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斗和珅,抢皇帝"龙印",真正的刘罗锅干过这些事吗?

智斗和珅,抢皇帝

1996年,国内上映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宰相刘罗锅》。一经推出,立马万人空巷,引起巨大轰动。剧中的刘墉因为驼背,被和珅等人轻蔑的叫做“刘罗锅”,又因为刘墉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与权臣和珅斗智斗勇,所以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包青天”的形象。

其实《宰相刘罗锅》只是戏说,并不是史实,当真你就输了。

智斗和珅,抢皇帝

一、刘墉家境良好,科举考中第二名。

历史上的刘墉,出身在山东的一个名门望族,刘墉父亲刘统勋更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重臣。由于家境优渥,刘墉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他日后步入仕途打下了基础。

乾隆十六年,刘墉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相传,当年刘墉科考时,试卷已经入围前十名,并且得到考官们的一致好评,似乎状元非刘墉莫属。可是由于乾隆反对,最终刘墉得了个二甲第二名,也算是实至名归。

智斗和珅,抢皇帝

二,为官50年刚正不阿,但与和珅正面交锋屈指可数。

刘墉一生做官50余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替百姓办实事。从翰林院庶吉士、侍讲等职做到了安徽和江苏学政,后来又去江宁做知府。1780年,刘墉去湖南当上了湖南巡抚。两年后,刘墉又奉调回京,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以及吏部尚书等职。

嘉庆继位后,刘墉更是迎来了仕途的巅峰,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真正的宰相。

刘墉虽然不畏权贵,爱憎分明,但在与和珅同朝为官期间,刘墉并不像野史中说的那样,与和珅经常斗智斗勇。相反,曾经在地方上刚直不阿的刘墉,进京后也改变了自己的行事风格,变得中庸低调,避免招惹和珅,因此还遭到过乾隆的责备,所以刘墉根本没有与和珅发生过正面冲突。

智斗和珅,抢皇帝

而和珅在乾隆后期的20年,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权倾朝野,是名副其实的“儿皇帝”,刘墉想扳倒和珅,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即便和珅一人之下,但也没有表现出恃才傲物。相反,和珅对于不是自己阵营的人也会嘘寒问暖,尤其像刘墉和纪晓岚这样的人才。

但刘墉还是参与过一起和珅心腹的案件,那就是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贪污公款。此事被当时的御史钱沣曝光后,虽然和珅极力掩盖,但还是得到了刘墉的支持,也才使得国泰被绳之於法。这是仅有的一次刘墉与和珅的间接交锋。

智斗和珅,抢皇帝

三、抢乾隆“龙印”,更是无稽之谈。

相传,乾隆60年,乾隆决定把皇位让给嘉庆皇帝,可是在正式交接典礼上,乾隆迟迟不把代表皇帝的龙印交给嘉庆,嘉庆和百官们也不敢上去要,就在僵持之际,刘罗锅挺身而出,和乾隆争执了半天,才算把龙印抢到手。

这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要知道在当时,乾隆虽然做了四年太上皇,但是这四年,乾隆并没有大权旁落,只是换了一个头衔而已,不要说刘墉不敢,即便是做了皇帝的嘉庆,在乾隆面前也跟孙子一样老实。

还有一点也可以证明,就是刘墉连和珅都不敢较量,还敢和乾隆叫板吗?他不知道伴君如伴虎吗?只能说我们中了电视剧的毒太深了。

智斗和珅,抢皇帝

四、寿终正寝,谥号“文清”。

和珅辉煌了20多年,最终还是被嘉庆来了个上吊、抄家的下场。而作为官场老油条的刘墉却没有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被嘉庆冷落,相反得到了嘉庆的重用。不但加封了太子少保,而且全权办理和珅一案,可见嘉庆对刘墉的信赖。

刘墉不但得到重用,而且更是长寿,活到了嘉庆九年,在85岁去世,这在当时可是高寿了。有人说刘墉“罗锅”,或许是看到了年老的刘墉吧,毕竟80多岁的人,有点驼背也都是正常的。

据《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在佛语中有善于解脱之意。嘉庆为了表彰刘墉对于朝廷的功绩,赐谥号“文清”,也算是功德圆满,寿终正寝了。

智斗和珅,抢皇帝

对此,你觉得刘墉是什么样的人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