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到刘邦无能后,韩信张良萧何等人依旧辅佐流氓完成霸业?

芯疼比快乐真实

谁说刘邦无能了?刘邦这个人,粗看上去就是一个运气好而无能的痞子,但是越细看,越思考,越觉得仰之弥高,深不可测。别的不说,就说他当年在大败之后,巧夺韩信兵权,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来的。

很多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久了,可能觉得上级拿下级的兵权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大谬不然。 皇权社会,将帅都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尤其是亲兵牙兵,一般都唯主帅命令是从。入军夺权从来都是一件凶险无比的事情。

当时刘邦大败,从成皋脱身,如果是一般人,正常的想法是赶紧找到自己的部将。但是当时谁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呢?刘邦孤家寡人,韩信大军在握,就这么贸然去了,等于把自己送到韩信的跟前。主动权在韩信,而韩信怎么做,完全取决于韩信的良心。到时候如果韩信把刘邦架空,刘邦恐怕也只能有苦说不出。退一万步说,就算韩信有良心,继续拥戴刘邦,但是刘邦孤身依附韩信,恐怕这权威之后就打折扣了,很容易让韩信尾大不掉。

刘邦这个时候,展现了第一流政治家的敏感的嗅觉,刘邦是这么做的: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偷兵符之后,马上升帐召将,利用兵符的权力马上提拔一批将领,调动一批将领。这批提拔的将领的官位是刘邦给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只能忠于刘邦——否则韩信回来,原来那帮被“易置”的老人怎么放?在短短几个小时,夺符升帐易将一气呵成,提拔谁,调走谁,刘邦在极端的时间内做出了正确的决断,措置有方。等韩信张耳醒来,已经物是人非,韩信张耳自己的亲信都被换掉了,又怎么能不服?又拿什么和刘邦斗?

这是刘邦刚刚经历成皋之败,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时候,尚且能够作出这样的大手笔,别说普通人,古之名将伟器,又有几个在仓皇之际还能有这份缜密的心理素质和胆略的?像刘邦这样的事迹,一生之中能做成一次,已经是可以吃一辈子,吹一辈子的资本了!在历史也会被史官加上浓浓的一笔,称为有古之良将之风!


经史通义

首先要搞清楚一点,早年的刘邦是游侠而不是流氓,只不过性格之中有些无赖罢了,即使是无赖,他也是胸怀天下,志在四方,有梦想,敢追求理想的无赖。

其次,刘邦决不是无能之辈,相反,刘邦不但不是平庸之徒,而且是个极有抱负的伟大政治家。

让我们以事实来说话吧。

先来说说萧何为什么愿意跟随刘邦。秦朝时期,萧何是沛县的一个主吏,当时刘邦还只是个亭长。可是等到刘邦起义,进入沛县以后,要推举首领,有人要推萧何或者曹参,但是他们俩谁都不敢当这个上首领,反而拥护刘邦来当首领。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怕死,怕担当责任,怕起事不成被秦朝夷族。最后,还是刘邦当了这个首领,被人称为“沛公”。

这说明什么,刘邦敢担当,能成事,且是个想做大事的人。

萧何曹参投奔刘邦后,之后刘邦事业越做越大,他们俩从来没有妒忌之心,反而在各自的工作上尽忠尽职。为什么他们俩的忠诚度如此之高?因为刘邦知人善任,将他们安排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萧何善长管理,刘邦就安排他在后方管理后勤,负责后方粮草兵运之事。曹参善战,就安排他在前线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后来,他又遇见到张良。张良本来是投奔楚王景驹的,但遇上刘邦后就不想走了,为什么?因为张良认为,刘邦天资过人,能够领悟他的兵法。刘邦收留张良后,知道张良智谋过人,就带在身边当军师。凡是张良给他献的计策,他几乎听从,且凡是听从张良的计策,他几乎都能打胜仗。

遇到张良之后,北上咸阳时,又在陈留遇见了郦食其。在刘邦之前,很多诸侯都从陈留路过,郦食其一个都看不上眼,为什么刘邦来了,且知道他不喜欢读书人,还在投奔他呢?

