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凶手

清朝光緒年間,江蘇省沭陽縣內發生了一樁離奇的命案:城東有一個叫秀芝的寡婦被人殺死在了山上的白雲廟裡。寡婦秀芝懸樑而死,她身亡時全身上下沒有穿一件衣服,死前還留下了一封血書。秀芝自殺的地點在城外小山上的白雲廟裡,她的屍體被進香的一個村民發現,這個村民當時嚇得慌忙跑去報案,地保前來查看現場後又去縣衙報了官。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接到地保報官,沭陽縣令餘晉安趕緊帶著衙役前去查案。餘縣令讓衙役把秀芝的屍體放下來,只見秀芝衣衫不整,一頭烏黑濃密的長髮散亂搭在肩上,美麗的大眼睛望著遠方,好似有莫大之冤屈需要申訴。仵作檢查了她的衣服,從衣服的口袋裡掏出了一張絹帕,絹帕之上寫著一行歪歪扭扭的字,這些字都是用血寫成的:“惡人金玉玄害了我,惟以死證我清白。

仵作仔細檢查秀芝的手指,發現右手中指已破,指頭上的血珠已經凝固。從現場的情況來看,秀芝肯定是咬破手指頭寫下了這封血書。秀芝生前被人禍害過,的確是自殺身亡,並沒有被謀殺的痕跡。現場留下的直接證據,就是秀芝臨死前寫下的血書,血書上的內容肯定與兇手有關。餘縣令問地保金玉玄是何人?地保說金玉玄是秀芝的鄰居,都住在城東小巷裡。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餘縣令立刻讓衙役們去拘捕金玉玄及秀芝的鄰居前來審問,衙役們按照地保給的地址去找,很快就把金玉玄和幾個鄰居帶來了縣衙。餘縣令經過審問眾人,大致瞭解了秀芝的一些情況:秀芝是城東的一個寡婦,年紀大約在二十四五歲,她的父親是個私塾先生,從小跟著父親讀書,也懂得一些文墨。三年前,秀芝嫁給了城東的男子孫鹿。孫鹿從小父母雙亡,靠著親戚接濟才長大成人,並且靠親戚們幫助成家立業。秀芝過門之後,與丈夫孫鹿關係和睦,夫妻感情很好。

去年春天,孫鹿去山上挖藥材來賣,結果不幸墜崖身亡。孫鹿墜崖身亡,丟下了秀芝一個人悽苦度日。金玉玄與秀芝是鄰居,他和孫鹿一樣也是孤兒,自幼靠舅舅資助讀書,去年考中了秀才。金玉玄在舅舅家裡苦讀,準備參加明年的考試。秀芝雖然是個寡婦,但賢淑溫和,從不與人爭執;金秀才溫文爾雅,人品也深得百姓讚歎。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在大堂之上,餘縣令先是審問了鄰居們,餘縣令問鄰居們孫鹿和秀芝人品如何?二人之間有沒有私情?一些鄰居說二人是品行很好的人,不可能有私情;一些鄰居則說二人是年輕貌美的寡婦,一個是尚未成家的秀才,難免不會有私情。餘縣令聽了鄰居們的話,沉吟了一番,隨即提審金玉玄。

金玉玄很快被押到餘縣令面前,金秀才長得眉清目秀且身材削瘦,一看就是個文弱書生。金秀才站在大堂下忙問餘縣令為何要拘捕他,餘縣令把秀芝的那封血書遞給他看。金玉玄看了血書之後,嚇得連忙大喊自己冤枉,他說自己根本就沒有殺死秀芝,他絕對不是兇手。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餘縣令怒拍驚堂木,對金玉玄說道:“血書的確是秀芝寫的,如果兇手不是你,秀芝為何要誣陷你?肯定是你垂涎秀芝貌美,故而將其禍害,秀芝羞憤不已,才選擇了上吊自殺。”餘縣令說罷,用眼光掃了一下金玉玄,又呼喊衙役們對金玉玄動刑。

金玉玄被摁倒在地,衙役們舉起板子就要杖責。餘縣令再一次問金玉玄,他到底承不承認禍害了秀芝,金玉玄依舊不肯承認。餘縣令又問金玉玄,即使他沒有禍害秀芝,他作為秀芝的鄰居,難道就沒有注意到秀芝有何異常?金玉玄想了半年,終於想起了一件事情來。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去年的一天晚上,金玉玄在家裡讀書,他已經讀了整整一個白天的書,全身痠軟疲乏不已,眼睛痛得直流眼淚。金玉玄睏乏極了,於是走到院子裡散步。就在他一邊望月一邊背書時,忽然看見一條黑影竄入了秀芝家裡。金玉玄嚇了一大跳,趕緊躲到隱蔽處觀察黑影的動靜。這個黑影竄到秀芝的窗前,鬼鬼祟祟朝房間裡張望。金玉玄斷定這個人肯定想對秀芝圖謀不軌,金玉玄想呼喊鄰居嚇走那個人,但又想不如給這個人一點教訓讓他吃點苦頭,免得他再來騷擾。金玉玄拿起一根木棒悄悄靠過去,用力一棒子打在那個人的肩膀上。那個人被打了一棍,本能地叫出了“哎呀”一聲。那個被打的人猛然回過頭來,金玉玄一眼就認出了他,此人正是村裡的光棍王三么。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王三么是村裡的光棍地痞,王三么發現金玉玄打了他一棍,於是惡狠狠地瞪了金玉玄一眼後匆匆逃離了秀芝家門口。此時村民們紛紛出來指認地痞王三么的惡行,王三么在村裡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村民們都對其恨之入骨。村民們都推斷兇手就是王三么,懇求餘縣令追捕王三么。

