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腳丈量三十多個國家——夢想只要開始就不晚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腳丈量三十多個國家——夢想只要開始就不晚

2018年已到尾聲,人們不由感慨:“又老了一歲!”

俗語說:“一歲年紀一歲心!”很多步入中年甚至老年的朋友更加覺得時光匆匆,還沒有長大,怎麼就老了呢?很多事情只是想想,卻彷彿再也不能做了,唉!

真的是這樣嗎?

且看一千六百年前,一位65歲高齡的老人,徒步遊歷三十多個國家的歷程。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腳丈量三十多個國家——夢想只要開始就不晚

法顯法師,3歲出家,在佛教界呆了62年,當初萌噠噠的小和尚已成為一代耆宿,深感當時流行的譯本尤其律藏大多錯誤難通,殘缺不全,可是在中國又找不到完整準確的譯本。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老和尚一咬牙,決定親自去佛教祖庭——印度,去學習最原始基礎完備的佛經,同時也順便瞻仰佛陀遺蹟,全然沒有考慮自己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腳丈量三十多個國家——夢想只要開始就不晚

更為稀奇的是,老和尚居然還找到了四個志同道合的同伴兒,公元399年,五人一起從長安出發了。

當時是南北朝時期,法師所在的東晉雖然偏安一隅,但還算相對平靜些,到了北方,尤其是河西走廊那一帶,各少數民族佔地為王,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忙的不亦樂乎,行旅之人其實是很不安全的。

幸運的是老法師一路雖然有驚但無險,走到張掖地區,又遇到另一批西去求法的僧人小分隊,這一下他們的隊伍壯大到十人,後來又得到敦煌太守的贊助支持。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腳丈量三十多個國家——夢想只要開始就不晚

然後,西行路上第一個嚴峻的考驗到了。西出陽關他們必須要經過一千五百里的"沙河"(即白龍堆大沙漠),這沙漠"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佛國記》),他們就沿著死人枯骨,一直走一直走,走了十七個晝夜,才走出了這片沙漠。

西行路上第二個沙漠正靜靜等著他們——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瑪大沙漠。法顯法師的《佛國記》中說:"行路中無居民,沙行艱難,所經之苦,人理莫比。",早穿皮襖午穿紗,晝夜溫差極大,特別考驗人的意志力,哪怕法師他們已經走了一個沙漠,依然覺得艱辛無比。足足用了一個月零五天才走出這片茫茫沙海。

走完沙漠又開始爬山過河,總算到達了朝思暮想的印度北部陀歷。

經過幾年的遊歷,一路篳路藍縷走過來的同伴開始分道揚鑣,有的返回,有的則因病病逝,把生命永遠留在異國的土地。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腳丈量三十多個國家——夢想只要開始就不晚

無論是天氣的惡劣,人為的困難,面對這一切,老當益壯的法顯法師是越挫越勇,他繼續和另兩名同伴兒一起爬雪山西行,結果因為天氣突變,眼睜睜看著一名道友生生凍死在他眼前。法師大哭:“取經的願望未實現,你卻早死了,命也奈何!”。擦乾眼淚,法師和剩下的一名道友終於越過了“千山鳥飛絕”的大雪山,深入印度腹地,如飢似渴的學習著印度的佛教文化。

一晃十二年過去,法師故國情深,睹商人供佛的白絹扇而淚流不止,想想來路艱辛,尚有九人作伴,如今世事變遷,或留或死或早歸,只剩自己形單影隻一個人了。最初想學習的經典已經學到了,是時候踏上回家的路了。

於是78歲的法師搭船回國,三次遇到大風巨浪,最後船失去控制,只能隨水漂流,幸好飄到了今天的青島嶗山靠岸。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腳丈量三十多個國家——夢想只要開始就不晚

於是一個傳奇就這樣寫就:一千六百多年前,沒有飛機輪渡,有的只是一雙踏遍千山的鐵腳,一位65歲的老人,用了十三年時間,走了三十多個國家,一直到78歲,又冒險乘坐原始的帆船歸國。

看到此處,諸君還敢說自己老將至,休息才是第一要務嗎?雖然我們只是凡夫俗子,可能當不起法師“中國的脊樑”這樣的稱呼,但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夢想!

其實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不管你多大多老——只要開始,就永遠也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