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加“戏精”,如何把一起普通司乘纠纷搞得满城风雨?

也巧了,今天下午正好也用滴滴叫车了,因为要去看电影【幕后玩家】。那位司机在很远的地方接了单,然后给我打电话确认位置,我和孩子等在路边很久才上车。司机和我说,这么久,你还真等着。我告诉司机,只要是不耽误大事的情况下,叫了车我从来都会等,不能让司机白白跑过来。司机也很感慨,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放过一次鸽子,但却经常被人放鸽子,更可气的是,还有过几次被乘客放了鸽子却被以为是自己的原因,不得不去申诉。

谈起网络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滴滴司机打人的事件,这位司机师傅也很无奈,只是表示,大家都不容易,自己也被骂过几次,但是“忍一忍就过去了”。不过,他也说,要不是怕投诉,要不是滴滴有严格规定,要不是自己做这个活儿,“谁指着鼻子骂我娘,不揍他那就不是爷们”。

下车的时候,这位司机还和我说,我好不容易现在是99分了,记得下车给兄弟打个5分好评啊。确实,这位司机师傅车辆整洁、态度温和,给个好评是绝对应该的。

这些年,用滴滴打车数不清多少次了,遇到的好司机无可计数,但要说碰到过不好的司机,确实也有。比如,有一次约了顺风车,可那个司机就是不走高速和收钱的快速路,在北京拥堵的大街上挪,真是一个着急。还有一次在广东,花了几百元的专车的钱,可司机却顺路又拉了三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既没有投诉,也没有和司机对骂。自己坐在别人家的车上,命都交给人家掌握,何苦自己为难自己?

当然,像我这样的处理,其实并非滴滴公司的希望,因为他们无法对违规的司机进行处罚,也间接给下一位乘客可能造成伤害埋下了伏笔。作为像滴滴这样的全国性运营的大平台,即便有各种复杂完善的管理措施,还是会有害群之马,“天下无贼”并不现实。出现任何事情,还是要分清乘客、平台、司机这些相关方的责任,监管的边界要清晰,法律承担要明确,不能比声量。

说起来,司机打人这个事情并不复杂,就目前公布的案情来看,也就是工作中出了差错,司机接错了人,然后,乘客大为光火开始用侮辱性词汇骂人并威胁要举报,接下来乘客真的投投诉了,滴滴客服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处理,此后发生的事情就是,乘客报告自己挨打了,司机投诉乘客醉酒骂人,最后是警察出现开始法律程序。说白了,就是一起普通的司乘纠纷。

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网约车领域,如果不是挨打的人号称是“投资人”而且使用新媒体进行传播,根本就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民间冲突(俗称打架),文人词汇丰富善于动嘴,粗人力气充沛勇于出手,警方出面教育验伤调解,互相赔偿也就了事。

但是,乘客显然不是“普通人”,对于“炒作”是轻车熟路。不仅刻意用“滴滴投资人被滴滴司机打了”这样的噱头吸引关注,还好像早已准备好了“打人短视频”(虽然最后也没公布),准备当一把网红,可怜的司机只能被推上舆论宰割的审判台。

实际上,作为乘客,骂司机显然是不对在先,但为何却有恃无恐呢?一方面可能觉得自己是滴滴的投资人,也就是滴滴家的“小老板”,自然觉得高人一等,骂司机几句就好像平时训自己手下的员工一样;另一方面就是滴滴这样的平台对司机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可以扣分可以罚款可以冻结账户,但对乘客却几乎没多少制约能力,即便骂了而且骂的很张扬,司机多数也只有忍气吞声的份,滴滴平台也无能为力。

司机是弱势一方,不仅要接受平台的强管理,还要忍受可能遇到的乘客“霸凌”,一旦怒怼还会招致可能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内部处理,所以,大多数时候是能忍就忍。司机打了乘客成了大事件,可是乘客打了司机却往往不被关注。比如,此前,上海被投诉钢管打乘客的司机,事实上是他在动手之前已经被乘客打了一阵,属于忍无可忍的自救反击。还有更惨痛的,竟然有司机被醉酒的乘客活活打死。这些都没有成为社会热点,只是因为司机们不掌握话语权,没有能力引发社会关注。

滴滴作为运营平台,责任跑不掉,但大平台都有大平台的难处和局限性。平台不是万能的,即便管理再严格,培训、管控、考核都做了,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打人司机”的出现。毕竟,不打人之前的司机就是正常人。再说,兔子怒了也会咬人,平台无法知道兔子什么情况下会发怒。

平台有平台的责任,除了法律问题,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提供所有监控数据帮助理性真相,还可以封禁相关账户,完成司法协助、垫付医药费等等这些,其他的,作为商业平台,不能违法行事。要知道,商业平台绝对不能替司法部门行动,更不能越俎代庖,警察都管不了(不愿意管)的事儿,平台也是无法解决。

类似情况,不仅是网约车领域,在大多数的服务行业都存在,不管是电信运营商还是电子商务公司,都一样的角色。我们要说的是,作为平台,不能辜负了大家的信任和依赖,要用心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站在另外一边,我们不能要求滴滴这样的平台无边界的对司机或者乘客采取措施。

更令人奇怪的是跟风的媒体,迄今公安方面未有任何公布,司机和滴滴已经被媒体审判了千万回。迄今只有“投资人”乘客在发言,滴滴官方在各种被动招架,而另外一个主角则失声道现在,也不见媒体去跟进。

说来说去,我们能看到的真相是,粗心的司机遇到了暴躁的乘客,口不择言的“投资人”遇到了疑似老拳相向的“老司机”,乘客被打录像据乘客说是不会公布了,不知道与司机对话的录音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反转。我们好想知道,这位发誓要卸载APP卖光股份的所谓“滴滴投资人”有无【幕后玩家】呢?另外,这股份真的要贱卖么?在哪里买,我想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