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29日,韓國首爾的黃金地帶,首爾的地標建築,粉紅色大理石外牆的三豐百貨店A樓在20秒內轟然倒塌。
大樓的倒塌,將商場內1500多人砸在了重重廢墟之下,共造成了502人死亡,937人受傷。
是韓國曆史上在和平時期傷亡最嚴重的一起事故,也是世界上最慘烈的建築倒塌事故之一,僅次於美國911恐怖襲擊和2013年印度孟加拉塌樓事故。
三豐百貨商店是當時韓國最新潮奢華的百貨商店之一。
由A、B兩棟側樓以巨大的鑲鉻玻璃在中庭相連,共九層,地下四層,地面上五層。
倒塌的A樓5樓是8間高檔餐廳,1樓到4樓為百貨區。
地下1樓則是超市、書店和普通飯店,另外地下2樓3樓4樓都和B樓相通,是停車場倉庫,員工餐廳,機房之類的。
AB樓是以大堂為分界點。
當時正值韓國經濟騰飛的時期,1995年韓國GDP增長率達9%。
人們口袋裡有錢,就很有消費慾望,所以三豐百貨商場的生意特別好,日平均接待顧客約4萬人次,平均每天營業額超過50萬美元,商場裡光員工就有1000名。
民間有種說法,小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見的東西,這起事故,就要從一個媽媽和孩子說起。
孩童的詭異預言,天災還是人禍
時間來到1995年6月29日,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在商場裡購物,但是孩子哭鬧不止,非要回家,怎麼哄都哄不不住,沒辦法,她只好帶著孩子離開了。
等她回到家打開電視,就看到了電視里正在播放三豐百貨商店倒塌的新聞。
這個媽媽出了一身冷汗,問孩子:“你在商場時為什麼急著回來啊?”孩子回答:“那裡面好多人脖子上都繫著一條黑繩子,有個穿一身黑衣服的叔叔抓著繩子,好可怕啊!”
但其實三豐百貨商店倒塌事件與靈異無關,完全是人禍。
早在1995年4月時,三豐百貨5樓的天花板就已經開始出現裂痕。
1995年6月29日早上,百貨店的設備經理李永洲來到辦公室,發現自己的辦公桌上有張紙條,上面寫著昨晚屋頂傳來了奇怪的聲音,有裂縫,請他注意。
但李永洲沒有理會,因為三豐百貨剛剛通過政府定期的安全檢查。
在三豐百貨的樓頂上有三臺大型冷氣機,重29噸,注滿水時總重量更是高達87噸。
這三臺冷氣機運行時噪音很大,兩年前因為附近居民的抱怨,他們將冷氣機從大樓的後部移動到了前部。
這一移動過程本該使用起重機的,但是為了省事,他們直接用滑輪把冷氣機拖拽過去,在拖拽過程把頂樓的樓板壓壞了,所以樓頂有很多裂縫。
但既然安全檢查通過了,李永洲認為那些裂縫沒什麼大不了的,無關緊要。
6月29日上午10點,位於商場A樓五樓的春元餐廳老闆忽然發現餐館內的一根立柱周圍出現了拳頭大小的巨大裂縫,並且地板明顯下陷,於是通知了李永洲。
那根立柱編號5E,是商場的主要承重柱。
李永洲過去看過之後,讓餐廳暫時歇業,掛上了施工的警示牌。他怕影響商場的聲譽,要求所有知情人都不準說出去。
但危險不會因為隱瞞就不存在。
中午12點半,商場四樓的顧客開始聽到怪聲,地下一樓開始感到樓體在晃動。
李永洲檢查之後,認為是冷氣機造成的震動,關閉了冷氣機。
下午2點,李永洲向商場老闆李鐏彙報餐廳開裂的事。
李鐏立即在A樓召集了商場管理層商議該怎麼修繕,並且請設計建造百貨樓的結構工程師李鶴洙去檢查樓體的情況。
李鶴洙檢查完後彙報說,必須要立刻關閉商場,因為整座樓隨時都可能有倒塌的危險。
