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常說,父母相愛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對孩子來說是多少金錢和資源都不能相提並論的。

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但現實中有多少人的家庭生活是在矛盾爭吵中度過的,又有多少家庭,為避免矛盾的加深而極力維持表面上的和平,這樣相愛相殺的家庭氛圍讓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時刻經受著考驗。

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家庭就像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它的規則、結構、語言等形成一個獨特的體系。它影響著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家庭人際關係的和諧與每一位成員息息相關。一般有矛盾的家庭都有共同模式有以下特點:

1. 壓力大

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大多數家庭的矛盾是來源於多方面的,突發情境、人際關係的壓力、個人內在的壓力都是造成家庭關係不和諧的原因。壓力的宣洩會讓整個家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氛,為了避免矛盾的升級,家庭成員緘口不言,拒絕溝通會使得關係疏遠。

2. 對立兩極化和爭吵白熱化

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父子關係或者母女關係,這兩者的矛盾在家庭生活中會表現得更突出。其中一方先挑釁,另一方則立刻回擊,前者再次發動攻擊。如此的循環往復,家庭中的危機衝突更加緊張,父母對此常常是手足無措。

3. 孩子與父母的三角關係

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孩子對於父母感情好壞的感知度要比我們想象中敏感的多,他們只是觀察著家庭中發生的一切。而當父母的感情疏離到一定程度,孩子一定會牽連到父母失敗感情的情緒中去,在這樣的困擾中長大的孩子會不自覺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轍。這就是我們常說父母不要當著孩子面爭吵的原因之一。

4. 習慣性的責備怪罪

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今天地怎麼又沒有掃呢?""說了讓你倒垃圾你怎麼總是不聽呢?""別整天看這些沒有營養的東西""真是丟人!"......家庭中最痛苦的感受來源於一定要尋求一個人作為怪罪對象,這樣的怪罪嚴重到家人之間可以相互謾罵,互相推卸責任。疫情期間我看到這樣一條動態"比起外面病毒的肆虐,我更害怕家裡我媽的語言",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語言暴力的對孩子的傷害我們都能想象到。

5. 僵化的家庭觀念

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在家庭遭遇困境的時候,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度過難關,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支持。很多父母會犯這樣的錯誤,要求家人每天開一次視頻聊天、買東西一定要和父母商量、每逢休息必須出遊諸如此類的機制來保證家庭的完整,但犧牲的卻是各自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僵化的家庭觀念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很大的阻礙,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

在這裡我也有一些小建議分享給大家:

1.夫妻要明確雙方的底線,平常多說讓對方覺得舒服的話。

2.耐心解答孩子對父母的好奇,多瞭解孩子,也給孩子瞭解你的機會。

3.嘗試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的相處模式,提前告知安排和計劃。

4.觀察愛好,投其所好,製造儀式感。

5.多誇讚他們,不好意思說就寫出來。

愛的本能人人都有,愛的技巧卻需要學習。

對於家庭模式的分析,是為了讓父母能看清自己或者家人,亦或是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能夠做到先知先覺,停止傷害行為的發生。而這些發現或者自省,都將化作父母們強大的力量,幫助家長們進一步解決家庭的矛盾和困惑。

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使命,我們有責任引領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帶給他們不幸。多一點耐心心,多一點尊重,讓家庭多一點溫馨,和孩子一起快樂長大。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分享!留言你關心的家庭親子教育問題,更多優質原創文章推送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