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喜歡一座城市只需一秒鐘的時間,愛上一座城市只需要一道正宗的當地美食,愛上遷安的理由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遷安的各種特色美食。如果你品嚐過,你就會被他們深深吸引,每一道美食不但色香味俱全,讓你大快朵頤,還韻味十足,散發著濃濃的文化味兒!

好吧,上菜!

楊家坡民俗文化園八碟四碗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楊家坡八碟四碗是指明清時期永平府待客的一種宴席。官紳大席,有“小四四”32道菜、“大四四”八八64道菜、“滿漢全席”108道菜。其中主要以滷、蒸、燉、餾和涼碟為首要,口味講究清淡、葷素和營養成分合理搭配。

民間待客,與官紳大席不同,有八大碗、五碗四盤、七道菜、八碟四碗、十二道菜等種類。凡平民之家來客,辦酒席,多以“八碟四碗”居多,表示對人尊敬,也比較實用。

到了清末,席面則較為複雜起來,待女婿時早餐用六碟菜或八碟菜,中午用八碟四碗,晚上用六碟菜和“三道”飯。平凡人家喜事多采用一些富庶人家用的小四四、大四四,用此體現身份和地位。在永平府年代流行的菜餚,至今仍在當地的餐桌上流行。

常勝山莊驢打滾小涼糕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繼承傳統涼糕製作方法的基礎上,加入京東板栗、紙皮核桃等當地特色食材,為這一傳統名點增添了新的風味,融入了新的健康理念,使她煥發了新的生機。

清香軟糯的糯米,裹著沙甜酥脆的果仁,合眸初嘗,滑糯不粘牙,筋道不膩口,嘴唇泯著醇香的麵粉,腦海裡頓時回想起兒時媽媽的味道。

馬家包子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建昌營馬家包子至今已有20餘年的歷史。在繼承老一輩傳統的自制秘方下,馬家包子始終堅持選用精製麵粉、上等優質的牛肉,採用傳統的發酵方法,獨特的調餡兒手段,同時在揉麵、擀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方法。

空心掛麵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空心手工掛麵“莖直中通”,是說每條掛麵都有針尖般小孔,“空心掛麵”因此得名。在遷安市丁莊子村,這項傳統手工藝代代相傳了數十年,至今仍傳承得很完整。

遷安餎豆子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將紅薯面和勻,在特製鏤空的木板上來回擠壓、揉搓,紅薯面就如一條條小魚遊弋在湯中,用旺火煮沸,再立即用冷水沖涼,拌上當地特色的小鹹菜,輕軟細滑,涼爽可口,營養豐富,延年益壽。

紅薯面蒸餃子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用紅薯面和麵,現採當地特有的野菜,再拌上韭菜雞蛋,上屜蒸熟,表皮鮮滑光亮,讓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紅薯的香甜伴著野菜的滑嫩,真是最原始的搭配,最健康的組合,最美味的特色。

高引鋪燉肉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彭店子蒸白菜卷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清蒸白菜卷兒這道菜早已不知出自何年。據說早在乾隆年間,唐山人就把肉剁細,加上佐料拌勻,再放鹽、香油、蝦皮拌成餡兒;把嫩白菜葉用開水燙一下,用白菜葉包上餡兒,捲成卷,剁成兩寸長段,將卷立排碼在放有海米的碗裡後,將碗放在籠屜蒸熟,進獻到皇宮。

不過樸實的唐山人沒有賄賂當時的御廚,而御廚因為沒有拿到好處,也就把這道菜放在離皇上最遠的地方,賣相一般的白菜卷自然也就沒有被皇上看見吃到。於是後來,唐山人將這道菜叫做“讓白菜”。寓意遠離官場汙穢,讓世俗去爭搶,還自己清清白白的意思。

國明山莊花生小豆腐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桃園食府特色蔬菜宴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蛤蟆吞蜜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蛤蟆吞蜜用芝麻燒餅,先烤好燒餅殼,然後用刀從側面切開一個口子,根據顧客要求,塞入燉好的豬頭肉、拆骨肉、豬舌頭、豬尾巴、豬鼻子,只要你能想到的豬身上的任何能吃的,都可以用來做餡。蛤蟆吞蜜最高境界是燒餅殼內夾入豬眼睛,但大家常吃的還是塞入豬頭肉和拆骨肉,香而不膩,酥脆可口,深受食客喜愛。傳統老店比如“張家燒餅店”“張二丫燒餅店”“張三丫燒餅店”,製作工藝特別,秘不外傳。

徐流口豆片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徐流口豆片歷史悠久,營養豐富,口味獨特,聞名省內外。其原料選用100%優質大豆、純天然山泉水,運用傳統工藝精心製作、筋道可口、食用方便、老少皆宜,是營養、健康的佳餚首選。

饊子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遷安建昌營的饊子,色澤嫩黃,薄如紙,最薄處呈半透明狀。吃起來酥脆可口,香而不膩,是極好的營養食品。

饊子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屈原在《楚辭·招魂》中就曾經提到最古老的饊子。宋朝的大詩人蘇東坡吃了一位老太太做的饊子後,賦詩稱道:“牽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未睡知輕重,壓扁家人纏臂金。”寫出了饊子細潔、光亮、噴香、脆酥的特點以及製作者的辛勞。明朝醫學家李時珍說,因為它酥脆,“易消散也”。這就是饊子得名的由來。饊子還有兩個別名,一稱“捻頭”,在製作時要“捻其頭”;一稱“寒具”,因古人在寒食節時食用它。

餎餷

【水城美食】地道家鄉味兒,這些你都吃過嗎?

餎餷屬於遷安特色,將綠豆上水磨成汁,過籮去渣,經過三次去毛漿,攪成漿糊狀,緩火攤製成圓形薄片,一張色澤金黃的餎餷就攤成了。據營養學專家講,綠豆餎餷具有清肝合胃,瀉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壓、血脂的功能。吃法也多種多樣,有醋溜餎餷、燴餎餷、炸餎餷千等一百多種做法,買上兩張切成菱形塊,熗鍋,放水,加菜,頃刻之間,一碗鮮美的餎餷湯就做成了。

這些遷安美食,您都吃過嗎?您最喜歡吃哪些?一起留言交流!

水城美食·遷安百年老店徵集

蛤蟆吞蜜、徐流口豆片、餎餷、撒子……這一道道家鄉美食是每一個遷安人,從小到大的味蕾牽掛,勾起遷安人對家鄉的無盡眷戀。

今日遷安資訊徵集 遷安百年美食老店 ,只要您的美食經過歲月的檢驗和遷安人的認可,您可以撥打電話0315-8805888,或者添加小編微信(微信號:15630565888),我們將為您免費製作一部

水城美食百年老店宣傳片,讓更多的家鄉人,瞭解記憶中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