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科學防治,綜合防治

前兩天發佈了一篇文章: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竟然在今日頭條榆林十大熱議上榜了!

防沙治沙,科學防治,綜合防治

這篇文章小編談了談自己的粗淺看法:不同地域的沙漠治理方法不同,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比如,像毛烏素、庫布其等地處半乾旱地區的沙漠,因為水分條件較乾旱地區的要多,所以治理起來難度相對較小,但是也付出了好幾代人持續的努力;而像乾旱區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治理起來就難度大了很多,所以就算要治理,需要耗費的財力和時間將是成倍增加,而且方式方法也將會有很大區別。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我們本期就繼續談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目前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上"消失",那接下來如何做呢?

防沙治沙,科學防治,綜合防治

首先,我們應該繼續努力,目前還有40多萬畝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所以繼續植樹種草,用草灌鎖沙丘,即用草和灌木把剩餘的的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全部固定下來。

防沙治沙,科學防治,綜合防治

再次,走荒沙治理、苗木培育、畜牧養殖於一體的綜合發展之路,讓人民在治沙的過程中能夠增收,讓企業能夠主動參與到治沙過程中,充分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例如,讓企業認領荒地,建立激勵制度,所植苗木可充抵生態補償、置換碳排放。

防沙治沙,科學防治,綜合防治

樟子松

最後,讓重新恢復綠色的毛烏素沙地將來可持續發展,必須增大科技投入。由於毛烏素沙地地理環境比較惡劣,很多樹種不宜種植,通過多年選擇,最終選定樟子松為首選樹種,但樹種單一給毛烏素沙地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單一樹種抵抗病蟲害能力弱,原本適應當地環境的生物群落也因棲息地改變,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等

。類似的案例有,我國之前出於生態和對木材的急需,營造了很多楊樹,但是近些年楊樹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開始遭到冷落


此一時,彼一時


針對單一樹種的生態效益低下,專家認為減少外來物種的種植,加大鄉土樹種的恢復和種植,因為這些當地樹種經過自然界漫長時間的淘汰,已經非常適宜當地的自然環境,這樣增加一個樹種,既能保證生態安全,又可以增加生物多樣性。

防沙治沙,科學防治,綜合防治

還有,必須因地制宜,科學種樹,避免生態系統惡化。這時候您也許有疑問,怎麼種樹還有講究,種下不就完了嗎?

防沙治沙,科學防治,綜合防治

對的。通過科學實驗發現,植樹過於密集,耗水量過大,超過了當地土壤及地下水的含水量,反而會導致土壤乾燥化,已經恢復的生態系統也可能遭到破壞。毛烏素沙漠經過研究人員的反覆論證,每畝地栽種

27棵樹


除此之外,還應該增加沙漠植樹的機械化,這樣人們植樹起來相對輕鬆了。

防沙治沙,科學防治,綜合防治

植樹挖坑機

總之一句話,我們先解決好有沒有的問題,解決之後,我們之後的工作必須精細化,也就是要模擬原有的生態系統,這樣才能穩固,這樣才能可持續


給我們的啟示:生態系統破壞容易,要重新恢復就難了,必須很多資金以及科技的支撐,所以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於自然環境的改變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看長遠!


參考資料:CCTV13新聞頻道 新聞直播間 2020.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