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解读希区柯克的洗澡戏

文/大脑门

“我曾经拍过一部电影,颇有戏谑意味——《惊魂记》,在我发现有些人在认真对待这部电影时,我吓坏了。”——来自1960年的希区柯克。

大脑门甚至能想象出这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是怎么样做着看似无辜的表情,在面对崇拜他的观众说出的这句话。

57年以来,他的《惊魂记》不仅不断被当做教学的范本拿出来观摩,甚至还真有人把对它的解读拍成了电影。

《79/52:希区柯克的洗澡戏》

曾经希区柯克用78组镜头、52次剪辑、7天时间创造了影史第一经典恐怖片;现在有人用90分钟、22位制作人或影评人、102部电影解读出其中的三分钟洗澡戏。

三分钟,对《惊魂记》诞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创建的角色环境、人物角色规划、分镜本、原著、音效、配乐、剪辑……逐一解读。

看完真是酣畅淋漓,这才是一个专业又牛X的影评解读。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惊魂记》的影片内容。

玛丽(珍妮特·利饰)是一位在凤凰城工作的会计,因为男友的财务问题,她只能在中午和不肯离婚的男友约会。这天,老板让玛丽将4万美元存进银行,玛丽临时起意携款而逃。

无计划、无经验的玛丽在逃跑过程中纰漏百出,甚至被警察盯上,备受煎熬地住进了老板诺曼(安东尼·博金斯饰)的汽车旅馆里。就在观众为玛丽是否会被抓住这一悬念担忧时,《惊魂记》最经典的“浴室杀人”发生了……

执导过《最后一场电影》、《纸月亮》等佳作的导演彼得·博格达诺维奇回忆自己1959年6月的一次观影经历: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你身处电影院而感到不安。当我中午走出电影院来到时代广场,有种被强暴的感觉。”

01

1960年的夏天,世界突然变了

1960年《惊魂记》诞生。

那一年,第一间花花公子俱乐部在芝加哥开幕。

那一年,1950年代最出名的情景喜剧明星露西尔鲍尔和瑞奇里卡尔多离婚。

那一年,食品药监局批准了避孕药。

那一年,肯萨斯的克拉特家族被谋杀,就在《惊魂记》开拍后几天。

。。。。。。

一定意义上,《惊魂记》是个分水岭。

在那之前,当时的美国人将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家庭所带给他们的安全感,认为只要是在私人空间,就是绝对安全的领域。是不会有任何苏联人或者其他人可以闯进去的。

在那之前,人们对恐怖暴力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科学实验失败所带来的恐怖结果,但人们根本不会联想到真正的恐怖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在那之后,希区柯克用一部《惊魂记》告诉我们,你可能就在淋浴间内,孤立无援,毫无征兆地面临死亡……

“你认为在家里洗浴就很安全吗?有家人和挚爱在身边就很安全吗?”

希区柯克在悄无声息地用《海角擒凶》《怒海孤舟》《心声凝影》等电影暗示你们,美国这座城市,是多么地无知和天真。

他一项一项地打破常规,都在暗示他对好莱坞绝对的挑战和报复。

人们沉迷于好莱坞那经典的一套叙事关系。

“那可是珍妮特·利,绝对的女主角,怎么可能被杀?”但她就是被杀了。

“她跟他无冤无仇,为什么会在浴室被杀?”但她就是被杀了。

观众甚至都没有看见杀人的过程,但却脑补了所有被杀的情节。

希区柯克种种颠覆常规的做法,就是在告诉你们:

——不要再天真了。

——时代从此就要变了。

在1930、1920年代女性是主角,到了1940年,慢慢变得不是这样了,1950年末,女性成为了电影次角,可以说这部电影折射了这一点。——《最后一场电影》导演比德伯格丹诺维奇。

希区柯克单独拍摄谋杀这一幕,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谋杀成为演艺娱乐被人认可的内容。——《美国精神病人》作者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

02

最紧张的不是那些恶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酝酿的气氛

我们拍恐怖片的很少穿西装,这种电影更像是一个穿衬衫和牛仔裤的人拍出来的,却由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拍出来。——《惊魂记4》导演米克加里斯。

“流水声震耳欲聋,房间开始被蒸汽笼罩。所以她没听见开门的声音,也没发现脚步声。一开始当浴帘被拉开,蒸汽遮盖了人脸。然后,她看到了,只是一张脸,隔着浴帘往内看。像一张面具,在半空中悬浮。围巾半掩着头发,呆滞的双神注视着她。但那不是面具,不可能。扑着化妆品的皮肤显得煞白。颧骨上是两团泛红的胭脂。那不是面具,而是一张疯狂女人的脸庞。玛丽开始尖叫,而浴帘被拉得更开了。一只手突然出现,握着一把屠肉刀。片刻后,正是这把刀,割断了她的尖叫声和她的脑袋。”

原著里就是这么简短的一段话,希区柯克却用了七天时间,72组镜头,52次剪辑才完成了这次拍摄。

令人意外的是这场戏,女主角既不是珍妮特·利,也不是安东尼·博金斯。而是两个替身演员。

更意外的是,希区柯克第一次看到粗剪版本时,非常不满意,甚至想直接剪成一个小时的时长,做成电视节目。

其中有一个广角镜头,镜头甚至都是虚的,却被众多影评人奉为影史经典。

在电影开映时,希区柯克史无前例地规定:“电影开始后任何人都不得进场,另外请别透露剧情。”

为什么?

因为女主角珍妮特·利在电影的三分之一处就被杀害了。希区柯克不想让别人一直耳语,珍妮特·利什么时候出现。

一定意义上,他打破了观众和电影创作人之间的默契。观众等不及想看到更多……

1960年之前,没有人给坐厕拍过特写。希区柯克却用了足足五秒钟时间给了一个坐厕特写。

从那一刻开始,坐厕、坐厕排水、浴帘、排水口,就成为恐怖电影的最重要的几大元素。

开始每四秒半切换镜头,不慌不急。但是诡异的是希区柯克却用一连串不对称的镜头将玛丽的环境快速敝塞起来。

前一秒还是玛丽将头刚置于花洒之下,后一秒反打的镜头已经展示出已经湿润过头发的玛丽。

这样跳跃的剪辑,瞬间就给观众造成一种堵塞感。

接着,镜头又开始给到花洒,然后是占据了二分之一镜头的玛丽。

当镜头再次转到玛丽时,背景却由白墙变成了浴帘,玛丽也变成了只占据四分之一镜头的玛丽。

镜头方向的突然错误,让屏幕之前的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围困感”。正如此时的玛丽一样……

大量的空白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将目光集聚,到底谁会填补那块空白呢?

哦,是诺曼。

诺曼的身影在浴帘背后出现,玛丽转头,谋杀开始。诺曼拿着刀的手从后面穿过,越过平角线,淋浴水逆着刀的方向流下……

希区柯克在制造一种“失去方向”的感觉。当观众的目光好不容易追上他的镜头,他已经切到了下个镜头。

观众会为自己目睹了如此震撼的事情而感到心惊,但其实他们什么都没有看见。

但那就是悬疑和惊吓的区别。

一场三分钟的戏,有人却用了七天拍摄;一场三分钟的戏,有人却用了90分钟解读。

这才是对一部经典电影最好的致敬和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