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民同招”如何实施?中小学格局将迎来哪些变化?最新解读来了

北京“公民同招”如何实施?中小学格局将迎来哪些变化?最新解读来了

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近日出炉,传闻已久的“公民同招”靴子落地。

不过伴随消息的确定性而来的,还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比如民办摇号的比例、时间、流程、志愿填报方式等等,对于众多希望通过民办校实现一定自主选择意愿的家长来说,这些操作环节的细则往往更关键。

说起“公民同招”,这并非一个新概念。去年全国多地义教入学政策便明确要求“公民同招”。不过,相比去年,今年“公民同招”的涵义和去年已有更深层次、更全范围的规定。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对于“公民同招”政策,北京家长并不陌生。2019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纳入属地区教委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民办中小学招生简章、广告备案制度,公开公示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方式、收费标准等,以招收其审批机关所在区域内学生为主。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各区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指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

4月23日,北京市教委发布的“今年北京义教入学政策解答21问”,对“公民同招”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基本要求是什么?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范围、时间、方式、流程、结果公布和学籍管理各项工作均要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由审批地区教委统一设定并向社会公布。报名、审核、录取、结果公布等各项工作均由审批地区教委统一组织实施。区教委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指导。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如何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我市严格落实中央文件要求和教育部工作部署,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即三个同步);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电脑随机录取。

▋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如何确定?

民办学校以招生其审批机关所在区域学生为主,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可适当安排跨区计划,由区教委具体确定。

▋民办学校是否可以组织校园开放日?

5月6日全市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启动后,民办学校可以组织线上校园开放日,向家长介绍办学特色、培养方向、收费标准等情况,便于家长选择。

随着市级入学政策的发布,预计民办学校“摇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和范围,接下来有待各区入学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出炉。

由于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坚持“政府统筹、区级为主”,因此未来一周左右各区陆续出台的义教入学细则才是更需关注的内容。“公民同招”到底如何实施,目前圈内存在多种说法,比如家长和学校特别关心的民办校摇号的比例、时间、流程、志愿填报方式等等,对于众多希望通过民办校实现一定自主选择意愿的家长来说,这些操作环节的规则更为关键。

在这里,京教君和圈友分享一下,针对备受关注的“公民同招”,南方部分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出的具体操作方法↓↓↓

比如,浙江“公民同招”强调的是所有公办民办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下按统一步调有序开展招生,在实际操作中,公办民办学校招生批次安排会有先后。另外,实施公民同招后,民办初中学校与公办初中学校享有同样的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比例。

3月20日,上海各区公布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细则。据悉,2018年起,上海幼升小开始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2020年起,上海将全面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小升初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民办初中如未被录取的,将根据公办初中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

今年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采取“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家长可填报1所民办学校参加电脑随机录取,并可填报1个民办学校调剂志愿。如民办学校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的,全部录取;如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5月18日-19日按分类计划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同时,上海将平稳实施民办一贯制学校直升录取。

之前京教君和大家聊过,相比江浙一带多个地区民办初中相对公办学校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北京民办中学在区域教育格局中并不具有类似的影响力和地位,即使在民办教育相对更为发达的海淀等区,目前小升初最优质的生源主要选择的也是公办名校,多数民办中学接收的是中上水平的学生。当然,民办学校不容小觑的教育增值能力,每年都能在该区的中考成绩凸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民办中小学在区域基础教育担当更多的是有特色的“补充”角色。

接下来,公民同招、电脑派位等政策的实施,将带给将来中学教育的发展格局、家长的教育选择等将来系列影响,比如家长择校空间将进一步压缩,往年手中握有托底校、“先拿票再决策”的从容模式几乎不再可能,家长选择的成本和风险将更高,如何从幼升小、小升初到初升高“长链条”的视角来设计孩子的成长路径,将是当前家长更为迫切的必修课;民办中小学在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将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种变化也会给初中教育格局乃至未来高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可以预见,北京中小学一贯制学校、教育集团将受到更大的青睐和热捧。也有圈内人士指出,民办学校入学政策的变化,一定程度也将提升学区房的关注热度。

文| 京教君

内容来源| 京城教育圈

图片来源| 摄图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