郦食其说刘邦是长者。何谓长者?我想在郦食其的心目中,刘邦应该是个胸怀大志,能够知人善任成就大事的人。后来,果然刘邦季也将郦食其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派郦食其四处游说诸侯,降低了很多战争成本,就拿下很多座城池,可惜的是郦食其后来被韩信害死了。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退居汉中。当时,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开始时刘邦并不以为奇,后来韩信要逃走,萧何将他追回来,并且游说刘邦说,如果想成大事,东出成项羽争霸天下,就必须重用韩信。刘邦这才恍然大悟,拜韩信为将,用并韩信之计闯出汉中,与项羽于天下一决高低。

后来,韩信翅膀成熟时,项羽派人游说他背叛刘邦,三分天下,他拒绝了。接着,谋士蒯通也游说他三分天下,但是他念刘邦对他有恩,所以又拒绝了。

总之,无论是萧何等汉初三杰,还是郦食其,还是后来的陈平,或者是强盗出身的彭越及英布,如果刘邦是无能之辈,他们会像云一样聚集在刘邦麾下助他成就千古伟业么?而他们能够兢兢业业地辅佐刘邦,一切都源于刘邦的人格魅力。

这个魅力就是,刘邦胸怀开阔,能够容人,知人善任,委于重任,且不惜重金,不吝官位,恩威并重,收拢人心,终于将不同的人拧成了一条绳,组成了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杰出队伍!


月望看历史

刘邦无能?这是我听过最荒唐的笑话。

刘邦是说过,军事不如韩信,内政不如萧何,谋略不如张良,

可能刘邦的军事只有80分,不如100分的韩信。

可能刘邦的内政只有80分,不如100分的萧何。

可能刘邦的韬略只有80分,不如100分的张良。

但刘邦没说,自己的识人100分,驭下100分,努力100分,意志100分。

刘邦是高考总状元,其他顶尖人才只能算单科状元。

我们先不说刘邦个人有多厉害,先来看看秦末局势。

刘邦斩白蛇起义响应陈吴二人起义到垓下之战灭项羽定鼎天下,仅仅用了七年。

七年,从一介布衣到十八路诸侯中唯一胜出的那个王。

你可能会说,那时因为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的功劳。

对,汉初三杰对刘邦的帮助可谓是功绩彪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刘邦没有过人的才能,又怎能让这么惊才艳艳的人视为其主呢?

而且,刘邦的军事能力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弱。拜韩信为大将是他封汉中王之后。

从挥三尺剑斩白蛇起义到推翻秦朝统治,这三年,都是刘邦指挥的!

刘邦,是天生的政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把这两句话做到极致的就数刘邦了。

知人者智,知人善用。

老谋深算的萧何,曾经的上司,老老实实做了一个管家。

脾气急坏的樊哙,动不动拳头说话,全然一副黑社会老大的样子,竟然可以为他赴汤蹈火的打江山,更是几次救他于危难之中。

雍齿,曾经在他弱小的时候背叛他,让他无家可归的人,此后在他麾下默默服务数十年。

阴险如陈平,心里莫测,情急来投,也先收不误,一上来就贪污受贿,也不放在心上,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

厉害如韩信,说封大将就给大将军,放出去几天,队伍就拉的比他长,打仗如过家家令人胆寒,结果呢?几次被剥夺兵权,不敢说半个不字。

这就叫知人者智,知人善用,深谙驭人之道。

再来说自知之明。

项羽曾经何等勇决,为何后来荒唐于锦衣夜行?拿破仑曾经是多么英明决断,为何渐渐褪化成一个莽夫?

为何?

很简单,这些无双人杰在一片的阿谀奉承,赞美之声逐渐失去了对现实,敌人,甚至对自己的正确认知。

而刘邦时时刻刻的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美人妖娆,谁也喜欢,忠言逆耳,谁都不愿意听,刘邦最厉害的你就是他时时刻刻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一旦和自己的目标发生冲突,他就会迅速的抛弃。

所以,秦王宫的珍宝美女会被置之脑后,亲生儿女会被丢弃车下,仇敌雍齿会被原谅。

取舍,是世间最难的东西,他考验的不是能力,而是人性的本能。

刘邦战胜了这种本能。

人间春色,儿女情长,虚荣面子,又有几人可以看破,又有几人做得了这种取舍?

