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走得更遠?比檢查作業更有效的方法,你一定要看看

老師佈置作業,然後讓家長給孩子檢查作業,成了現在很多家長的痛點,也成了家長和老師之間最易擦槍走火的雷區。

原因我們不去論了,好壞也不提了。今天我只分享我所在的農村學校,家長多數沒法輔導作業。

我們看看身邊的兩個真實案例。他們,就是大家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案例一:父母常年奔波在土地裡,家務孩子主動承擔,都考上重點大學

第一家:四個孩子,全是重點高中畢業,考上了重點大學。

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我們去他們家的時候,見到這一幕:

1.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一層平房,對於孩子多的他們家,顯得侷促。但一應器具擺放有序。

一個小細節:一面牆上訂著整齊的木條,木條上訂滿了釘子,釘子上掛著刀、斗笠、雨傘等農用具,他家孩子東西從哪取的,就一定歸回原位。

2.家裡人各司其職,都有事做。四個孩子在家,大的做飯,砍豬草,小的完成作業,掃地。

那他的母親呢?此時還在山坡上做農活。貴州山區,地離家很遠,都是早上帶著飯上坡去,幹滿一天才回家。沒多少時間管孩子。


想讓孩子走得更遠?比檢查作業更有效的方法,你一定要看看


案例2:父母不識字,很老實,孩子卻非常優秀

我們去精準扶貧路上,聽到一家人哭得很慘。就過去看,哭聲從一家木房子裡傳出來,還有鄰居在那勸。看到我們幾個老師去了,趕緊讓我們給勸勸。

瞭解到的情況是:老兩口都是老實巴交的,這刻兩人都坐在長條木凳子上抹淚,而孩子,站著,內斂的臉龐中充滿了焦急。

他們這刻在罵孩子,你怎麼考了600多分,當時初中讀完,就喊你不讀了,現在高考你考的分,我們哪裡有錢給你讀書,一年一萬多,在哪去得?

在貴州考這個分數,真的挺高的了。可老兩口哪知道六百多分是什麼概念呢?一年一萬多的錢,這已經是老兩口認為喊天的數了。他們哭的是孩子太優秀了,他們家庭承擔不起。

或許各位看起來,這是假的,當我們見這一幕的時候,心酸。

我們過去勸:先恭喜你們家孩子,考這麼高,一是選個好大學,二是不要愁讀書學費的問題。

我們又把村幹部拉過來,趕緊將情況彙報到鎮裡,通知書一來,最快速度將補助發到孩子手上。又把孩子拉過來說:就讀大學在教育局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一定要選好大學和專業。

大學,必需讀下去!

又給父母說:安安心心讓他讀書,他大學讀完了,考個好工作,你們要享福了。至於學費和生活費,你們不要擔心,你家孩子很懂事。

確實,大學期間,這孩子一直做兼職,給自己找點生活費。


想讓孩子走得更遠?比檢查作業更有效的方法,你一定要看看


他們的家庭中是什麼在影響孩子?

身體力行的勤勞,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簡而言之:你在孩子面前展現的風貌,很重要。

二、不要忽視家庭的勤勞和自律,這能幫助孩子走得更遠

1.勤勞的父母。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告訴孩子成果來得不容易。

勤勞是習慣,踏實是風格。這些好品質,是學生在學校不能迅速通過書本學來的,而是培養的。

梁曉聲寫的《慈母親身》在小學課文中,梁曉聲去母親的工作地,見母親一直佝僂著背工作,內心備受衝擊。

2.井井有條的家庭環境。展現了家庭中的規矩和自律。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該放哪就放哪。培養了孩子的自律能力,這樣的孩子懂得安排時間用在學習上,對是是非非懂得早。

3.懂得感恩的家庭。案例二中的孩子,想必是懂得體會父母不容易的。

父母老實,沒走出大山,窮困,在生活中肯定遭遇了很多的苦難。但就是因為這些苦難,讓他咬緊牙關,也要更奮發,去改變。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或許有人說,這可能只是少數。

想讓孩子走得更遠?比檢查作業更有效的方法,你一定要看看

當下社會,每個人的勤奮自律,表現形式不一樣,城市家長有城市家長的感觸點。

最後感嘆:好的個人習慣,重在堅持,才能讓壞的去得更遠,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