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影评


《绿皮书》:影评


意外的惊喜。

周末,阴雨天气,准备好爆米花与热奶茶,准备把一个下午的时间消磨在电影院里。提前查了这部片子的简介,大体是讲落魄的意裔美国人托尼为优秀黑人钢琴师唐开车去当时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听起来很老套,原本也没有太多期待,谁知影片却给了我意料之外的惊喜。

《绿皮书》:影评


见微知著。

我们都知道,在电影中表达宏大的主题,往往很有难度,稍有不慎,就可能流于浅薄,落入华而不实的俗套。聪明的导演很会见微知著,草蛇灰线,前后呼应,从而让剧情发展与情感升华顺势而为,自然而然。毫无疑问,《绿皮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丢到垃圾桶的水杯,不愿分享的三明治,时常瞥向后视镜的小眼神,维果·莫森特把意裔美国市井小民的种族偏见演绎的真实生动。

《绿皮书》:影评


吃肯德基全家桶时丢向车窗外的鸡骨头以及倒车回来捡的空饮料瓶,观众可以在会心一笑中窥视俩人的冲突与和解。

唐为了遮盖脸上的伤痕对着镜子补妆,台上崇敬与掌声与台下的屈辱与辛酸,大雨中仰天问出的那句“我到底是谁”,让人沉默又心酸。光有天分是不够的,你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对抗这个世界的百般刁难,去化解人们心底那层歧视的隔膜。

《绿皮书》:影评


辅助叙事。

电影中出现的枪、绿色幸运石、信、警察、天气变化,以及配乐等元素都在辅助叙事。

特别是写信的那部分,从托尼写给妻子的日常流水账,到唐指导下的爱的艺术表达,再到最后他写给妻子的那句:“You remind me of a house. A house with beautiful full lights on it where everyone happy inside.”这个粗糙的汉子也学会写最温柔的情书了呢。

《绿皮书》:影评


音乐的部分也很出彩。唐的每一次演奏,无论是优雅克制,还是情绪发泄,抑或是欢乐快意,都是那么动人心弦,契合主题,推进剧情。特别是结尾处两人雪中暂别时响起的配乐,让人不禁动容。两个性格、思想、阶层、肤色迥异的人最终学会了彼此尊重,学会了互相欣赏与包容,成为终身至交。

“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所幸,在影片的最后,雪夜圣诞节,唐出现在托尼家门前。托尼妻子诚挚的拥抱与感谢,以及餐桌旁众人微愣后的让座与欢迎,就像信中写的那样,温暖的灯光与开心的每个人,这就是幸福的意义吧。

《绿皮书》:影评


主题呈现。

故事是温情的,它虽不能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歧视与偏见,却能给我们再去相信的勇气,使我们越过藩篱与隔阂,学会尊重与友爱。在这个薄情又复杂的世界,我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因为它柔软温暖,慰藉人心。

电影在主题呈现上没有道德说教,没有刻意煽情,采用朴素叙事,生动呈现,即便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历史背景,即使是异国观众,我们也能领会影片传达的意思。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以及主题,你也许有不同的解读。但能带给观影人以思考的影片总好过那些看过笑过就忘了的肤浅乏味的喜剧快餐吧。

《绿皮书》:影评


不正经的小感谢。

最后,感谢百度百科友情提供的电影剧照;感谢演员马赫沙拉·阿里,让我知道穿西装很帅的黑人兄弟可不止奥巴马一个人;也谢谢维果·莫特森,你那斜着嘴角的微笑也是老帅老帅的呢,况且还有那么好的食欲,看得我也想来一个鸡腿啊。一把年纪了,还花痴,我在这里先检讨一番,求各位大神放过。

总之呢,《绿皮书》是一部不错的剧情片,我人生的第一篇非正式非专业影评,就献给你啦!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