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張大中》:看國美董事局主席張大中的人生往事及商場對決

很多人知道張大中是國美電器的董事局主席兼非執行董事,但是卻不瞭解張大中的為人和他創造的“大中電器”。

查建英所著的《德商張大中》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企業家,他為母伸冤堅持30餘年;他審時度勢成為最大贏家;他廣受朋友、下屬的愛戴和讚譽。他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創業經歷為我們年輕人拼搏工作指引方向。

《德商張大中》:看國美董事局主席張大中的人生往事及商場對決

一、為正義奮爭,為公平執著

還記得那個穿著一身舊棉襖,挺著大肚子,不停上訪打官司的農婦秋菊嗎?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可能很多年輕人都沒有看過,在那個年代,這部優秀的電影榮獲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也讓鞏俐榮獲了最佳女演員獎。

村長打殘了她的丈夫,秋菊為了討要一個說法,懷著身孕不斷的奔波,從鄉里公安局到鎮上公安局再到市裡公安局,最後又向市中級法院上訴。

被村長當面 “扔錢”的羞辱,被相親認為無理取鬧的誤解。“錢也賠了,還想幹嘛?”

“說法”---- 對是對,錯是錯, 對於正義的渴求,是才秋菊最在乎的。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執著的一個人,他就是大中電器的創始人——張大中。張大中為母親王佩英申訴這件事情上,竟然堅持了三十多年。

文化大革命時期,作為普通幼兒園老師的王佩英因為堅持自己對文革時期一些問題的看法,而成為了“反革命”,這在當時是“罪大惡極”的稱號。母親異常堅定的信念導致被槍斃的悲慘結局,也讓這個家庭蓋上了恥辱的烙印。

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濃重的陰影下,子女們無法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也無法上大學,他們的婚姻前景也非常黯淡。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張大中捕捉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變化,他開始堅持不懈的給鄧小平及共產黨其他高層官員寫信,請求重新審議對他母親的判決,最終對母親的判決從“反革命分子”改為“精神病”。雖然“精神病患者”這個判決也是對母親的侮辱,但是也是那個時期最好的結果。

在接下來幾十年,他繼續試圖為母親平反,他努力的找律師,請專業人士拍記錄視頻,尋找各種證據。母親被冤枉是他心底最深的一道傷,就這樣沒有回覆再繼續申訴,一直不停的申訴,最終在2011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再審王佩英案,母親終於清白了。

內心深處,張大中事業再如何成功,都比不過他為母親討回公道讓他在意,在這件事情上他積極果決,毫無畏懼和妥協。當審判結果出來後,張大中將終審判決書付印送發各界友人時,附信的標題是“蒼天有眼,善惡有報。”

在我們一直奉行“中庸之道”、“明哲保身”的時候,一位對正義與公平如此執著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德商張大中》:看國美董事局主席張大中的人生往事及商場對決

二、勇於改變,善於度勢

敏銳的洞察力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之一。有敏銳洞察力的創業者往往善於把握創業機會。

當1980年張大中為母親平反時,為母親脫掉“反革命”的帽子,法院判決母親是“精神病患者”,並且補償給這個家庭7000元,7個子女一人1000元。張大中拿到1000元錢,並沒有像他的兄弟姐妹那樣用這筆錢買電視機或傢俱,而是一半用於結婚,一半作為他創業的啟動資金。

剛開始改革開放的年代,每個人的思想還停留在保住“鐵飯碗”的工作上。而張大中卻大膽的開始自己的創業。最開始他選擇“刷煤氣灶”,8毛錢一個,刷了一天後發現才淨賺2元錢,還不算這一天辛苦的勞動,於是他放棄了這個買賣。

後來,他看上了製作燈具,當時百貨商店裡產品稀缺,連這類粗糙的手工製品都缺貨。張大中製作了60盞落地燈,全部售出,淨賺160元。這讓他信心大增—他作為企業家的潛力第一次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畢竟廉價的產品對顧客來說還是缺乏吸引力的,當製作燈具的銷售額開始下降時。張大中經過對市場的分析,又把目標定為到音響放大器上。這也是他正式起家的開始,後來註冊公司,慢慢擴大,直到大中電器的成立。

