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朱元璋这些人,从哪里找来那么多打天下的人才?

秦巴老柯


刘邦、朱元璋身边为什么聚集这么多人才

刘邦、朱元璋两位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传奇皇帝,这两位一无显赫家世,二没留洋英美,为什么在建立大业的过程中会聚集这么多人才呢?下面就试着分析一下:

一是天然的领袖魅力。不得不承认,刘朱两人身上都有一种给人信任、给人信赖、给人信心的人格魅力。在乱世中这种“信”的人格魅力极为重要。在乱世中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革命”,有一个能把身家性命托付的带头大哥,对造反派们来说就是一大福音。工作中有了主持大局的“核心”,大家有了奔头,带来了希望,就会出现人才聚集的现象。史书记载刘邦是“宽厚长者”。刘邦年轻时喜酒。酒馆老板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刘邦来喝酒的时候,酒馆当天就会高朋满座,生意兴隆,因为他是“大v”,能带来流量,就把刘邦喝酒的欠帐全免了。楚汉战争中,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接入营中,好酒好菜招待着,期望其母能劝说王陵帮助他一起打刘邦,但王母却伏剑自杀了,并让人给王陵带话,说刘邦是宽厚长者,让其投靠刘邦。后来王陵还成为了汉的丞相。朱元璋比刘邦更草根了,不可能有酒喝。但其在与小伙伴们在田间游戏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个人威信,小伙伴都敬服他,成为了众人的带头大哥。比如一块光屁股长大的汤和后来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被封千户,差不多是现在的团级干部了吧。朱元璋被汤和一封信叫来后,给郭子兴当了一个亲兵。从此,义军中多了一景,就是甘愿侍奉在朱元璋这个小新兵身边的团级干部汤和那一脸谦恭场景。还有常遇春因仰慕朱元璋来投奔,因又累又饿睡着了,睡梦中见一神人身披剀甲,手执盾牌,向他呼喊:赶快起来,君主来了!他一下子惊醒,果然看到朱元璋经过这里。这些故事都不同程度说明了刘、朱两人身上有一种让人跟随的魅力,这种魅力吸引了一批能力强的人来辅佐他们打下天下。这种魅力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情商超高,智商还上线,不仅人努力,能团结人,做事还有担当。所以有点眼光的人都愿意投奔他们,成为打天下的“原始股”。看看现代商业大佬马云、史玉柱们,都有一帮跟他们打天下的铁哥们,所以啊人品很重要!

二是建立随营军校,在战争中培养人才。人才没有天生的,只有善于培养和发现才能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毛主席曾讲:没有进学校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刘朱两人在起兵之初,身边都聚集着一批乡人。他们大部分是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上过正规学校的人,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刘邦的境遇要好些,起兵时的萧何是县府秘书,曹参是民警,樊哙是屠狗的屠户,周勃是吹鼓手,夏候婴是县委办小车班班长,也就是马夫。刘邦的班底以基层小吏和手工业者为主,都还算是见过世面的地方小能人,班底比朱元璋要豪华不少。朱元璋因元朝的统治更残酷,南方的汉人在习武习字上更困难,所以他的班底大多是底层民众,大字识不了几个。朱元璋跟着郭子兴干了段时间后,感到没有什么前途,于是在老东家的支持下成立了“分公司”。他精挑细选了24个亲信离开义军单独打天下,这24人里有徐达、汤和、吴良、花云等等,这24人就相当于随营军校,朱元璋就带着他们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边实践边学习,逐渐培养出了像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大元帅。这24人大部分都成了大明帝国的开国英雄。写到这突然又想到了马云的18罗汉以及俞敏洪的同学们。真应了一句老话叫:一个好汉还需三个帮。大家知道,在战场上是要保命活命的,要保命活命就要学会生存技能,坚持到最后的人都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有一个这样整天面对生命考验的工作环境,能不努力学习吗!能在青史留名的都是学习上优秀分子,找不到人名的都随历史而去,成为了一粒灰尘。到最后夏候婴也成了识人的伯乐,韩信就是他首先举荐的,吹鼓手周勃也能当宰相;农民徐达、汤和也都封了王。所以啊,人不能妄自菲薄,我们不能像张良那样出身贵族,有名师指点;不能像刘基那样智谋善断,学富五车;就用点心、长点心,从生活中学,从工作中学,总有一天你当不了刘邦、朱元璋那样的人,但至少可在这样的人手下干事,只有这样才能为家庭安居撑起一片天,为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