餘縣令聽了鄰居們的話,又拿起秀芝的血書仔細看了起來。突然他眼前一亮,似乎發現了什麼。餘縣令當即讓衙役們趕集去白雲廟,他要再次勘驗白雲廟。另外,他還趕緊讓衙役們去拘捕王三么,一併帶去白雲廟審問。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餘縣令等人很快抵達了白雲廟,地痞王三么也被帶來了。王三么年紀在四十歲開外,面白無鬚,卻長著一臉橫肉。此人雙目遊離,內心顯示出了局促不安的神色。餘縣令怒斥王三么,問他為何要禍害秀芝,並導致秀芝上吊身亡。王三么並不驚慌,他說自己一向奉公守法,從未做過半點犯法之事。若要證明他有罪,必須拿出有力的證據來,否則他絕不會善罷甘休。

餘縣令拿起那張血書遞給王三么看,並告訴他上面寫著他的名字,這就是最直接的證據。王三么趕緊拿過血書來看,當即笑著說上面寫著的明明是金玉玄,根本就不是他的名字王三么。餘縣令把血書拿在手裡,對堂下的眾人說道:“血書上的確寫著金玉玄三個字,不過這三個字卻是被人改動過了的。原本寫的是王字,結果上面被人加了一個人字,後加了兩個點成了金;三字加上一豎一點就成了玉,而玄字則是么字上面加了一點一橫。”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餘縣令如此一說,堂下圍觀的人眾人馬上圍攏過來,他們真相查看這張血書,結果正如餘縣令所言,“金玉玄”三個字的確是被人改動過了的。眾人於是更加肯定兇手是王三么,但王三么並不服氣,他說即使血書被人改動過,但也不能證明兇手是他。

餘縣令聽了王三么的話,當即將他帶去了白雲廟。在白雲廟的香案面前,香案上的塵土隱約顯示出了一些字樣來。餘縣令讓王三么仔細查看灰塵,王三么仔細一看,彷彿看到了“王三么”三個字。餘縣令當即告訴王三么,當初秀芝寫血書時是鋪在香案上寫的,這幾個字就印在了香案的灰塵上。

秀芝被人禍害後,羞憤之下上吊自殺。兇手後來返回了白雲廟,並改寫了血書的內容。血書的內容可以改寫,但留在香案灰塵上的比劃不能改寫,上面依然寫著“王三么”三個字。這是最直接、最真實的證據,王三么就是兇手。王三么見狀,頓時嚇得癱軟在地,不得不承認他就是兇手。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原來,秀芝守寡之後,村裡的光棍王三么見她貌美,於是便有了不軌之心。當他被金玉玄打了一棍之後,仍舊賊心不死。一天晚上,王三么趁金玉玄不在家,又偷偷來到了秀芝家裡,他將事先準備好了的“迷藥”吹進房中,趁秀芝昏迷不醒之時進入房中施暴。秀芝醒來後發現王三么還在家裡,頓時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王三么做的惡。於是她羞憤不已,連夜跑去白雲廟上吊自殺。秀芝在白雲廟裡咬破中指,把絹帕鋪在案桌上寫下了“惡人王三么害我身,惟以死證清白。”兩行血書。

那天晚上,秀芝出門之後,王三么一直跟在她的身後。王三么見秀芝寫了血書,內心緊張不已。當秀芝上吊自殺後,王三么從她的身上搜出了這封血書。王三么藉著月光一看,發現血書上寫著他的名字。他原本想把血書拿走銷燬,但轉念又想出了一條毒計:他看著自己的名字“王三么”三個字,趕緊咬破中指加了幾筆,就把“王三么”寫成了“金玉玄”。王三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金玉玄,就是要報當日被金玉玄打一棍的仇。可誰曾想到,他這一招反而弄巧成拙,明察秋毫的餘縣令竟然根據案桌上的筆畫字跡抓到了他。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王三么承認了罪行,此時餘縣令哈哈大笑起來,他笑王三么自以為聰明過人,卻不曾想王三么也會中他的計。餘縣令告訴王三么,白雲廟裡的香火旺盛,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前來祭拜,廟裡的案桌之上不可能會留下字跡,即使能留下字跡也是模糊不清的字跡。

案桌上清晰地“王三么”三個字是他寫的,目的就是要套一下王三么,讓他自己露出馬腳來。根據事前種種調查,餘縣令已經推斷出兇手就是王三么,但必須讓他親自承認才行,於是才想出了這個主意。果不其然,王三么真的是兇手。

王三么聽了餘縣令的話,頓時就傻了眼,不過他已經承認了罪行,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餘縣令按照《大清律例·刑律》中的相關規定,判處王三么斬首。王三么禍害秀芝、逼死秀芝,還嫁禍金玉玄,他的罪行被判處斬首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清代一樁奇案,寡婦上吊身亡,留下一封血書,縣令妙計擒住兇手

此案被稱為一樁奇案,奇就奇在餘縣令聰明過人、心細如塵,竟能想到這種破案之法,若不是以這種辦法破案,王三么必定咬死不肯鬆口,此案將無法破解,真兇也將永遠逍遙法外了。餘縣令這招引蛇出洞之計,果然是一招妙計。

此案告誡後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要以為自己真的能瞞天過海。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王三么被斬首示眾,這是他罪有應得的下場。作為後世之人,該從中吸取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