山林林權處於“碎片化”狀態,農民人均林地近15畝,森林資源難以聚合、資源資產難以變現、社會化資本難以引進等問題凸顯。

為了有效破解生態資源的價值實現難題,南平市從2018年開始,選擇林業資源豐富但分散化程度高的順昌縣開展“森林生態銀行”試點,借鑑商業銀行“分散化輸入、整體化輸出”的模式,構建“生態銀行”這一自然資源管理、開發和運營的平臺,對碎片化的資源進行集中收儲和整合優化,轉換成連片優質的“資產包”,委託專業且有實力的產業運營商具體管理,引入社會資本投資,打通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通道,探索出了一條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具體做法


一是政府主導,設計和建立“森林生態銀行”運行機制。按照“政府主導、農戶參與、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的原則,由順昌縣國有林場控股、8個基層國有林場參股,成立福建省綠昌林業資源運營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3000萬元,作為順昌“森林生態銀行”的市場化運營主體。公司下設數據信息管理、資產評估收儲等“兩中心”和林木經營、託管、金融服務等“三公司”,前者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後者負責對資源進行收儲、託管、經營和提升;同時整合縣林業局資源站、國有林場伐區調查設計隊和基層林場護林隊伍等力量,有序開展資源管護、資源評估、改造提升、項目設計、經營開發、林權變更等工作。

二是全面摸清森林資源底數。對全縣林地分佈、森林質量、保護等級、林地權屬等進行調查摸底,並進行確權登記,明確產權主體、劃清產權界線,形成全縣林地“一張網、一張圖、一個庫”數據庫管理。通過核心編碼對森林資源進行全生命週期的動態監管,實時掌握林木質量、數量及分佈情況,實現林業資源數據的集中管理與服務。

三是推進森林資源流轉,實現資源資產化。鼓勵林農在平等自願和不改變林地所有權的前提下,將碎片化的森林資源經營權和使用權集中流轉至“森林生態銀行”,由後者通過科學撫育、集約經營、發展林下經濟等措施,實施集中儲備和規模整治,轉換成權屬清晰、集中連片的優質“資產包”。為保障林農利益和個性化需求,“森林生態銀行”共推出了入股、託管、租賃、贖買四種流轉方式:有共同經營意願的,以一個輪伐期的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資產作價入股,林農變股東,共享發展收益;無力管理也不願共同經營的,可將林地、林木委託經營,按月支付管理費用(貧困戶不需支付),林木採伐後獲得相應收益;有閒置林地(主要是採伐跡地)的,可以租賃一個輪伐期的林地承包經營權以獲得租金回報;希望將資產變現的,可以按照順昌縣商品林贖買實施方案的要求,將林木所有權和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生態銀行,林農獲得資產轉讓收益。同時,“森林生態銀行”與南平市融橋擔保公司共同成立了順昌縣綠昌林業融資擔保公司,為有融資需求的林業企業、集體或林農提供林權抵押擔保服務,擔保後的貸款利率比一般項目的利率下降近50%,通過市場化融資和專業化運營,解決森林資源流轉和收儲過程中的資金需求。

四是開展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開發運營,實現生態資本增值收益。實施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採取改主伐為擇伐、改單層林為復層異齡林、改單一針葉林為針闊混交林、改一般用材林為特種鄉土珍稀用材林的“四改”措施,優化林分結構,增加林木蓄積,促進森林資源資產質量和價值的提升。引進實施FSC國際森林認證,規範傳統林區經營管理,為森林加工產品出口歐美市場提供支持。積極發展木材經營、竹木加工、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林業+”產業,建設杉木林、油茶、毛竹、林下中藥、花卉苗木、森林康養等6大基地,推動林業產業多元化發展。採取“管理與運營相分離”的模式,將交通條件、生態環境良好的林場、基地作為旅遊休閒區,運營權整體出租給專業化運營公司,提升森林資源資產的複合效益。開發林業碳匯產品,探索“社會化生態補償”模式,通過市場化銷售單株林木、竹林碳匯等方式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主要成效


一是搭建了資源向資產和資本轉化的平臺。“森林生態銀行”通過建立自然資源運營管理平臺,對零散的生態資源進行整合和提升,並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運營商,從而將資源轉變成資產和資本,使生態產品有了價值實現的基礎和渠道。試點以來,順昌“森林生態銀行”已導入林地面積6.36萬畝,其中股份合作、林地租賃經營面積1.26萬畝,贖買商品林面積5.1萬畝,盤活了大量分散的森林資源。

二是提高了資源價值和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通過科學管護和規模化、專業化經營,森林資源質量、資產價值和森林生態系統承載能力不斷提高,林木蓄積量年均增加1.2立方米/畝以上,特別是杉木林的畝均蓄積量達到了16-19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森林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淨化空氣等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南平市主要水系的水質全部為Ⅲ類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9.1%,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通過“森林生態銀行”的集約經營,出材量比林農分散經營提高25%左右,部分林區每畝林地的產值增加2000元以上,單產價值是普通山林的四倍以上。

三是

打通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渠道。通過對接市場、資本和產業,先後啟動了華潤醫藥綜合體、板式傢俱進出口產業園、西坑旅遊康養等產業項目,推動生態產業化;積極對接國際需求,將27.2萬畝林地、1.5萬畝毛竹納入FSC國際森林認證範圍,為規模加工企業產品出口歐美市場提供支持;成功交易了福建省第一筆林業碳匯項目,首期15.55萬噸碳匯量成交金額288.3萬元,自主策劃和實施了福建省第一個竹林碳匯項目,創新多主體、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了森林生態“顏值”、林業發展“素質”、林農生活“品質”共同提升。


來源:南平廣播電視臺新武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