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在举世震惊的海湾战争开始之前,我国始终站在提倡世界和平共处,避免战争爆发的高度,慎思之下也曾派遣我国钱其琛外长前往伊拉克劝说萨达姆终止这场战争的爆发。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萨达姆

1、海湾战争爆发的起因

海湾战争的爆发,离不开一个关键性人物——萨达姆。一场两伊战争搞得中东地区风起云涌,也令伊拉克背负巨额债务。萨达姆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将目光锁定了伊拉克的债主之一——科威特,对其悍然发动战争。

虽然科威特国小,但是该国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和美国保持了良好的同盟关系。

在伊拉克进攻科威特的几个小时后,萨达姆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2、劝说萨达姆

在海湾战争开始之前,我国深刻地考虑到在复杂多变的中东形势背景下,再次开展战争,极有可能使得本就不稳定的中东伊斯兰世界雪上加霜。

此外,我国在九十年代正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时期,期间所需要的大量石油原油需要通过中东地区的开采进口,因此我国对是否能够和平解决这场战争十分的重视。

1990年11月,钱其琛外长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前往伊拉克说服萨达姆。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此前几天,外长已经与六国元首、外长会面,针对解决海湾危机的问题举行了15场会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伊拉克不能遵照联合国的决议从科威特撤军,那么灾难将会降临在伊拉克这个国家,伊拉克将会面临严重局势,这也是中国不想看到的。

包括11月6日时,美国国务卿贝克已经提前打好了招呼,希望中国不要阻挠对伊拉克采取的包含军事行动的一切行动。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和平解决,战争启动后海湾国家将会陷入严重的动荡之中。并且希望中方对美方的武力行动持支持的态度……

11日上午,钱外长坐上了前往伊拉克境内的飞机,此次的出行意味重大,他将要试图说服这位战争的发起者从科威特无条件的撤退,避免对伊拉克来说更严重的局势出现。

飞机很快到达了萨达姆机场,机场的设备十分的现代化,导航、夜航、通信设备应有尽有,可以说称得上国际上的一流水平,看得出来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不少的资本。

下午,与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的会谈正式开始。交谈之中,阿齐兹表现出对侵占科威特的理所应当与无法接受无条件撤军的态度,并且表明了态度如果要战争伊拉克绝不会退缩的决心,这一切都让钱外长大为震惊。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

在谈到为什么要侵占这个与伊拉克有着外交关系的独立国家时,阿齐兹顾左右而言它,甚至不承认科威特作为一个国家的事实,只是一再狡辩道:

科威特本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现在只不过让科威特回到伊拉克。

在面对侵略的事实上,这位被西方媒体称为tough man(极难对付的人)的伊拉克外长在解释中第一次出现了少有的慌乱。

与萨达姆会谈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随着车队在城中不知多少次的换车与停留,最终到达了谨慎的萨达姆的驻地,一座类似军事驻地的建筑群。此刻萨达姆正在大厅中等候,萨达姆身着复兴党党服,腰间别着一把手枪,看起来十分的魁梧。

两人很快开展了关于这次侵占科威特事件的谈话,钱外长首先表明了中方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而这次出现的严重的侵占事件中方迫切希望能够和平解决的态度,以及国际上国家对伊拉克此次行为的强烈不满。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萨达姆缓缓地说道:“对话是交换意见的最好方式,是达成一致的最好方式。”

接着萨达姆竟借着香港问题来掩饰这次战争的动机,他声称科威特本就是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就像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一样,并且认为美国与科威特联合勾结企图控制中东的石油贸易,严重损害了伊拉克的利益,因此对科威特的动武合情合理。

萨达姆企图用英国侵占香港的问题来掩饰自身发动战争的野心,可是他却忽视了,香港问题与侵占科威特根本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香港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只是被英国所强占,并且在中方与英方的谈判下,在规定的时间内香港自然会回归。

而科威特则是国际公认的主权国家,伊拉克强行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的行径是不能为世界所认同的。

当萨达姆听完这些观点有些不知如何辩驳的时机,钱外长紧接着又指出,中国对各国之间的矛盾纠纷一向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

此外石油贸易与中东的战略地位十分的关键,如果一旦发起了战争,伊拉克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都会受到难以承受的损失。这对伊拉克想借助石油发展国家实力的计划也有着巨大的打击。

很明显这些观点都指向了萨达姆的痛处,钱外长的用意就是希望萨达姆能够权衡利弊,在战争可能性巨大的情况下,能够放弃武力解决的方式,主动进行撤军。可是狂妄的萨达姆尽管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却是执意不肯放弃科威特这一块到手的大肥肉。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萨达姆沉默再三后,仍然对无条件撤军的决议保持着否定的态度,狂妄的萨达姆似乎早已下定决心用着伊拉克的未来与美国为首西方国家进行一场激烈的博弈。会谈结束以后,钱其琛外长颇为无奈地对下属说道:“萨达姆的狂妄自大将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场劝告伊拉克撤军的谈话最终只能以失败的结果草草收场。正如外长所说的,萨达姆的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此后也将伊拉克拖入了无尽深渊之中。

