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夜登福州镇海楼,月高风黑,心旷神怡,不禁想吟诗一首,奈何文思枯竭,高大牙和镇海楼的一段千古文史佳话未酝酿即陨落,实为可惜,退而怀古名人名楼,呜呼哀哉。


公元676年,14岁的王勃远赴交趾探父,途经南昌,写下名篇《滕王阁序》,其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更是千古名句,此乃意气飞扬的高亢之音。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727年,40岁的王之涣罢官悠游返乡,写下《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出寓意深远的生活哲理,此乃朝气蓬勃的进取之音。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730年,27岁的李白初居安陆,结识了好基友孟浩然。孟浩然要去广陵游历,二人相约在江夏会面,李白应景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此乃幽深高远的惜别之音。

二十年后,58岁的李白被流放夜郎,途经武昌,再登黄鹤楼有感,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乃苍凉旷远的羁旅之音。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978年,年仅42岁的李煜在开封西城墙阖闾门外逊李唐庄的净慧院,被逼吞下牵机药,绝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后来这座小楼在明月东风里飘摇毁于战火,此乃万念俱灰亡国之音。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1046年,57岁的范仲淹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期间应友人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写下名作《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高洁豁达的赤诚之音。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1186年,杭州西湖边孩儿巷的一家客栈里,62岁听候天召的陆游即兴写下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淳熙十三年的杏花烟雨江南,不仅有诗,更有眼前的苟且,此乃壮志未酬郁结之音。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1205年,65岁的抗金名士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心北伐的辛弃疾平生抱负无所托付,只能遥望北固楼以寄复国情怀。这是慷慨悲壮的惆怅之音。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楼亦然。在这方面,文人的诗词名句贡献颇多,前述各楼皆如此,哪怕有些已经蒙尘太久或湮没。但名人和名楼的悲欢离合,大多数愣生生地被时间打磨出历史浪漫主义气息来。

当然,没有名人加持的名楼也不少,有的厚重,有的虚浮,有的刻意,有的玄幻……终究都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公元940年前后,吴越国广陵王钱元镣在嘉兴南湖畔建楼舍为“登眺之所”,其时并无“烟雨楼”之名。至唐朝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始得名,又因南宋吴潜《水调歌头·题烟雨楼》词而正名。明朝末年原楼毁,遗址不存,公元1548年重建于南湖湖心岛。

当然,为烟雨楼名气加持更甚的,一是中共一大;二是《射雕英雄传》里东邪黄药师于此大战全真派北斗七星阵。所以烟雨楼者,浪漫之境也。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1061年,山东烟台的蓬莱阁初建成,盛名源于民间“蓬莱仙境”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于传说而言,乃方士杜撰;于奇观而言,乃气象虚景;所以蓬莱阁者,玄幻之境也。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建阅江楼,以此彰显他对陈友谅集团战争的胜利。但阅江楼仅在完成地基建设后就停工了,成为“空中楼阁”。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尴尬历史。所以阅江楼者,虚浮之境也。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1384年,西安钟楼建成。在此4年前,鼓楼已率先建成。此后数百年间,钟鼓楼遥相呼应,晨钟暮鼓,守护着西安市井民众,并成为他们的心理寄托。而长安东、西市起程的驮满丝绸瓷器的驼队,自此“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见证了古都长安的沧桑和自矜。所以钟鼓楼者,厚重之境也。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公元1690年,大观楼建成于云南昆明。这座楼出名在于一副180字的长联,毛泽东评价其“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楼公元1856年毁于战火,1866年重建。此楼缺乏历史人文底蕴,靠若干跟风堆砌出来的长联撑场面略显底气不足。所以大观楼者,刻意之境也。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还有千百年来屡毁屡建的燕子楼,多寄予文人骚客的唱和,风月之境也。于军事城防作用更甚的天心阁,寄予文昌祭祀香火,唯心之境也。民间酒楼出身的浔阳楼,因《水浒传》宋江的反诗而得名,牵强之境也。至于以巨石为基而建的甲秀楼,号称“培补世风”,取“科甲挺秀”之期望,却与当地数百年来相对贫瘠的文风教化成就大相径庭,此过情之境也。

至于作为私人图书收藏的天一阁,不敢赘言,惟敬重尔,文昌之境也。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说回镇海楼。镇海楼实在太多啦,广州、宁波、香港等地都有同名者,名气和底蕴皆不逊色。

但福州的镇海楼确实另类。城门谯楼样本出身,坐落中心城区离海边直线距离尚有近40公里,怎么“镇海”呢?号称是海船昏夜入城的航标,海拔仅62米的屏山被各种视野遮断,真担得起这样的“领航”高度?说有600年历史,却九次屡毁屡修建,历史底蕴被抹杀几多?惟一口碑相传的,所谓抗台风功能,几近玄乎了,不足道。

当然,台风从海上来,“镇海”即“镇台风”,如此也算名副其实。抛开地球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迁因素不讲,镇海楼重建这10多年来,“抗台”功勋也算昭著,让民众心有所托,意有所图,也不算辜负名楼之名。所以福州镇海楼者,呈祥之境也。

名楼(夜游福州镇海楼有感)

于是作诗云:

镇海楼头参北斗,东南王气宴千年。

浮屠对望藏灵地,旗鼓双思蕴福天。

曾戍三山平远寇,更趋两越引先贤。

今宵纵酒登临处,睥睨秋江掬月眠。

胸中既有丘壑,何妨再起一楼?

名不名无所谓,我要的是能镇住自己心海的小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