无论世人怎么夸赞项羽骁勇真英雄,刘邦小人更无能。

我相信如果刘邦可以听到,也一定慈眉善目,笑而不语。


木剑温不胜

刘邦就是无能,就是个无赖!但是在秦末那个乱世,代表基层民意的第一个站出来挑头造反的陈胜吴广没有成功;身为贵族的项梁、项羽最终功败垂成;颇有韬略的子婴没能挽回大秦败局;不世出的章邯最终拱手投降;各国诸侯苗裔皆粪土。最让竖子刘老三最终成事!



秦末乱世,原体制驺成后崩溃!各个阶层都开始了各自的努力!但除了刘邦,都努力错方向了!很多贵族精英都认为秦的大一统体制的崩溃是大一统体制本身存在问题!所以他们都要回到过去诸侯割据的时代!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这个方向,这里包含了子婴和项羽的认识!子婴认为变回成秦王还能回到过去!而项羽分封诸侯,给自己创了个西楚霸王的名号,想变成“周天子”。实在可笑!而只有刘邦清楚认识到不做皇帝,连个汉王都当不长久!刘邦实则做的是叫“顺应历史潮流,过去再美好,都是回不去的,历史车轮都是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那么韩信、张良、萧何这些人能力都远远超过刘邦,为什么他们还愿意跟着刘邦?

第一个原因刘邦脸皮厚,胆子大么,本来什么事都敢张罗,反正小流氓一个烂命一条!现在能人们把自己当做挡箭牌往前推。刘邦也乐意!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没什么是刘邦不敢张罗的!毕竟也没有道德感约束么!这种性格是乱世通吃性格!而作为贵族的项羽肯定是觉得面子比较重要,而加之自己有能力,自然就狂!

第二个原因,看下刘邦团队的结构,很有现代企业管理精髓!叫合伙人制和扁平化管理!刘邦很随和,善于纳谏,手下人压力较小。其实这只是表象!而是刘邦的确不懂,那么他就会问,这个事你们都什么意见啊?属下怕啦怕啦一说,他桌子一拍,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好吧,你们去干吧!说白了,刘邦就是一个甩手掌柜,具体负责去实施完成的是萧何、韩信!那既然这些事萧何、韩信、张良自己都能去做,为什么还要让刘邦去演场戏呢?这就好比你的赌技超过发哥,但是你一没赌本,二怕输不起!这个时候,刘邦站在你身后,拍拍你的肩膀说,小伙子,我很看好你!你来赌,赢了算你的,输了算我的!这种体制牛不牛逼?不成功没天理么,典型华尔街投资模式么!

但其实你根本不知道他手里也没赌本,但是你赌技好啊,两盘就赢了,他顺手把你赢的钱拿起来揣口袋里,走了!下一次又故技重演!韩信就这样被他玩过不下两次!所以刘邦用合伙人模式激励了你,最后还是耍无赖侵吞了公司既得利益!而你还没办法,这过程中只有韩信提出过抗议,试探性地要求分股权,说要当“假齐王”,刘邦说要当就当真齐王!成功用股权蒙住了韩信的双眼,避免了公司的分裂!但到最后韩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事情也就刘邦这种流氓能这么干,而且别人觉得很正常!你换项羽试试,换陈胜试试?

第三个原因,运气使然!谁能想到小小沛县藏龙卧虎?连个基层公务员萧何都有丞相之才?谁能想到去搬个救兵都能遇到帝王师张良,并一顿小酒喝完说了几句胡话,竟然让这货彻底感动?谁又能想到韩信这种低情商不会拍马屁的动物,本来都溜了的,硬是让萧何又追了回来?

所以刘邦成功一是顺应时势!二是性格决定命运!三是运气!


