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今天是劳动节,祝愿所有的劳动者节日快乐!也包括我自己。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人们常说:劳动最光荣,对我来说,劳动就是苦难的开始,是努力奋斗的开始。

从我刚开始时记忆起,就要开始力所能及的劳动了,我所说的劳动就是干农活,一种繁重的体力活。

那个时期,农村土地都分到户了,家家都喜气洋洋的,就愁坏了母亲。家里的唯一劳动能力的父亲,工作在外,一周只能回来一次,那时候周末只有一天。几乎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用的劳动力就是我们姊妹三人和母亲。我们又要上学,就苦坏了母亲。

从我们能手拿肩扛,我们就开始劳动了。

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就是对农村繁忙生活的真实写照。四月后,农村真的闲人少,母亲就不分白天黑夜的忙,我们那时也刚上小学。放学回家,也就开始踏上田间的小路。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我清楚记得,我那时一年级7岁,姐姐三年级9岁,妹妹5岁小跟班。四月就开始收割油菜了,我的个子还没油菜高,母亲和姐姐在前边用镰刀割下,我就在后边用手拔起剩余部分的油菜根,妹妹就在后边把我拔起的根,从田间运到地头。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烦恼,只知道手好疼啊。诗人笔下的油菜花,对我来说丝毫是没有诗意的,有的是埋怨:怎么这么多呢!

那个时候,农村人思想还不开化,总是嘲笑我们家没有男劳动能力,很少有一家都是女孩子的家庭。总是,称呼我们“娘子军”,那时也不知道啥意思,总觉得不是什么好话。问母亲什么意思,母亲才告诉我们这是笑话咱家没有劳动力。

那时候,真的太落后了,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全部靠人力的肩挑手拿。母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原本是可以参加高考(恢复高考),我们就成为母亲的拖累,让母亲勤苦的一生。这一切,都没有难到母亲,母亲充分运用她的统筹能力,把一切都分配得好好的。除过很忙才叫我们来帮她,大多的时候,都没有耽搁我们的上课。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忆往昔,岁月就在眼前。

辛苦的日子里,总有母亲的合理统筹的安排,也过得有声有色。每年到麦子成熟收割时,那真的是要和老天抢时间,白居易《观刈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天小麦就一个样,布谷鸟成天忙碌的飞舞着,叫着:快黄快割。这一切,都逼着人,赶紧劳动。幸好这个时节,学校里还要放10多天的忙假,我们便全心全意地帮着母亲,干农活。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天色微亮,就催着我们到了田间地头,开始割麦子。母亲总是变着法的激发我们的劳动激情,有时会给我们,把一个麦田分成一个几个小块,比赛看谁先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先完成的有奖励,我姊妹三,卯足了劲,不抬头的割,不一会儿,就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了。母亲就会给一个鸡蛋奖励,那是的一个鸡蛋是非常的珍贵。然后母亲,也会让我们“歇火”(农村方言休息的意思),她仍会不知疲劳地给我们讲故事,让我们玩成语接龙。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最辛苦的,还是把麦子要运回家,没有车,只靠我们幼小的肩膀,挑抗回家。于是,我们三个年年都是农村田地间一抹最亮的色彩,我们力气小,每次抗的少,但是,我们频率快。也一样,完成了麦收,即使,有人再揶揄我们“蚂蚁搬倒泰山”,我们亦无所谓。那时,真的没有手机,拍下我们真实的故事,很遗憾的。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白天辛苦一天回家,母亲仍然让我们拿起课本学习,她在厨房辛苦的做晚饭。勤苦的日子,就这样在母亲打理下,过得井井有条。

麦子割完了,就要插秧苗了。那时也没有集体劳动,都是自己忙自己的,有就是几家联合在一起,互换劳动力,互相帮助。我们也没什么劳动力,都是女性,在农村都是被轻视的。自然也没有人家联合我们,我们就是单干。母亲领着我们插秧,即使绑着绳子引导,由于我们是孩子,总是瞅不准。在水田里插的歪歪扭扭,从我家田埂经过的人,总要评头论足。母亲也从未怪过我们,我们也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感到很有意思。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秧苗插完后,一段时间,要给秧苗除草。我们钻进秧田里,就只看到头了。也是在母亲的合理安排下,顺利地要完成稻田里三个阶段的除草。有时,手臂被秧苗划破,还是坚持干完活。

八九月稻谷收拾要翻地,这是最累的活。要人力去把大块的土块,敲碎,才能种油菜或小麦了。每天的手都要磨很多的水泡,有时候就会抱怨母亲是黄世仁。母亲都会无力地低下头。我们也不好意思抱怨,埋头分给自己的任务。后来,我看到路遥《人生》,描写高家林挖土坎的情节,手被磨损的样子,其实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再现。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几年的劳动,除了我们力气比不过男性,我们手上的速度一定也不比他们慢,我们都是田间地头的干活的好手。割麦、翻麦、种油菜、插秧、整地翻地,我们个个都拿的出手,虽然我们年纪小,我们是女孩子,但是我家的农活,从来没有落后,我们的收成从来也不比别人家里差。

就这样,我们一直从课堂到田间地头,两点一线,和大人一样的奔波。一直到,我们上高中了,课业太重了,农村也有剩余劳动力了。母亲彻底解放我们了,我们所有的土地,都让有劳动力的人耕种了。

每当我们学习懈怠时:我们都会想起漆黑的夜晚我们还在地头干活,我们都会想起那磨的红肿肩头,那双破损留下无数个水泡的双手,那赤着双脚被垫得生疼的双脚,那些村里人的讥讽语言,我们都会咬着牙学习,学习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这些不用母亲教导,我们都深深体会。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后来,我姊妹三个都很争气接二连三的上了大学,把自己的农村户口变成了居民户口,再也不用那么辛苦的生活了。

我们仨姊妹,常常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想起肩膀就疼了。再回到我们生活的地方去,一切都变好了,都用机械化操作,很少用人力了,种地的人也少了。

这时候,我读着那些描写劳动很美的诗歌,我看不出诗意了,看着到处秀劳动美好的场面,我笑不出来。

劳动节,我想起留在少年时期田埂的回忆

田埂地头,留给我少年时期很辛苦的回忆,虽然,它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责任,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生活,让我们再次验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若不是感同身受,我不会再愿意回到这样的生活。

劳动真的很美,那段不是我们身体力行的劳动,至今心有余悸。

今天是劳动节,写下自己的回忆,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就是写此文的意义。

#心晴计划##泛文化写作营#

(图片 网络 文字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