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漫談第八期:法顯與《佛國記》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迷(tou)思(lan)之後我回來了

今天的故事

來自於一位花甲老人

為了自己的心中的信仰與夢想

衝破年齡的桎梏

跨越漫漫絲路求取真經的故事

是的今天的故事又是一個佛系故事

文章開始我們先來老慣例

介紹主人公

我們今天的故事主角是東晉時期的

著名僧侶翻譯家、探險家——法顯大師

法顯

其家庭背景和家族成員這個真的介紹無能

因為他出生的和生長的時期正好處於我國曆史上

一個政權割據、各方集團勢力打架內鬥局勢混亂的時候

也就是鳩摩羅什那裡提到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生活一直處於奔波流離的狀態

他的三位哥哥都因此夭折

所以在他三歲的時候

他的爸媽就將他送去了寺廟度為小沙彌

在他十歲的時候他的父母也相繼去世了

而時局的動盪卻並沒有出現好的轉變

依舊是戰亂不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大片土地因為戰爭而被荒廢

百姓也大都流離失所

好了鋪墊了這麼多,

終於可以穿插下面的故事了

話說,五胡十六國時期,

各方勢力打戰打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百姓生活卻因此過得那叫一個苦不堪言

所以人們都烏央烏央的扎堆逃亡

一天,還在做小沙彌的兒童法顯

和其他的小沙彌正在田地裡收稻穀

一群逃亡的饑民突然衝了過來搶稻穀

這其他小沙彌一看這群人

跟生化危機裡的喪屍一樣衝了過來

嚇得拔腿就跑

只有法顯留在了原地

對逃亡過來的百姓們說:

“你們若是需要稻穀,可以隨意拿取。你們過去從來不佈施別人,才會有今天的貧窮飢餓。現在又來搶奪別人的稻穀,你們的來世會更加不堪設想。貧僧為你們擔憂啊!”

法顯說完後回了寺院

饑民們卻把稻穀放下離開了

這讓寺院裡的僧人對他無不歎服

也使得法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

在他二十歲的時候受比丘戒

正式出道了,啊,不。正式出家了

在法顯不惑之年時

前秦攻破了襄陽

並將襄陽高僧道安請到了長安

在前秦統治者苻堅的支持下

高僧道安開始在長安的五重寺講學

道安

擁有僧徒數千人,使長安成為了當時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

法顯這時慕名來到長安

遍訪名僧,學習各種佛教經典

卻經常感到律藏殘缺

再加上翻譯的問題

讓法顯覺得總是學不到心裡去

五重寺,現名道安寺

隨著在淝水之戰中失敗的前秦再次四分五裂

長安也再次燃起戰火

在連年戰亂中,僧人也未能獨善其身

公元390年,後燕豪強吳柱聚眾千人起事

甚至立僧人法長為帝

裹挾十萬僧俗禍亂河北,為害一方

而之前的北方霸主前秦也開始向西域經略

淝水之戰一役以後

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割據局勢

在這樣的亂世裡

法顯越來越對此感到困惑

什麼樣的佛法才能夠真正做到

普度眾生,救民於水火之中

也深覺沒有完整的律藏

就不能有效的約束僧侶的行為

正是這樣的困惑和這樣的憂慮

讓法顯意識到

必須要去一趟天竺

在那裡求得完整的律藏

才能真正的改變現狀

救民於水火之中

公元399年,法顯帶著同門一行十餘人

開始了向西域進發的征程

他們首先來到了第一站

由鮮卑人乞伏乾歸建立的西秦

在當時的西秦國都金城(今蘭州以西)

從蘭州出發到敦煌

開始了進入西部地區之後的第一次“夏坐”

“夏坐”就是僧人在每年夏天進行的為期三個月的靜坐修行

公元400年,法顯一行人經南涼抵達北涼張掖

而當時的時局現況是

“張掖大亂,道路不通”

於是在北涼王段業的支持下

在張掖繼續開始“夏坐”

然後來到了西涼國敦煌地區

法顯描述敦煌要稱

“東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

在那裡久居數月

並得到了西涼王李暠的大力支持

臨行時,西涼王派人引路,度過流沙

離開敦煌後

法顯一行人跋涉了十七個晝夜

終於抵達了鄯善國(今新疆若羌)

在那裡住了一個多月

鄯善國遺址

後來便繼續西行

來到了于闐國(今新疆和田)

據法顯所著《佛國記》記載

當時的于闐國人民生活安定,佛教興盛

又經鳩摩羅什的弘揚佛法

使得大乘佛教在於闐國廣泛傳播

這裡還設有專供僧人居住的場所

於是法顯一行人便在這呆了三個多月

還觀看了這裡一年一度的佛誕節遊行

于闐國遺址

之後接下來的便是繼續艱苦的向西前行

法顯一行人來到了竭叉國

並在這裡翻越了蔥嶺

法顯一行人翻越蔥嶺是走的是先進的瓦罕走廊

相較於後來的玄奘比較幸運的是

法顯一行人只用了一個多月時間便翻越了蔥嶺

並沒有損失任何人員

便成功到達了天竺地區

而這個時候的天竺

剛剛結束了自孔雀王朝滅亡後

孔雀王朝勢力圖

長時間分裂成各個小國的局面

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

當然範圍和地域面積沒有孔雀王朝那時候大

笈多王朝勢力圖

而這個時候來到天竺的法顯

在《佛國記》裡記錄下了當時很多的天竺歷史

為現在研究和重塑印度歷史提供了大量資料

他記錄了當時的印度封建系統,指明國王、長者及居士皆擁有大量土地,而他們又把土地及動產捐予寺院僧侶,這種行為為合法手續,從而產生宗教地主。另有自由農民,他們耕種王地,繳納租稅。笈多王朝時印度教興起,大乘佛教盛行,但是宗教可自由發展。後來的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就是在5世紀由鳩摩羅笈多一世修建。

法顯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天竺

正如書名《佛國記》

對印度的佛教發展和佛祖的生平傳說記錄佔了全書的主要篇幅。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我們期待著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