三是有优秀的领导艺术。刘朱两人性格迥异,待人处事的方法不同,但他们都有“HR”的识人之明。驾驭人才,好听了是领导艺术,难听了是厚黑学,这两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刘邦有自知之明,为人坦诚。史书记载了好几次,手下问他打仗的能力怎么样?和项羽比谁强?这老兄,从来没有说过“我懂”“我都懂”,说的最多的是“吾不如也”,尔后很认真的听取谋士的意见并贯彻执行。他还善于不动声色的敲打下属。萧何是第一功臣,比较体恤爱护百姓。刘邦一次外出打仗,每天都派使者来萧何这征求意见,次数多了萧何品出味来了,这是刘邦不信任我。于是开始各种的自污,把自己的名声搞臭,直到刘邦满意为止。这样就有效防止了功高震主的情况出现。他还善知别人的能力边界,安排萧何治国,张良谋划,韩信带兵。他死之前还走一步看三步,把大汉朝最重要的人事任命都给安排了:丞相萧何死,曹参接,曹参死王陵当、陈平辅助、周勃任太尉,这一步步环环相扣,识人之强,认人之准,真是无可匹敌。

朱元璋起兵后,多位儒生向其建议学习刘邦,比如李善长就要求朱元璋学习刘邦的“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朱元璋也是暗暗以刘邦为榜样的。但他个人能力出众,统军作战,治国安民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谈不上豁达,也谈不上大度,但在知人善任,从善如流上也是很出色的。他让李善长当他的办公厅主任,负责协调四方,治民理财,被人称为当世萧何;徐达任统帅,常遇春为副帅,“徐常”并称,横扫天下。朱元璋还亲自登门拜访朱升,得到了著名了九字箴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老朱听后深以为然,一体贯彻,最后扫平群雄。后来的毛主席在新中国刚建立,面对美苏两大国夹击的状态下,也吸取了古人的九字智慧,使新中国站稳了脚跟,为后边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老朱在驭下上还是比较狠的。一次大将胡大海的儿子犯法,部下劝阻朱元璋讲:现胡大海正领兵作战,最好不要处罚他儿子。但朱元璋讲:“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他竟然亲手杀了胡大海的儿子,果然够狠。铁腕治臣、铁血治军,这比较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草草总结了三条,很是感慨:大到一国,小到一单位,都是得人兴,失人衰啊。


丘山行


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创建者,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两人都起于布衣而夺取天下,成为开国皇帝,完成了惊世骇俗的人生逆袭,驰骋在权力地位的最高峰。

(刘邦剧照)

刘邦也好,朱元璋也罢,得天下都不容易。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和朱元璋的天下,都是靠着一群生死兄弟和大批文臣武将一点一点打下来的。他们两人身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善识人、善揽人、善用人、善御人。所以天下人才均纷纷归心依附,就连自己那帮出身草莽的兄弟也能快速成长,成为栋梁之材,成为开国元勋。

(朱元璋剧照)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对比一下,看看刘邦和朱元璋怎么识人用人的?看看他们都有哪些功勋卓著的人才?

首先看看他们的那帮草莽兄弟。

刘邦最初的“狐朋狗友”和“酒肉兄弟”有:萧何、樊哙、曹参、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等,这些人在起义的战争中迅速成长,成为刘邦的左膀右臂。开国后,萧何封酂侯,官拜丞相。樊哙封舞阳侯,拜大将军。曹参封平阳侯,官拜左丞相。卢绾封燕王,官至太尉。周勃封威武侯,拜太尉,后两度为相。灌婴封潁阴侯,官拜车骑将军。夏侯婴封汝阴侯,官拜太仆。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的凤阳班底和草根兄弟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冯胜等人。这些都是他的凤阳老乡,号称淮西集团,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战功卓越,为建立大明朝立下盖世奇功。徐达封魏国公,官拜太傅、中书右丞相,死后追封中山王。常遇春封鄂国公,官拜太保、中书右丞相。死后追封开平王。邓愈封卫国公,官拜荣禄大夫,死后追封宁河王。冯胜封宋国公,禁卫军都指挥使。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现象级特点:无论是刘邦的沛县班底还是朱元璋的淮西集团,这些人都有类似相同的际遇,出身草莽,崛起于战火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因此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时势造就英雄。王侯将相无种,成功全靠奋斗。

