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有可能成为世界各国抗疫的最后出路吗?

全球守夜人观察


CDC称,群体免疫对无法接种疫苗的新生儿和慢性疾病患者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他们是最容易受到传染病伤害的群体。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曾通过大量接种疫苗,来保护 该国的学龄前儿童免于感染麻疹。

群体免疫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是大量人群接种疫苗获得免疫,二是大量人群自然感染获得免疫。

在长期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大规模注射疫苗来产生群体免疫抵抗病毒不失为一个抵抗病毒的好方法。

就目前疫苗的研发来看,疫苗的临床试验的结果没有出来,三期临床试验全世界都还没开展。想要靠疫苗实现群体免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交隔离才是目前全球最需要坚持并长期开展的。






专注科普的宝莱屋LAB


群体免疫是世界各国抗疫的主要出路。

各国体制不同,西方国家的体制决定了他们无法像中国一样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国与国的差距,使得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管控和隔离来消灭病毒的几率几乎为0.

群体免疫包括两个角度。其一是通过原始病毒在人群中逐渐扩散来达到群体免疫,条件是超过60%的人群感染,这个方法的代价是超过5%的人死亡。通过有效隔离和管控,可以让这个死亡率发生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其二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让全民实现免疫。

目前中国在疫苗研发领先全世界,有5个疫苗研发路线在同步开展,陈薇院士团队领导的腺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二期临床测试。美国的疫苗主要是RNA疫苗,步骤简单,但是成功率低,很有可能最后对于病毒无效,空欢喜一场。

另外一条出路是找到对抗新冠的有效药物。如果想要短期成功,只能看运气,依赖于筛选现有的药物。研发新药,同疫苗开发一样,周期很长,没有捷径。




学术平头哥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想说“新冠病毒变异很快,如果疫苗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变异速度,是不是自然感染形成群体免疫会成为抗疫的最后选择”?答案是否定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以自然感染来形成群体免疫。

首先,新冠病毒变异不是一定引起疫苗失效。

疫苗研制的首要任务是在病毒表面找到一个结构稳定、在感染过程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引发免疫反应的靶点,通过向人体注射这个靶点类似物或含有这个靶点的物质,刺激机体产生长效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长效浆细胞可以长期产生抗体;记忆B细胞虽然不直接制造抗体,但可以长期保持对该病毒的“记忆”,一旦发生病毒入侵,记忆B细胞就会被激活产生浆细胞,从而迅速分泌大量中和抗体来对抗病毒。

↗病毒与细胞结合后将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内,中和抗体能够与病毒上的靶点结合,从而阻止病毒与细胞结合,防止细胞被感染。

上图是新冠病毒表面棘突蛋白的立体结构模拟图,冠状病毒就是通过它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来感染细胞的。

所以新冠病毒变异只要不涉及棘突蛋白这个靶点,就不会影响疫苗的作用;如果病毒变异影响了靶点结构,很可能病毒就无法与ACE2受体结合来感染细胞。所以疫苗还是对抗新冠病毒的关键撒手锏,通过注射疫苗来达到群体免疫才是正途。

其次,即使无疫苗可用,也不能采取自然感染形成群体免疫的路。

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不加控制的自然感染必然造成短时间内大量病人集中爆发,现有医疗体系无法满足大量病人隔离治疗需求,造成的医疗挤兑使新冠肺炎病死率无法承受。

从现有数据来看,重点国家新冠肺炎病死率超过10%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医疗条件较好的发达国家,如果疫情在欠发达的亚非拉地区爆发,死亡率肯定更高,这是任何政府都无法承受的。

如果出现无疫苗可用的情况,还能怎么应对?

如果疫苗研发不成功或者疫苗研发进度无法赶上新冠病毒靶点变异速度(这种可能性很低),那各国可能还要回到中国防控疫情的道路上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消毒重点区域,加强社交控制,佩戴口罩,提高免疫力等。

总结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4月23日表示,“在我看来,中国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前沿,或许到九月份我们能有一种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疫苗。”“也许明年初我们能研发出可用于健康人群的疫苗”。如果疫苗研发不成功或者疫苗研发进度无法赶上新冠病毒靶点变异速度,也可以采取其他防控措施,而不是盲目采取自然感染情况下的群体免疫。

我是爱好科普的小医生,欢迎关注我,了解卫生防病知识。

温馨提醒: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十八字箴言:少外出、多开窗、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遮口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肘部等遮住口鼻)。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度锻炼、放松心情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