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对待宝黛爱情为何由默许变成反对?


贾母是一心想撮合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这也是她接林黛玉来贾府的目的,这个想法她应该至死未变。哪怕最后的结局不是她想要的。不过贾母也确实反对过宝黛爱情!这是真的。

一,贾母是坚定的木石前缘的拥护者。

林黛玉是贾母唯一的外孙女。也是最爱的女儿贾敏留下的唯一女儿。林黛玉父母双亡,贾母是她唯一最亲的人。

我认为贾母在贾敏死后将林黛玉接到身边,最大的目的就是将林黛玉养大之后嫁给贾宝玉。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贾母的心头肉。交给谁贾母都不放心,最好的,是两人亲上加亲。

宝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这就是贾母的心理。贾母心心念念的就是小儿孙的未来。贾母这初心从没变过。

二,贾母对宝黛姻缘身不由己。

贾母初心不变,可形式的发展却越来越对宝黛姻缘不利。

首先,薛宝钗的出现确实打乱了贾母得计划。薛宝钗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更适合贾宝玉。王夫人是最先意动的。看薛宝钗往来王夫人处的频繁,这固然因为薛宝钗懂事。更多的,是王夫人对薛宝钗满意和喜欢的表现。而王夫人与林黛玉除了第一次见面有过单独接触,两人再无私下接触交流。

其次,林如海的死雪上加霜。林黛玉对贾家最大的价值是林如海的官位和身份。林如海一个人比贾家上下都强。也是贾家急需的新兴势力。所以贾政对于林如海推荐的贾雨村才会那么重视。急忙调动人手帮忙起复了。林黛玉有父亲林如海在,就是奇货可居,可林如海突然去世,让贾母原本完美的安排化为泡影。


最后,林黛玉身体糟糕。林黛玉不但父亲死了。身体还越来越糟。就算贾母,也不想孙子娶一个病媳妇。毕竟贾家太多续弦的媳妇。邢夫人,尤氏,胡氏(贾蓉之妻),这些续弦的女人都比不上原配。家庭也不和睦。贾母也开始犹豫起来。她在紫鹃对贾宝玉试探造成贾宝玉差点死掉后都没生紫鹃的气,反倒当时就哭了,还说紫鹃是最聪明伶俐的孩子。可见贾母内心纠结成什么样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老人家对两个小儿孙的命运产生了自己无法掌握的命运。那种煎熬,让老人家难得的潸然泪心,禁不住当众哭了。

但就算这样,贾母还是反对过贾宝玉和林黛玉。

三,贾母反对宝黛爱情!

贾母支持宝黛姻缘,但绝不支持宝黛爱情!贾母还是封建老思想。她对于男女之间的爱情绝不姑息!也无法接受!


元宵节,贾母大排家宴,席间贾宝玉敬酒。别的姐妹都喝,唯独林黛玉不喝,还当众将酒递给贾宝玉喝了。这样的举动,小时候做可以但长大了,明显不再合适。显然,宝黛之间的情感已经有种情不自禁,贾母看在眼里,随后就用“掰谎”《凤求鸾》的故事表达了立场:

…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很多读者表明贾母从这时候表明态度反对宝黛。其实并不是。贾母只是给孙子,外孙女提醒,你们太着相了。这是不对的。而且贾母也暗示一点,我虽然支持你们的婚姻,但不支持你们谈恋爱,你们给我老实点!

综上,贾母对于宝黛姻缘是支持的。但反对宝黛爱情!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说前八十回里,贾母时时处处透着对黛玉的喜欢和关爱,那么后四十回里,贾母突然就变成了那个在背后埋汰黛玉、讲黛玉坏话的狼外婆。所以胡适先生推论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写,确实是因为后四十回看起来反差太大了。

贾母说“两个玉可恶”的时候,其实就把他们俩放在一起说了,她不仅仅是默许,她还很支持他们在一起,她甚至是作了努力的。但是,后四十回改变这个写作路数,就不可以再把她看成原来的贾母来对待了。

所以,悟空出问题的,千万别把后四十回的内容拿来问,那里面很多东西早就不是作者的愿意了,你让怎么回答你呢?


苏小妮

首先,贾母从来没有默许过宝黛恋情。第二,贾母反对宝黛恋情是续书中的情节,这里不做评论。

读者总是忽略掉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总是忽略了贾母的掰谎记。且总是以为贾母是极开明和宽容的,岂不知,最讲规矩的正是贾母。她可以宽待体贴所有人,包括一个无意间冲撞了凤姐的小道士,包括刘姥姥。但是,她的宽和决不代表着,有谁就可以逾越了自己的本分。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便想起终身大事来,书礼也忘了,父母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还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种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便是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

看看,贾母说的这段话,她可像是个会支持男女私情的人么?若是她有察觉宝黛私情,必早下手将宝玉挪出园子了。只是她一直觉得宝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根本没往那方面猜疑过罢了。

总之一句话,宝黛若想要什么,贾母可以明着给,但绝不允许自己做主或偷着拿。


悠然亦心会

贾母对黛玉的唯一担忧就是她的身体差,尤其在刘姥姥第二次来大观园说了一个茗玉小姐十七岁上死的故事,宝玉思考紧问刘姥姥埋在哪里,烧香拜佛去了。对于贾母也不可能是没有触动,尤其刘姥姥又讲了雪下抽柴的故事再明显不过。贾府经济也日见滑坡,一次吃饭绿梗米有限,尤氏吃的是下人的饭。上等米可上头人按人数做。

过中秋没了银钱过节,贾琏找鸳鸯挪贾母体己一千两,这件事贾母也得知。太太缺钱还当过铜钟换两百两接济。又扣丫头钱,又要裁人贾母也不可能不知。

又后来又来了一个薛宝琴比林黛玉还出色,比林黛玉出色的女孩还有。贾母从林黛玉身体状况,贾府经济状况都加以考虑,尤其王夫人对待林黛玉并不怎么样!在开小厨房一事上王熙凤提的意见,贾母对此对王夫人不满。在潇湘馆纱上贾母向王夫人说换纱,也是王熙凤答话。这种情况林黛玉嫁过去也不能幸福。贾母对宝玉这个孙子的疼爱是多于林黛玉的,替贾宝玉的考虑贾府的考虑要重要得多。多种不利因素林黛玉被贾母渐渐排除了。


圃香


米兰粒粒

贾母前80回始终未开言定下双玉的亲事。宝玉为黛玉摔玉,贾母气哭骂两人可恶的冤家,宝玉为黛玉疯魔,贾母为哄宝玉口不择言“林家人都死绝了“…贾母应该知道,却始终不给两人定亲(年龄小也能定亲),让两人(尤其是黛玉)安心。以上足见贾母从未站队过木石前盟。元宵节掰谎记也有前由,大庭广众宝黛暖昧喝起了类似交杯酒,凤姐暗示提醒了他们,贾母声色俱厉地反对男女私情,应该就是对贾家规矩的重申,有意无意对宝黛的警告,


小小凳子520

贾元春是喜欢宝钗而不喜欢黛玉的。这个就不消细说,大家从《红楼梦》里细读就可以品味出来。《红楼梦》这本旷世名著,它是一座盛大的扑朔迷离的艺术迷宫,其中暗含的许多政治信息、文化信息,需要细细品读才能发现。


双潤堂主

我认为贾母是不会反对宝黛爱情的,她爱宝玉也爱黛玉,两个孩子是她的心尖儿,在这个大家族里,贾母是最聪明最通透的明白人,她不会反对的。续书里的贾母已经不是那个疼爱两个玉儿的祖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