炒米视角

刘邦是有些“流氓”行径,可是却并非是所谓的泼皮无赖,他年少对信陵君极为崇拜,因此他当时的想法是想成为游侠一般的人,虽然其不喜农耕生活,也不爱读书,可却也是一个喜欢交朋结友,仗义非常的有梦想的人。

说刘邦无能,这个笔者是极为不赞同的,一个底层百姓,能够令得豪杰谋士为之效命,成为分封的18路诸侯之一,且从楚霸王手中抢夺江山,创建西汉王朝,老百姓向九五至尊的转变,试问华夏几千年文明中有多少人能够与之媲美呢?

相信题主说刘邦的“无能”是针对于其才能、军事、谋略来说的,的确就这些比较而言,刘邦在秦末的英雄豪杰之中并不能算是出众,甚至于是泯然于众的,可是有一点,刘邦能够识人用人,他人格魅力很强,有着统驭群雄的能力,这是作为领导者所必备的,而刘邦不仅有还极为出众。

汉初三杰,韩信将百万之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萧何坐镇后方,调度有法;他们是刘邦集团的核心,是刘邦集团能力强绝之辈,可是他们却紧紧的围绕在刘邦的身边,唯刘邦马首是瞻,可见其非凡。

沛县起兵之初,有人推荐曹参和萧何作为领导人,可是他们却推诿了,拥护刘邦成为沛公,因为他们害怕了,毕竟起义领袖的罪责是极大的,而协从者罪责小多了,可是刘邦却没有犹疑,可见他胆识过人;郦食其是秦末极为厉害的说客,他在明知道刘邦不喜欢儒生的情况下,还是主动投诚,可见刘邦的人格魅力,后来郦食其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帮刘邦壮大了不少的实力;韩信的谋士蒯通唆使韩信反叛刘邦,如此三足鼎立,可是韩信却认为刘邦对其有知遇之恩,所以一直忠诚于刘邦,后来韩信被捉,后悔当日不听蒯通之言,可是却为时已晚。

刘邦一个平民百姓出生,却能够在最终的历史大潮面前荣登九五之位,让四方来投,效命于帐下,这已经说明了其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以及其非凡的才能。汉初三杰和刘邦手底下的樊哙、卢绾、陈平、周勃等虽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极为出众,可是他们却不具备领袖的才能,而刘邦能得到他们的拥护,足以说明其驾驭群雄的能力,如此人物还能说其无能吗?


历史风云天下

张良看清刘邦无能?

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关键是结果都是好的,这不是随随便便一个老板能做到的。

比如韩信破齐后,要给刘邦要个假齐王,刘邦当时就急了,要派兵攻打韩信,是张良劝他,换做项羽,这事儿成不了!张良得被他气死!

而且刘邦能非常快速的判断出来谁对谁错,

郦食其也算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了,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能说动齐王投降。你看这人舌功自然了得。

先项羽跟刘邦在荥阳打的时候,郦食其就建议刘邦分封,六国诸侯之后,意思是分隔项羽的权力。回头吃饭的时候,就碰见了张良。

刘邦对他说起了这事儿,张良一听说,你丫的是在送死!噼里啪啦一大堆讲给刘邦听。

听完结果是啥——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在嘴里还嚼着的饭,一口喷出来说“混蛋,差点毁了你爸爸”。

这就是决断能力。他可能想不到,但是他知道谁说的对!

萧何看清刘邦无能?

萧何跟刘邦一开始造反的时候,就是因为胆小,害怕秦国枪打出头鸟,躲到了刘邦背后,就这,不提也罢!

你再看萧何后来的行事作风,面对老刘家那是毕恭毕敬,本质上说还是“胆小”能躲到刘邦后面就很好了。

刘邦让萧何守关中,萧何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什么事儿都让刘邦知道!他看清了刘邦无能,可笑,他一辈子都怕刘邦!

韩信看清刘邦无能?

韩信一个逃将,跑到刘邦哪儿,因为萧何说了几句话,刘邦面试了一下,刘邦就拜他为大将军,这时候的韩信,一个失业人员,忽然成了高管,感恩戴德啊!

接着刘邦,亲自带韩信这个高管实习生,后来发现可以,给他实权去打赵和齐。感恩戴德啊!

