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治好“老化病”,30年地下供水管網重獲新生

航拍2_副本.jpg

▲航拍

以往城市上水管道修復,道路免不了“開膛破肚”,修復後形成“拉鍊路”。如今,只需一個小小的“微創手術”就能“清淤活血”,讓地下供水管網重獲新生。這樣的變化正在廣粵路發生著,整治後的廣中路-汶水東路路段,將於11月30日併網通水。

安全交底_副本.jpg

▲安全交底

廣粵路(廣中路-汶水東路)是一條上海市級主幹道路,每天的交通運輸壓力極大。在地面下,有一條管徑800毫米、總長1350米,敷設於上世紀90年代的供水管道,主要承載涼城街道、廣中路街道、廣粵路街道等近萬戶居民的用水需要。然而,鑄鐵材質的管道容易產生爆管,帶來隱患,且這段管道供水能力及水質有所下降,為了不影響周邊居民用戶供水質量及穩定性,對這段管道進行修復迫在眉睫。

測量沉降_副本.jpg

▲測量沉降

憑歷史經驗,在這樣一條主幹道上進行傳統開挖施工,幾乎不可能做到。為了保障民生用水不受影響,隧道股份水務建設引進了紫外線非開挖光固化施工技術,創新開拓對這段主幹道路下的供水管道進行了非開挖修復。

接頭綁紮_副本.jpg

▲接頭綁紮

為了不影響廣粵路的交通,項目所有的施工都安排在夜間進行,並且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佔用更多道路資源,所有工作井的開挖都儘可能的縮小。工作井與工作井之間的距離也儘可能拉長。除了路面交通帶來的影響外,有兩處工作井靠近工程沿線的一座歷史遺留下來的小山包,為了防止開挖對山體造成沉降和移位水務建設的建設者們在小山包邊的基坑處做了比常規更加多的加固並且委託了專業機構對山體的沉降做時時的監測,保證施工的安全。

亮燈_副本.jpg

▲亮燈

紫外線光固化管道修復工藝是將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複合材料,採用拉入法拉入待修復的管道內,經充入壓縮空氣膨脹將內襯材料緊密貼附在管道內壁上後,在紫外光UV光波照射下實現迅速固化,形成一層堅硬的 “管中管”,並具有全結構性,從而使已發生破損或輸送功能較差的自來水管道在原位得到修復,使用壽命最長可達50年。

切割取樣_副本.jpg

▲切割取樣

而廣粵路項目的技術難點在於隨著開挖間距的拉長,超過了常規的光固化分段施工距離。為了保障施工的質量,水務建設的專家們集思廣益,經過多次實驗對比,在常規的光固化設備燈組基礎上首次增加了一組燈組,順利克服了長距離光固化施工的技術難點,為廣粵路這條保障近萬戶居民用水的舊管網“穿上了新衣服”,使得原來的鏽管變成了一段“秀管”。

下料_副本.jpg

▲下料

相較於傳統管道修復工藝,綠色高效的非開挖施工得到了廣粵路周邊居民的大力點贊與高度認可。隨著上海這座城市的不斷髮展更新,水務建設將積極探索城市自來水管網修復技術,提供多元化城市“痛點”解決方案,為市民帶來更多高質量供水項目,將更安全、放心的“原水”輸送到百姓家中。

作者:史博臻編輯:張懿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