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实事的好书记”——记上盐湾镇寨坬村第一书记宋一明

“传文明,树新风,破陈规,除陋习”,在上盐湾镇寨坬村,一排排整齐的亮黄色院落外,墙壁上大红色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通村道路干净整洁,几个年迈的村民聚在家门口聊着天、晒太阳,一幅安详的画面展现在眼前。这是上盐湾镇寨坬村村民的新生活。

上盐湾镇寨坬村位于榆林市城南52公里处,全村总土地面积5600亩,其中耕地面积4416亩,退耕还林面积1080亩。全村共有205户654人,常住人口416人,劳动力340人,流动人口92人,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缓慢,是我区贫困村之一,然而,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寨坬村正在悄悄地蜕变。
​2017年3月份,榆阳区粮食局干部宋一明到寨坬村任第一书记,和区粮食局驻村工作队一同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扛起担子,走上扶贫的道路。“第一书记,有荣誉更有责任。”宋一明始终牢记这句话,决心用实际行动改变这个村庄,帮助寨坬村的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上盐湾镇寨坬村第一书记宋一明走访贫困户,在叶士清家与老人促膝交谈

“踏实、认真、办实事”,这是寨坬村村主任侯贵荣对第一书记宋一明的评价。任职以来,宋一明走遍村里在家的所有农户,打遍所有外出村民电话,问遍全村上下各方面意见,对扶贫工作不厌其烦。“耐心、上心、细心,这是年轻人难能可贵的精神。”他挨家入户摸底排查,在扶贫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人,确保精准扶贫。

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发挥派出单位帮扶职能。为解决村内老人及贫困户吃饭问题,同时提供岗位让有意向的贫困户在老年灶服务增加其收入。宋一明主动联系原单位,联合区民政局、区老龄办等单位,建立扶贫老年灶,得到大力支持。目前,寨坬村老年灶主体施工已经完成,预计年底正式开灶。

宋一明带领村民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界定成员,设立股份股比,制定章程,设立理事监事,最终达到产权清晰,折股量化到人,按股分红,形成寨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整合农村闲散资源,保护个人土地承包权益,最大限度盘活资源让村民获取红利,真正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短期脱贫不算脱贫,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永久脱贫不返贫才是硬道理。”宋一明整合“四支队伍”力量,探索出“三位一体”特色发展模式。将寨坬传统陕北乡村民俗文化、500孔窑洞和3000亩生态林资源优势作为建设发展美丽寨坬的出发点,通过考察调研,交流学习,多方探讨,决心打造集陕北边塞民俗文化、窑洞休闲度假旅游及现代化种养殖业三项为驱动的特色寨坬发展模式。经村委会商议,决定以免租金15年的方案发包整租寨坬村500孔窑洞经营管理权,整体规划,分院施工,一方面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集思广益,更好的探索集体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