韩信十万兵打赵国打了三年,攻下五十城,刘邦觉得有点慢,就派了郦食其去游说,结果我就不翻译了。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烹之

你说刘邦气不气,后来还跟刘邦要齐王当当,惊不惊喜!就韩信干着混账事儿,他还好意思还看不起刘邦,简直了。

到最后韩信被封为楚王!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阬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於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

高帝以为然,清清处处,你老韩,被老刘摸得清清楚楚。所以韩信一辈子都是“吾必有以重报母”,他还看清刘邦无能!简直了!


目西

刘邦并非无能,反而是天才的政治家。

所谓刘邦无能,可能是说他不擅长打仗,遇到大事自己没主意,只是听张良、陈平的。

但这并不能说明刘邦无能。

刘邦最为领导,不需要一般官员、将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知人、用人、做出决策。而刘邦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出色!

比如张良、陈平的各种意见,刘邦都能言听计从。这就是对人才的最大的尊敬。

像韩信,本来只是毫无名声、经验的下级军官而已。但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刘邦竟破格将他任命为三军总司令。这种魄力,是千古少有。

很多人说刘邦流氓、品德不好。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不能以普通人的道德标准看待,而要看他是否对国家有功。作为帝王,如果品德良好,真未必是好事。刘邦一统天下,并建立了强大的汉朝,无异是有大功的。


国史拾遗

刘邦这个人,不能用无能来描述。作为一个可以称之为草根的小人物,刘邦的童年是没有梦想自己将来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浪的,长大后,他爸爸刘太公也经常批评他,处处说他不如他的几个哥哥,而刘邦,对此也是嗤之以鼻的。


刘邦发迹之前,是一个底层小公务员,作为一个体制内的蝼蚁,他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在无数次与朋友扯淡吹牛之后,刘邦终于决定,放手干一场,毕竟,自己值得怀念的青春已经逝去的差不多了。

刘邦在那个年代,很会做人,也很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成功抓住了每一次机会,他的部下都是真心为他办事之人。比如萧何,还有韩信。后期的韩信,拥有和项羽、刘邦三足鼎立的能力。




但是韩信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跟随刘邦。毕竟,在自己最落魄,被项羽讥讽的时候,是刘邦帮了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壮大。于是,韩信决定誓死追随刘邦,为统一大业做贡献。可他终究还是想多了,刘邦多疑,国家安定下来以后,马上就准备对老臣下手了,刘邦的厚黑可见一斑。


历史密探

刘邦无能?滑天下之大稽!何为能?披坚执锐冲锋陷阵能战而胜之,此猛将之能!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决胜千里之外,此谋士之能!治国理民内外皆安而得民心者,此文臣之能。统御群臣知人善用而天下归心,此帝王之能!能成就帝业的人少,所以“知我者希”,刘邦就有帝王之能,芸芸众生不知刘邦而谓之无能!



世人常囿于所闻,困于所见,以为世之英雄豪杰皆如西楚霸王项羽一样,力拔山兮气盖世,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项羽虽然英雄盖世,但是他只能是一代名将,而不是一个好的帝王!


萧何作为刘邦集团后勤保障部部长,他征兵征粮,管理民治的确是一把好手,是一个能干的官员。张良作为天下第一谋士,思虑深远,韬略过人,确实不愧第一谋士称号。韩信兵法过人,领百万大军战无不胜,当世无人能敌,不愧兵仙称号!樊哙、周勃、卢绾、夏侯婴、英布等都是人杰。

上述诸君都是一时人中龙凤,但是都在刘邦麾下做事,且一展身手,位及人臣高位。在刘邦手下可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而在项羽手下,只能冲锋陷阵,或者当个执戟郎中!



韩非子的帝王之术早就说过了,帝王不现所欲,不展其能,居中而守法,执赏罚二权柄,则群臣效力,各尽其才。帝王可以披头散发而御妇人,垂拱而天下治,刘邦无师自通,深谙帝王之术,其能当时只有秦始皇嬴政可以超过!



大秦铁鹰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