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關鍵小事”,減負要戳中基層幹部痛點

3、5、8、11月為無會月,無會月除外的月份,每月第二週、第三週為無會周;工作彙報篇幅一般不超過4頁A4紙;一般性會議時間不超過1.5個小時,發言單位不超過3家……近日,湖北十堰市張灣區的《防範和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十項規定》一經媒體報道,立即引起廣大基層幹部的強烈共鳴,贏得了無數點贊。

這說明當地的措施戳中了基層幹部的痛點,反映了他們的訴求。雖然,現在還無法斷言這些措施能否給當地基層幹部帶來減負“小確幸”,但可以肯定是的,措施是接地氣的、務實的。若能嚴格貫徹落實,對基層幹部來說一定是福音。

基層減負怎麼才能減出成效,減到實處?對於這個問題,深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困擾的一線基層幹部最有發言權。雖然,不同的基層幹部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基層幹部的回答往往都會不由自主地聚焦工作中的痛點、淚點。比如,會議過多過長、調研層層陪同、材料“稿來稿去”、數據“張口就要”、發言“穿鞋戴帽”……

減負,就基層幹部個體而言,他們並不在乎宏大敘事,也不看重“紙面福利”,他們更為關心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減負“獲得感”。而減負“獲得感”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要切實解決好基層幹部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

“關鍵小事”雖然小,但是和基層幹部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只要減負工作解決好了基層幹部關心的“關鍵小事”,他們就能直接從中獲益,真正將減負減到他們的心坎上。

當一個基層幹部寫彙報材料不用再挖空心思堆砌辭藻,而是用質樸的語言寫“短實新”的文章時,他能夠從枯燥的“爬格子”中感到一絲輕鬆;當領導開會不再說正確的廢話,不再“強調三點又三點”時,基層幹部能從無聊的會場中抽身出來,更多地到現場為群眾處理問題;當“局長辦公室的燈亮著,科長的燈就不敢關,科員也得乾等著”的怪現象不再發生時,基層幹部就能早點回家吃飯,多陪陪家人和孩子……

這些事兒雖小,場景卻很具體。減負就要戳中基層幹部的痛點,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提出對策。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經常與基層幹部面對面的談心,聽一聽他們“吐槽”身邊的形式主義,問一問他們治理的意見和建議。只有在讀懂了基層幹部的苦累之後,減負的措施才能切中要害精準落地,才能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行源頭治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