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寫在前面:《水果傳》第二季也已經上映了,但我還未來得及去看,第一季已經看過了,非常不錯,值得一看,對於我這種文筆差的人來說,看這種片對寫作很有幫助。以下所寫即為第一季觀後所感。

《水果傳》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美食紀錄片,當屏幕大肆流行帶有煙火氣息的美食節目時,《水果傳》勢必如夏日裡的一抹清風迎面徐徐吹來,讓人心情愜意。

《水果傳》稱得上是魔幻主義記錄大片,拍攝足跡遍佈全球15個國家,大約50個城市, 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地色彩繽紛、滋味迥異的奇珍異果,如愛玉、可可果、木瓜榕、青梅、八月炸等。


然而,我看到的不止是水果,還有人類應該敬畏自然的委婉忠告。


採摘愛玉之前,祈求神靈護佑


阿里山深處的裡佳部落,鄒族長老方朝贊帶領族人進山採摘愛玉之前,會進行一項延續前年的傳統,祈求祖靈庇護大家的平安。

《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因為愛玉生長在十幾層樓高的樹幹上,只有鳥兒和猴子才能輕鬆摘取它的果實,而鄒族人千百年來都是徒手爬樹採摘,可以說非常危險。

愛玉是大自然饋贈給鄒族人的禮物,大自然理應得到應有的祭拜。就像每年開漁節的時候,沿海的人們要祭拜媽祖、燒香拜神一樣,除了祈求豐收、風調雨順,也委婉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

而這種敬畏,在講到柿子這種水果時,又一次被提到。


越慷慨,越甜蜜


馬家坡地處常年乾旱的黃土高原,水果少之又少,耐旱的柿子樹,無疑是自然慷慨的饋贈。日照充足,晝夜溫差達十多度,使得這裡出來的尖柿格外甜

人們期待著霜降時採摘柿子,那是這裡少有的甜蜜之源。是的,他們非常珍視這種甜蜜。

然而,珍視並不意味著吝嗇、苛刻

每年採摘樹上的柿子時,馬家坡的人卻會留一些柿子在樹上給過冬的鳥兒做口糧。這是多麼溫暖的做法啊。

《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解說詞是這樣說的:

亙古以來

水果滋養萬物 毫不偏袒

這是人與自然的平衡

人們接受自然的饋贈

也回饋於自然

看到這不由得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國》裡那個採松茸的女孩,每次用木棍輕輕撥開松針採摘完松茸,她還會再用松針把菌坑掩蓋好,這是保護菌絲不被破壞。

為了延續自然的饋贈,人們遵守著山林的規矩。

或許正因為如此,香格里拉原始森林至今都這麼茂密。

或許正因為如此,馬家坡的柿子,年年都是這麼甜。


溫柔以待,蛇皮果也能甜到心口


回到《水果傳》,在講到印度尼西亞的特色水果蛇皮果時,說到這裡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經過默拉皮火山考驗過的蛇皮果,因禍得福,比之以前,更加光滑細膩,清香可口。

然而,蛇皮果雌雄異株,枝幹佈滿利刺,動物難以接近,當地果農只能用溫柔來馴服這些暴脾氣的蛇皮果,動作輕柔地授粉,還會用葉子折一個小傘放在授粉完的植株上,以免受到雨水沖刷。

蛇皮果因為果農的勤勞與溫柔,座果率得到提升,尖刺下的蛇皮果年年用甜美的果實滋潤著這裡的人們。

溫柔以待,大概就是藏在這片沃土關於生命的秘密。


《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世代生活於默拉皮山腳下的圖裡居民,每年在舉辦Merti Bumi的時候,都會把蛇皮果磊成火山的形狀,他們感謝火山給他們帶來肥沃的土地和果實。

《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人與自然相輔相成,只有和諧相處,細心呵護對方,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反之,大肆索取,不加以愛護,終有一天我們將看不見、吃不著這些絢麗多彩、滋味美妙的水果。

前幾天一條採訪了65歲的養蜂人羅穩才。他說:“周圍的環境都是蜜蜂養起來的。”養蜂事業在壯大,蜜蜂不止給他帶來了經濟收益,還讓周圍的樹更多了、林更密了、花香了。

羅穩才每次割蜜時都會留一半。看,懂得敬畏自然的人,連面對賺錢工具時都會生髮憐憫之心。

水果也一樣,想要香甜年年都在,就需要人類恪守其中的自然之道。


《水果傳》:除了水果饕餮,它還道出了值得人類敬畏的自然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