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豐縣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有先民在豐縣生活。

商及西周為豐國。

春秋時期屬宋。

戰國時期屬魏。

秦滅魏、楚,立豐縣,隸四川郡。

西漢隸沛郡。

東漢隸沛國。

曹魏時為豐國。

西晉時為豐縣,隸沛國。

南北朝時期:宋,隸北濟陰郡;北魏,隸徐州北濟陰郡;北齊,隸永昌郡;北周,隸徐州總管府。

隋代隸彭城郡。

唐、五代、北宋、金,均隸徐州。

元代:元憲宗二年,屬濟州。至元二年(1265),以沛縣併入豐縣;三年,復立沛縣;八年,以豐縣直隸濟寧路。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歸附朱元璋軍,仍隸徐州。

明代隸徐州。〔徐州於洪武初隸歸德府;洪武三年立,隸中立府;洪武八年(1375),改直隸京師;明成祖遷都北京後,隸南京(南直隸)。〕

清代:前期,隸徐州;雍正十一年(1733)至清末,隸徐州府。〔清初,徐州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隸江蘇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1733),徐州升州為府。〕

民國元年至27年(1912~1938):民國元年(1912),成立豐縣革命政府,直隸江蘇省;民國3年,隸江蘇省徐海道;民國17年,徐海道廢,直隸江蘇省;民國20年後,先後隸江蘇省銅山行政督察區、江蘇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27~34年(1938~1945),縣城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其間,境內有3類縣級政權並存:(一)國民黨領導的豐縣政府,撤出縣城,流寓鄉下,隸徐州專署;(二)日偽豐縣政府,先後隸偽徐州治安維持會、偽江蘇省公署徐州辦事處、偽蘇北行政區專員公署、偽蘇淮特別區行政公署、偽淮海省;(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豐縣、豐北縣、豐魚縣、華山縣,先後隸蘇魯豫區行署、山東省湖西專員公署、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冀魯豫十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4~37年(1945~1948),境內縣級政權有:(一)共產黨領導的豐縣、華山縣、華碭縣民主政府,先後隸蘇北辦事處、冀魯豫區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山東省臺棗專署;(二)國民黨領導的豐縣政府,隸徐州行政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9月~1953年1月,境內有2個縣級政權——豐縣和華山縣人民政府,先後隸山東省臺棗專署、山東省滕縣專署;1953年1月,華山縣撤銷,分歸豐縣、銅山縣、碭山縣,豐縣改隸江蘇省徐州專區;1983年1月,徐州地區行政公署撤銷,豐縣隸徐州市,沿至今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