後來在國美、蘇寧等其他電器公司的夾擊下,張大中選擇出售大中電器,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麼要出售自己辛苦打拼下來的江山。其實張大中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分析了敵我雙方優劣,對當時審時度勢的最好選擇。

張大中認為大多數人家已經購買了家電,家電市場第一浪潮已經過去了,隨後電器更新週期會比較慢。另外一方面,當時蘇寧國美已經佈局好了全國市場,大中電器再考慮轉戰全國也已經晚了。倒不如趁著現在大中電器在北京絕對的優勢,賣個好價格,手持資金再去做新的事。

確實,不論從出售的金額,到家電市場後期的走向來看,這個決策不得不說是非常的正確的。

李嘉誠說:“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闆常常會無所作為。”

同樣是1000元錢,如果當初張大中像他的親人們一樣只是買買家用電器,像他的同事那樣守住“鐵飯碗”,就不會有後面的大中電器。

萬達老總王建林也是一樣,1998年房地產被確認為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剛剛啟動,錢那麼好賺,很多人都樂觀的全身心投入到住宅的開發上。但是王建林卻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坑,那就是“開發住宅賣掉就什麼也沒有了,公司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住宅到底能不能無限蓋下去?

到了2010年,幾乎所有的住宅開發商都在想這個問題,王健林比他們早想了10年。早在2000年,王健林決定做商業地產,收租就可以有穩定的現金流。

如果你能最早發現坑,你就有可能最早找到解決方案,你就擁有戰略先機。萬達今天的成功,根源是早走10年的戰略優勢。

中國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機會,為創業者發揮雄心和實現夢想提供了絕佳的舞臺。任何優秀的企業家都不應該僅僅著眼於一時一地之得失,而應該以全球化競爭的視野,在紛繁複雜中找到線索,在混沌不清中抓住先機。

《德商張大中》:看國美董事局主席張大中的人生往事及商場對決

三、德行天下,利好萬家

德行者,以德束行,以行顯德,核心是一個德字 。

作為一個商人,很多人都會覺得“無奸不商”。但是張大中不同,他是個“德商”。

在張大中身上,你可以發現諸多美德:正派、誠實、韌性、冷靜、自信、堅持原則,既不見風使舵,又勇於挑戰自我。這些個人品格使張大中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而他之所以深受朋友和員工們的愛戴,則是因為他的敏感重情和慷慨大方。

他的德表現在他對自己員工的關懷上,表現在他治理公司的風格上,更加表現在他對人處事的態度上。即使是“滴水之恩,也當湧泉相報”是他的行為準則。所以一直以來,張大中都深受員工、朋友的愛戴。

張大中身邊的每一個朋友,每一個同事,無不誇讚他慷慨大方和感恩重情。他就像中國古話裡說的那樣,“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他仔細尋找過那些在張家飽受磨難與貧困的歲月裡,曾經向他們表示過哪怕只是一點善意的人。比如一位老鄰居,她曾經說過幾句鼓勵他的話,或者有人請他到家裡吃過一頓簡單的飯,或者是一位借給過他5毛錢的同學,他滿懷感激,對他們慷慨回報。

張大中也是一位受人愛戴的老闆。他與國美剛剛達成協議,馬上就給所有員工分發紅包共同慶祝。國美接管公司後不久,他設立了一項基金,專門提供給大中公司所有前員工。為表彰這些員工對大中公司曾經的貢獻,他們在今後的有生之年裡每人每月都可以領取一小筆補貼。

同樣是企業家,黃光裕和張大中卻完全不同,一個貪婪,一個大度;一個陰狠毒辣,一個憨厚感恩;一個陰謀詭計,一個光明正大。黃光裕鋃鐺入獄的結局也證明了一句老話“

德積者昌,殃積者亡”

《德商張大中》:看國美董事局主席張大中的人生往事及商場對決

早在250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孫子就在其著的兵書《孫子兵法》裡提出了“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的將之五德學說。

將領是戰爭的指揮者,對於戰爭的發展和變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決定著國家和人民的安危,商場如戰場,作為商戰的主角,企業家好像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一樣,作為企業這個組織的靈魂,孫子的將之五德同樣適合對企業家的要求。

企業家只有具備了這五個基本素質,才能稱得上一個合格的企業家。

《德商張大中》:看國美董事局主席張大中的人生往事及商場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