不久后,联合国针对伊拉克侵略问题的决议会议很快开展了起来,在1990年的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开始了第678号决议的投票,该决议的内容是授权予科威特合作的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对维护并且执行660号决议,恢复科威特的和平与安全。

意思就是在对伊拉克发动包括武力在内的任何制裁时,各国都要给予支持与援助。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钱其琛外长作为中国代表参与了这次会议,会议上的氛围十分的紧张,大家都十分关注中国的态度,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如果中国投了反对票那么就意味着这次的决议无法通过。

轮到钱其琛外长发言了,会议上的氛围一下紧张到了极点,大家都在好奇中国会选择什么样的投票。钱外长首先对中方的立场做了解释性的发言,首先坚决表明中方对于伊拉克的侵略行为的深深谴责,又主张和平解决,反对武力战争解决问题。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紧接着,钱外长又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中国力主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这样的解决时间虽长,但损失较小。一旦爆发战争,各有关方面都会遭受重大损害,不仅对海湾国家,而且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可是决议中“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措辞实际上包含了武力行动,这一观点又与中国政府主张的和平解决问题相悖,因此,中国政府又难以投下赞成票。

另外一方面伊拉克在侵略科威特以后,对于撤军这一关键问题上又没有付诸任何实际行动,中国赞成这项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决议。因此,中国对这项决议既不投赞成票也不投反对票。

钱外长在讲话中以他清晰明确的思路表明了中方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大国的立场,既不缺理性的思辨又不失大国的风范。

这项决议案最终宣告通过。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3、狂妄的萨达姆

萨达姆究竟是为什么敢于向美国正面硬刚呢?当时的伊拉克确实是在中东地区可以说得上是军事实力第一的国家,在两伊战争时期,苏联提供的援助与军事专家就将伊拉克的军事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十分强大的水平。

军队清一色的装备苏式的军事武器,包括米格-29战机、T-72坦克、甚至飞毛腿导弹等等,仅仅在1980至1990的十年期间,苏联就向伊拉克就出口了价值近130亿美元的武器。也难怪伊拉克能够称为当时世界上的第四军事强国。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并且萨达姆也瞄准了美国人怕牺牲的特点,认为这场战斗十分可能会像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或是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表现,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战局,在最后战争即使胜利美国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借此谈判时可以获得更多的砝码。

可是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惨烈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此时的美国在伊拉克的四周尚未布置任何军事力量也正是萨达姆如此狂妄的原因,可是很快事情的发展就超出了他的预计。

在美国号称“沙漠盾牌”的行动开始以后,仅仅二十二天美国空军的物资运输就超过了在1949年柏林空运11个月的总量,到了第三十天的时候海湾地区已经聚集了超过十万名的海军以及丰富的军事装备与物资。

萨达姆虽然深感震惊,可是在和谈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强硬姿态。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4、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

在萨达姆拒绝无条件撤军的和谈下,1991年美国国会正式授予老布什权力对伊拉克实施武力制裁。海湾战争正式开始。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这场战争一时之间轰动了世界,并不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惨烈而是这场战争所呈现出的一边倒的战况。许多西方军事研究机构的预计都与萨达姆的预计相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势必会在伊拉克陷入如同苏联在阿富汗一般的长期战争局势。

可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仅仅持续了42天,在美国实施名为“沙暴风暴”的空袭行动后,美军出动的隐形战斗机好似科幻片中的飞机一般精准地打击了伊拉克各处的雷达站机场。

此后又出动了700架常规轰炸机对伊拉克的军事单位进行精准轰炸,伊拉克引以为傲的苏式坦克已然如同待宰的羔羊。

轰炸持续了三十八天,此后地面战开始仅仅三天时间,已经伤亡惨重的伊拉克军队便在萨达姆的命令下撤离了科威特,最终这场持续了四十二天的战斗,以伊拉克十万人的伤亡,美军三百多人的伤亡而收场。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这场战争是冷战以后世界各国第一次见识到的现代化作战,给当时的各国都造成了极为重大的震惊。

一直以来各国都认为战争的地面军队是最为主要,只要地面军队还可以打,那么利用战斗策略就可以跟对手持续对抗,而武器却相对次要,可是美军的现代化战争却给世界各国好好地上了一课。

可以说这场海湾战争也给当时的中国好好地上了一课,自此中国也开始大力进行了战略转型,对军事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从过去的陆军一家独大,空军辅助,海军从无到有的战略思想,到如今的海陆空建设一体现代化的战略思想。

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外长曾去劝说萨达姆

此外,这场战争就如同钱其琛外长所预料的给伊拉克这个本就不安稳的国家再次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结束以后三分之二的军队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而给伊拉克经济直接造成的损失超过了两千亿美元。

三千多万的伊拉克人在这场战争以后也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物资缺乏,甚至每人每月只有八公斤的面粉供给。

正如中国古书《司马法》所记载的“国虽大,好战必亡”,不听劝说执意进行战争的萨达姆在狂妄自大的博弈下最终沦为失败的下场,这也是他一意孤行独裁统治下的自食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