但李鐏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當天商場人流量很大,他不想耽誤生意。但因為李鶴洙的警告,高層管理人員們離開了A樓,轉移到B樓繼續開會,並沒有通知底層員工。
下午5點,A樓4樓天花板下陷越加嚴重,商場管理人員緊急封閉了整個樓層。
下午5點50分,樓頂傳來一聲巨響,天花板開始晃動,工作人員拉響了警報,並開始疏散顧客。
但這時已經太晚了。
下午6點5分,驚慌失措的顧客們大部分還沒來得及離開商場,5E承重柱支撐不住先崩了,頂樓的天花板連同冷氣機掉了下來,砸到了五樓地板上。
五樓的地板承受不住,塌向了四層,然後接著一層一層往下塌陷,在短短20秒之內,5層百貨大樓塌進了地下4層內。
韓國曾經的標誌性建築在瞬間變成了一堆鋼筋和水泥的廢墟,激起漫天的煙塵。
在商場附近的人們被這場變故驚呆了,他們反應過來後冒著危險衝過來,徒手搬開磚石瓦礫救助比較靠外的傷者。
幾分鐘後救護車、警車和消防車蜂擁而至,混亂地展開了救援。
由於廢墟下面埋的都是人,重型推土機之類的作業設備都不敢使用,救援進度很慢。
直到晚上才有30多臺大型起重機與推土機開始作業。到第二天早晨一共救出了200多名生還者,找到了40多具遺體,其餘人下落不明。
當時商場並不是整體坍塌的,B樓危險地懸在原地,但隨時有可能倒塌。
廢墟上有很多人在救人,如果這面牆倒下去,會有數千噸的鋼筋和混凝土砸向救援人員。
這樣的情況太危險了,第二天救援結束後,政府決定放棄繼續搜尋生還者。
親友還在廢墟下面的人們絕望地走上街頭遊行,懇求官方繼續展開搜救。政府出動防暴警察來阻止他們,雙方產生了激烈的暴力衝突。
第三天早上,政府宣佈繼續施救,工程師用鋼索捆住了大樓北翼,搜救行動再次展開。
幾個小時後,他們從廢墟里救出了一名年輕女子,但這名女子筋疲力盡,血流不止,送到醫院後沒多久還是死了。
到第四天,廢墟下又救出107名生還者,但之後救出的活人就越來越少了,能找到的大部分都是屍體。
一週後,大部分人已經不對還能找到活人報以希望,因為人類在沒有水的密閉空間裡一般只能存活3天。
但在事故發生後的第17天,人們在一塊混凝土板後發現了一個空洞,在洞裡奇蹟般地還有一個女孩活著。
她是個童裝部的售貨員,叫樸勝賢,19歲。
在黑暗漫長的377個小時裡,她以灑水車為防止揚塵噴灑下來的流進洞裡的汙水為生堅持了下來。
而且除了嚴重脫水和輕微的擦傷外並無大礙。
但她也是最後一個被救出來的活人。
最後經統計,共有502人死亡,937人受傷,一棟才建成6年的樓發生這樣的事故,是誰也無法接受的。
人們走上街頭示威遊行,要求政府調查事件的緣由,給出一個說法。
韓國政府委託檀國大學土木暨結構工程學教授鍾瀾調查事故原因。
鍾瀾接受委託之後,首先排除了是不是瓦斯爆炸造成的意外。
調查過現場之後,他排除了這項可能,因為瓦斯爆炸一般都會引起火災,而三豐大樓裡沒有火燒的痕跡。
然後他又排除了是不是遭遇了恐怖襲擊。
當時韓國境內不久前曾發生過兩起此類恐怖襲擊事件,並導致136人無辜死亡,這很可能又是一次恐怖襲擊。
但鍾瀾調查過後,將這一可能性也排除了。
因為炸彈襲擊造成的破壞會有獨特的痕跡,爆炸碎片會向四周濺開,但是三豐大樓是整體向下塌陷的。
排除了可能是因為外因造成的之後,他開始調查內因。
他首先懷疑是不是大樓的地基沒打好。
因為三豐百貨商店的原址是一處垃圾填埋場。
7年前建造大樓時為了趕工期,垃圾沒有清理完三豐百貨的老闆李鐏就命令開始建造地基了。他懷疑是不是地基強度出了問題。
但是鍾瀾檢查後發現地基強度並沒有問題。
然後他又調查了是不是建築材料的問題。但測試過混凝土硬度後發現也沒有問題。
地基和建築材料都正常,鍾瀾開始懷疑是設計的問題。他調來大樓的建築圖紙,這次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
