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还有其他诗人写出类似《琵琶行》和《长恨歌》的叙事文吗?

夏目君浅谈


对于诗歌的表达需求,我们通常说:“诗言志”。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诗经》《楚辞》一贯而来的诗歌传统,都是以表达情感抒发志向为主,叙事诗或者说长篇叙事诗并不多。

乐府诗

在汉代乐府诗中,其实存在有大量的叙事诗歌。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陌上桑》,再比如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还有北朝那首著名的耳熟能详的《木兰辞》

元白体叙事诗

长篇叙事诗进入文人创作的时代以来,随着唐朝诗歌的繁盛,长篇叙事诗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除了白居易的叙事诗双璧,与白居易一起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元稹的《连昌宫词》也是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作。白居易和元稹创作的叙事诗,被统称为“元白体”诗歌。到晚唐时期,韦庄的《秦妇吟》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长篇叙事诗。

梅村体叙事诗

明朝末年,吴伟业将长篇叙事诗的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不但继承和发展“元白体”的优点,更在元白体比较浅白的语言风格上加以创新,使得辞藻和韵律更加优美。他还扩展了长篇叙事诗的体裁,是长篇叙事诗更加富于政治和历史的色彩。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吴伟业号梅村,所以他的叙事诗被称为“梅村体”。

史诗

事实上这一节应该放在最前边的。因为在古今中外诗歌历史中,史诗应该是最早出现的长篇叙事诗。史诗相对于其他叙事诗来说,它的表达内容主要是以英雄的传说和转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其内容往往会涵盖一个民族的起源、发展、习俗、宗教等等。它的创作方式,往往要经过几代人不停地创作和改编。它的传播,一开始往往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来进行,到后期会整理成文字作品。

比如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比如印度著名的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但是在以汉语为主的汉民族诗歌史上,史诗作品却罕见的缺席了。然而,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国家,史诗作品在少数民族的诗歌历史上开出了绚烂的成果。其中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史诗《玛纳斯》和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著名史诗。这三部伟大的史诗,格局宏大、规模浩瀚、气势磅礴,甚至至今为止仍在少数民族地区以说唱的方式口耳相传。

当然,除了这三部史诗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南方的苗族壮族等,都有属于各自民族的史诗流传。让这些伟大的史诗流传下来,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研究各民族的风俗文化和历史传统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鲜少知道长篇叙事诗

创作

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对诗人而言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问题在于,写出来容易,写好却很难。韵律的转换,节奏的把握,更要保证情感的一脉通畅,这都是写好一首长篇叙事诗的关键。

篇幅

长篇叙事诗,相比于较短的律诗和词曲,因为诗歌篇幅的原因,在其流传度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琵琶行》和《长恨歌》为例,能做到熟练的记忆和背诵是一件很考验记忆力和精力的事。

语言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之所以被广泛流传,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言辞浅白。但是不是所有的诗人都可以做到像白居易这样,一首诗可以让不识字的老妪听懂。吴伟业的长篇诗,则已经是完完全全的文人创作,甚至以诗入史,运用大量的典故,鞭辟入里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旁头底


有,《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最具代表性。

我们今天重点品读《木兰诗》——

木兰,女子上阵杀敌第一人

在中国古代,男权思想主导社会,女人因受“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束缚,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有公开的、露脸的、面上的事,女人都得靠边站。

现实如此,文学作品亦如斯。

然而,木兰代父从军,上阵杀敌的飒爽英姿,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她也因此成为女子上阵杀敌第一人。


欲品木兰真性情,必先了解其背景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

诗歌以诚挚的感情,并运用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叙述了农家少女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出征,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屡立战功后功成返乡的传奇故事。

塑造了一个勤劳朴实、勇敢坚毅、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北魏最大的祸患不是南朝、也不是其他北方割据势力,而是盘踞漠北、气势旺盛的柔然。太武帝拓跋焘登基时,决定扩充军队,进行一场大决战。

但由于长期战争,青壮年已经死的死、伤的伤,只好征召老人和孩童。

据史载,太武皇帝(拓跋焘)神鹿二年,“秋七月,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购王公将士各有差。”(《魏书》卷世祖纪)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木兰闪亮登场。


欲赞木兰义云天,必要琢磨细品鉴

《木兰诗》在情节安排上,紧扣主题,详略得当。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 详写从军原因,由忧虑叹息到决心从军,突出木兰的果敢坚毅。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她为什么忧愁?她由因何而叹气?

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啊!

思来想去,想去思来。孝顺的木兰看着头发花白,腰背佝偻,步履蹒跚的老父,她拿出剪刀,毅然决然地剪掉满头青丝,用白绢束平刚刚隆起的胸脯,换上父亲年轻时的男装,手提宝剑——“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详写战事紧张,匆忙告别父母,急速奔赴战场的情景,表现木兰的飒爽决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远离故土急速奔赴战场的途中,发出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的感慨。

  • 详写木兰归乡,家人相迎的热闹场面,改换女装,伙伴惊讶,体现木兰的机智干练。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多么感人的场景,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深厚的亲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脱掉战袍,还原了邻家小妹的清新可人,温婉可爱,战友们又何尝不惊讶,何尝不爱惜。

  • 略写十二载征战生涯,虽然概括简略,但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了木兰军情紧急,部队急行军的状态。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北方寒冷的天气下,士兵身披铠甲,和衣而眠的艰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场面的惨烈,和时间跨度之漫长。


木兰,平凡女子的不平凡经历,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 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不顾女儿身,敢挑男儿担。战袍洒热血,剑舞敌胆寒。转战十二载,功成把家还。

  • 挑战自我挑战旧俗挑战旧观念。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典范。

  • 不贪功名不恋富贵不把浮华挂心间。

婉拒“尚书郎”,渴盼“还故乡”,回归“旧时裳”,哪一件不是真性情的体现。

所以,既爱红装又爱武装,既上得了战场又下得了厨房的木兰,又何止是上阵杀敌的第一人?



知行侠


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东汉时期。

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的爱情悲剧。一个举足赴青池,一个自挂东南枝。

另一个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北朝的《木兰诗》,写一个替父从军的女英雄的故事。两兔傍地走,焉能辩我是雌雄。

这两首诗合称乐府双壁。

此外还有《羽林郎》和《陌上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