(刘邦剧照)

再看看后期投奔招揽的人才。

不可否认,刘邦和朱元璋身上都有非凡的英雄气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不然他们也不会在众多起义部队中异军突起。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各路英雄和天下人才纷纷前来投靠。

我们先看投靠刘邦的人才主要有哪些:张良,韩信,陈平 ,郦食其等。在进军关中灭秦前得张良辅佐,在反项羽出汉中前拜韩信为将。自从有了这一文一武旷世奇才的辅佐,刘邦迅速强大起来,最终打败项羽,问鼎天下。当然还有陈平屡次用计救刘邦脱困。郦食其充当使臣游说于各诸侯之间。刘邦极善用人,总能把他人的才干发挥到极致,总能用对的人做对的事,多次化腐朽为神奇。这些人为刘邦夺取江山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再来看看朱元璋招揽的人才主要有哪些:刘伯温,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宋濂等。这些人中,刘伯温通经史,精兵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与张良、诸葛亮并称千古谋圣。朱升为朱元璋定九言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李善长、胡惟庸等为朱元璋料理军需,和睦军民,安抚民生,起到了大管家、大后方的作用。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朱元璋用人十分精准,出手十分大方,为人又带有英雄豪气,心中有大智慧而表面看起耿直憨厚,故而吸引天下人才归附。

小结:独木难成林,单丝不成线。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依靠集体、团体的力量,都是得人才者得天下。良臣择明主而侍,良禽择良木而栖。强者,能者,德者,自然吸引群贤毕至,进而天下归心,江山一统。

(朱元璋剧照)

刘邦和朱元璋还出奇的相似,夺取江山前对人才对兄弟非常信任非常友善。而夺取天下之后却齐刷刷地拿功臣开刀毫不留情。而刘邦和朱元璋能吸引人才,也与出身草莽有关系,没架子,接地气,不重门第,唯才是举。事实上他们屠杀功臣,也与自己的出身有关系,他们起事前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一天当上皇帝、坐拥天下。所以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于是把屠刀举向了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华英雄说历史


呵呵,这个问题不错。

刘邦和朱元璋能吸引这么多人在他身边卖命,自然有他们的人格魅力。就像如今网络上,为什么会有大V,我有没见过你的面,我为什么要当你的粉丝?

第一:观点上的认同感。

我能成为你的粉丝,说明我认同你的文章观点,你有让我佩服的地方,所以我会特别关注你。这与慕名去追随刘邦和朱元璋的人一样,高阳酒徒郦食其,他谁都不服,只服刘邦。常遇春也是慕名前往追随朱元璋。

第二:发小、好朋友和老乡

刘邦的沛县有一帮发小、老乡和好朋友,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卢绾、灌婴。

朱元璋的徐达、汤和等淮西二十四将。

这些人能追随他们,也是因为刘邦和朱元璋身上有独特的领导气质。

夏侯婴在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闲暇无事的时候,就经常去找刘邦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

第三:对手阵营中,或被说降或被迫投靠

典型人物是韩信、英布,这都是项羽阵营中的。韩信因为在项羽那边得不到重用,转投刘邦,没想到还是得不到重用还差点丢了性命,多亏了夏侯婴和萧何,韩信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英布是被说降的。

朱元璋手下的傅友德,原来属于陈友谅阵营。

综合来说,这些人能围绕在刘邦和朱元璋身边,绝非偶然。能作为这些能人们的首领,刘邦和朱元璋又异于常人的高情商,才能让这些能人们为他们卖命。

我是抱影无眠夜归人,如果您认为我的回答有一点道理,请关注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