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买好房(好房的标准)

为什么要买好房(好房的标准)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什么是好房?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中介朋友发的每一条房源都是他认为的好房。我们考虑问题,要从本源出发,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角度和更高的标准。

先上结论,好房的标准万里挑一可能严格了点,百里挑一肯定太宽松了

第一个思考的角度:房子是过剩了还是不够住

目前中国的房子到底是不够住还是已经过剩了?

这是一个可以仔细思考的问题,去年已经有过几篇类似的统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好像已经达到34平米左右,与发达国家40平左右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相差不大。当然,这其中还要考虑到中国都是建筑面积,而西方国家大多是使用面积。从数据上来看,中国人的居住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相差不大。

另外有些报道又说道,即使是一二线城市,房产的实际空置率都很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房产似乎是过剩了,人人都有房住,而且住的条件还不差。

请大家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想买/换房么

我先来回答,我有房,但就算是仅从自住角度出发,我也想换房,并且不止一套。

这就奇怪了,数据上显示中国人的居住标准不低了,有房的我们怎么对买/换房还是有那么高的热情呢?

我们需要看看这些房产的构成,也是不精准统计,大家看个大概意思就成。

在这些进入统计的房产中,有大约不低于1/3的房产是没有房产证的小产权房/自建房,还有大约1/3的房产是年代久远的老公房,只有1/3不到的房子是相对较新的商品房。

在这不到1/3的商品房里,有约80%的高层产品,约15%的洋房、类别墅产品,还有约5%的别墅/大平层产品。

即使我们不考虑其他一切因素(区位、地铁、高架、学区、商业配套等等),把20%的低密度住宅全部算进去。

在20%的核心城市里(其实只推荐10个,撑死20个,远不到20%比例),33%的商品房里,20%的低密度住宅,中国的好房子有多少呢?1.32%。这是一个粗的不能再粗的标准了。

这里只是说个大概意思,我并不认为高层里就没有好房子,低密度住宅就都是好房子,后面我们还要展开讨论。

所以,中国不缺房子,但中国缺好房子,而且缺大量的改善型的好房子。目前市场的主流需求已经从刚需在向改善逐步转变,这是一个庞大的崛起的中产阶级的真实需求。

为什么要买好房(好房的标准)


第二个思考的角度:房产的分类

什么是好房,人生不同阶段的好房标准是不一样的:

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而言,一套地铁口的90平米小三房就是好房了;

对于30左右,孩子即将上学的中产阶级,一套学区还过得去的3房或者4房就是好房了;

对于走上人生巅峰的成功人士而言,那必须是大独栋或者拥有城市核心景观资源的大平层才能算的上是好房;

而对于已经退休,一心安养天年的老人而言,环境优美的地方,有套小公寓和老伴一起养老就是好房了。

这些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讲,都是好房。但是,我们要寻找的是可以跨越代际传承的全生命周期好房,不能仅仅考虑人生不同阶段的居住需求,还要考虑到房子的流通性和收益性,是狭义上的好房

我们笼统的将上面的不同类型产品归纳为:刚需盘,中产盘,ceo盘

刚需盘比较好理解,也称上车盘,是普通百姓买的第一套房子,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中产盘,通常来说也就是改善盘,是大家在满足基本居住需要的基础上开始对居住品质提出要求。

CEO盘,顾名思义,是成功人士所购买和居住的房子,面积比较大,总价比较高。

通常人们会以为好房产指的是ceo盘,独栋/大平层,面积大,环境/景观好,住着舒服。但实际上风险最大的通常也是这类房产:目标客群少,变现周期长,流动性差;出租周期长,租金收益率低,现金流差;持有成本高面临高额房产税的风险

而刚需盘的主要问题是:

1、价值偏低

。无论是出售还是出租,现流金水平都不足以支撑起家庭的基本生活,若果需要通过租金收益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则需要提高持有套数,而套数一旦增多,则需要面临高额房产税的风险。

2、时代的挑战。卢俊说,以前的时代,是大家没房买房的时代,以后的时代,是大家都有房要换房的时代,要别人接受你的房子,那你的房子一定要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价值点要多),刚需产品同质化严重,改善换刚需产品,价值不大。

最后我们来看中产盘,也是顾名思义,比较适合中产阶级购买的房产,通常以低密度住宅为主如洋房、叠墅等产品,兼具了居住的舒适度和产品的经济性,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这类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阶层分布,是满足马太效应的金字塔状,顶尖的富人阶层人数最少,中间的中产阶级人数适中,底层的普通百姓人数最为庞大。随着中国国势的不断崛起,底层的劳动人民都踊跃的想要实现阶层跃升,所以中产阶级在不断壮大中,而中产阶级虽然也有着强烈的爬升欲望,但受制于马太效应,真正能爬到富人阶层的人数很少,富人阶层的人数相对稳定,有多少人,取决于这个金字塔的地基有多大,不是说通过努力,中产阶级就可以爬升到富裕基层的。而对于金字塔底层的普通百姓而言,受制于人口年龄结构和生育率的影响,未来的整体盘子也有缩小的隐忧。

所以,从产品的需求而言,属于富豪阶层的CEO盘整体需求量稳定,属于普通百姓的刚需产品需求量未来有萎缩的风险,而属于中产阶级的中产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需求量都将是与日俱增,这与中国的国势蒸蒸日上也有这紧密的联系。

所以,就房产所属购买人群分类而言,只有中产盘才是最符合财富代际稳定传承的好房子。也就是占全部商品房比重大约15%的这类房子。而在这些中产盘里,还要考虑区位,交通、配套、学区等等其他客观因素,所以还要筛选掉很大一批,能够最终入选的,真叫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要买好房(好房的标准)


第三个角度,好房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居住的角度

基本的居住需求:

舒适的居住面积,合理的功能分布,便捷的交通体系(地铁、高架缺一不可),完善的配套(商业、学校、医院一个不能少)

进阶的居住需求:

满足三代同堂住的舒适的面积和结构(亲近孩子又与老人互不干扰),

家里空间层次的丰富感(要有楼梯,但不能多),

要有专属于个人的私密的空间(独立书房、可实际利用的阁楼或者地下室),

要有在家中就可亲近自然的地方(花园或者露台),

要有视觉的舒适度(自然景观资源或者良好的小区景观资源),

良好的社区环境(邻里关系),

良好的物业服务。

2、资产保值升值的角度(满足基因传承的需要)

要在核心城市中(最好一线,其次前10,最差不能出前20,可参考前作——哪些城市发展潜力最大)

要在城市主城区或者城市副中心

最大程度规避房产税(满足舒适生活的前提下产证面积越小越好)

良好的现金收益及收益率(租金高于每月基本生活费用,按初始买入价计算不低于4个点的租金收益回报,按现价计算不低于2个点的租金回报率)

良好的流动性(快速变现能力)


理论上讲以上这些是一套好房子应该具备的充分且必要条件,但这些条件着实有些过于苛刻,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有所取舍,能够满足8成以上条件的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房了。


以上为正文,是无念地产观上参无念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经授权转载,必须在文首清楚表明文章转自:无念地产观,否则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