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现象”剖析

朱之文,大家都熟悉,就是唱歌的那个农民。长得很憨厚,但唱歌唱得很好听。前些天,被蒋大为怼了一下,结果名气更大了,反而蒋大为弄了“一身骚”。朱之文虽然名气大了,但街坊邻居有个什么事,还是乐于助人的。比如,借个钱,修个路,但不知怎么了,街坊邻居没人说他好,反而觉得他理所应当。这不,就有村民接受采访时说,他那么有钱,借点钱怎么了?他的钱花不了,谁还想着还给他呢?难怪网友们都说,朱之文成名后没有飘,反而是村民们飘了,村民们你们飘个啥劲啊?

我称这种现象为“朱之文现象”。很多网友都怪朱之文,是他太善良了。善良,也是错吗?其实,很多时候,善良也是软弱的代名词。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朱之文成了名人,被人砸了窗户,不能有怨气;被人踹了街门,不能有怒气;被人拉去照相,不能不愿意,这是人家看得起你;被人借钱不还,也不能恨人家,谁让你有钱了呢?我想起了螃蟹定律,一只螃蟹要从坑里爬出来,其它的螃蟹都把它拽回来,这就是人性,我过得不好,你也休想过得好;你挣钱了,也是我们“帮你挣”的,借我花花又怎么了?好像这是天经地义,你挣钱了,你还不能忘了本啊。

中国还真有“朱之文现象”,你穷人家看不起你,你富人家也看不起你。有人说,就是朱之文脾气太好了,做人太善良了。做人无底线的善良,人家不欺负你才怪呢,你善良的没一点脾气,人家不捏你捏谁。人性就是这样,总爱拿软柿子捏。郭冬临那个小品《有事您说话》,郭子爱吹个牛,人家也知道他吹牛,但人家不说破,你不是爱面子,我们就给你个面子,欺负欺负你。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中的余欢水就是一个软弱怕事倒霉蛋,人见人欺,过得不像个人样子。但他一豪横起来,事业爱情双开挂,竟走上了人生巅峰,谁还敢把他当善良的主捏来捏去。人是应该善良,但人不应该太善良。

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朱之文现象”不是因为朱之文太善良,而是因为农民法律意识太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近二十年了,但有些农民还不讲道德,还把欺负朱之文当成理所应当,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而且,也只有把“朱之文现象”当成法律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朱之文现象”。农村村两委会就是解决农村纠纷等问题的“前沿部队”,朱之文老家的党支部和村委会介入过“朱之文现象”吗?“朱之文现象”不是民不告官不究的问题,借朱之文钱不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法律问题。农村的法律问题无人关注,是小事吗?不是。

目前,我国农村已经建立健全了法律法制体系,不只是农村的党支部和村委会要管农村农民的纠纷问题,我最近才知道,还有一支法律队伍要管农村农民的纠纷问题。一般人都认为,农村没有法庭,其实那是错误的认知,实际上农村有法庭更有法官。他们就是解决农村农民的纠纷问题的,不是非要开庭解决,也可以调解解决。涉及法的问题,法官就要管。而且是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人民法庭,只是不一定有办公地点有办公室,你有事就可以去法院找管辖的法官。我以为,“朱之文现象”不是农民应有的文化现象,而是不健康的农村文化,希望有人过问,希望有人去解决,别让“朱之文现象”泛滥成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