按照圖紙原本的設計,這棟大樓原本不該是商場,而是辦公樓。
原設計這座樓只有四層,但是承建商建到一半時,三豐集團卻要求他們將辦公樓改為商場,並且在上面加蓋一層。
承建商直接拒絕了這一要求,會長李鐏乾脆解僱了他們,讓自己的建築公司來接手施工。
他自己的建築公司完全按照他的意思,將辦公樓改成了商場,並且加蓋了第五層。
這一改動導致很多承重柱被取消,以騰出空間安裝扶手電梯。
而且商場五樓原本是打算做成一個溜冰場的,但後來又改成了8家傳統餐廳。
韓國人吃飯是席地而坐的,所以餐廳的地板下都得安裝地暖。
地暖一安,又加重了五樓的承重,為原本只有四層的大樓結構增加了非常大的壓力。
除此之外,李鐏的建築公司在建造大樓時,還將原設計直徑80釐米的承重柱改成了60釐米。
並且將裡面的16根鋼筋改成了8根,這導致大樓的整體強度降低了近一半。
但這仍然不是三豐百貨樓倒塌的主因。
因為按照規定,建築物在建造時必須留有安全儲備。
所謂的安全儲備是指設計要求的承載力必須大於實際需要的承載力。
一般情況下這個安全儲備的承載力會非常高,即便是三豐集團做了這麼大的削減和改動,使得樓體強度大大降低,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大樓也仍然不至於垮塌。
這也是為什麼大樓建成6年以來都沒有出現大問題的原因。
可是李鐏的建築公司在建造大樓時卻犯了另外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將混凝土樓板中的鋼筋放錯了位置。
樓板中的鋼筋原本距離表面應該是5cm,他們放成了距離表面10cm。
這五釐米的錯誤在外行人眼中好像區別不大,但實際上相當於直接削弱了樓板的厚度,這個錯誤使樓板的強度下降了20%。
三豐百貨店採用的是無樑樓蓋式結構,樓板下不設置梁,直接由柱子支撐,這就導致一個柱子的失穩就容易使建築被連鎖破壞。
這些接連的錯誤使得大樓整體結構原本已經非常脆弱,而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那三臺大型冷氣機。
三豐集團為了省事,直接用滑輪在屋頂上拖動冷氣機,不止壓壞了樓板,其實對大樓結構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傷。
冷氣機經過了編號5E的立柱,壓壞了它和樓板的連接點。
而冷氣機工作時機體會產生震動,震動讓裂縫越來越大,當裂縫大到一定程度時,春元餐廳的樓板就和承重柱分離了。
第一塊樓板掉落後,崩塌就迅速擴散到了整個樓面。
上層的樓板墜落到下層樓面,並引發下層的坍塌,三豐百貨店就這樣被夷為平地。
事故原因被公佈之後,韓國民眾要求嚴懲兇手。
但是韓國財閥的勢力雄厚。
無數的韓國民眾在進行了歷時幾個月的遊行示威後,政府才順應民意將三豐百貨會長李鐏判了10年7個月刑期。
而他的兒子李漢祥,更是僅僅被判了7年。
後續調查查出有多名政府官員在三豐百貨店建造過程中收受賄賂,最終有12名官員也被判了刑。
事故之後,韓國政府重新對國內所有的建築物進行了檢查,竟然發現國內只有2%的高層建築是安全的,其餘的都有問題。
檢查發現每七棟高樓就有一棟必須拆除重建,五分之四的建築需要大幅度整修,沒問題的居然只是極少數。
而作為此次事故第一責任人的李會長,只需要為502位死於事故的民眾面壁思過3800多天,平均每位死者7天多,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