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地震 高大上的裝配式建築抗震能力怎麼樣?

今天凌晨 松原發生里氏5.7級地震

長春、哈爾濱等地震感明顯

睡夢中被劇烈晃醒

第一反應不是往樓下跑

而是打開朋友圈確認

果然 又地震了!

朋友圈已經炸開鍋

場面是這樣的!

這裡還要佩服這些

不放棄任何機會賣房的經紀人朋友

他們是這樣的

面對地震

現在流行的話講

小震不用跑 大震跑不了!

但是地震頻發

建築物抗震能力越來越受到購房者關注

此外國家目前大力推進裝配式住宅

裝配式住宅抗震能力到底怎麼樣?

以下為科普內容

來自於網絡及官方信息

不接受質詢!

裝配式建築是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來建造住宅,是將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製完成,然後運輸到施工現場,將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組裝而建成的住宅,在歐美及日本被稱作產業化住宅或工業化住宅。具有效率高、精度高、質量高、工業化程度高、標準化程度高、建築抗震性能高、節能性能高、使用面積大等優點。

談到預製裝配式建築,人們的感覺總是這樣:

其實預製裝配並不是新名詞,說到預製樓板,80-90年代就有,板縫開裂幾乎無法完全根治。

而現在國家大力提倡預製裝配式建築,像造汽車一樣,把建築構件搬到工廠裡面做,搭積木拼裝,豈不是回到了過去,開裂、漏水,整體性抗震性到底怎麼樣?

問題 1:我想知道,裝配式建築經過驗證了嗎?

2018年1月住建部公佈《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GB/T51129-2017).無論從理論基礎的各類國家標準與圖集的發行(如:《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住宅建築設計示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表示方法及示例》《預製混凝土剪力牆外牆板》《預製混凝土剪力牆內牆板》)等…)還是從實踐的項目(國內外實際項目案例數不勝數),裝配式建築是經過驗證的可靠安全的建築。

美國:鋼+PC掛板組合結構

日本:預製框架+灌漿套筒

香港:PC外牆掛板+標準定型化

問題 2:裝配式建築的房子質量與安全有保障嗎?結實嗎?

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各類計算模型的模擬,多樣化全方位的實體實驗,通過國內外大量項目的實踐,證明房屋的質量與安全是經得起考驗的,技術是成熟可靠的。

裝配式建築由於大量的部品部件都是工廠生產的,對品質的把控能力遠遠大於傳統現澆的現場溼作業。

問題 3:能抗地震嗎?

抗八級地震沒問題

目前我國的裝配式建築結構的抗震性能基本等同於現澆結構的抗震性能,甚至某些性能超過現澆結構建築的抗震性能。

模擬地震層位移試驗

能抗震的關鍵技術之一:裝配式節點的連接技術。目前北京主要採用的技術70年代誕生於美國,72年傳入日本,套筒被預製在構件內,另一端鋼筋在施工現場通過高強的灌漿料灌漿進行連接。

鋼筋灌鋼筋套筒連接技術,上世紀漿套筒連接在日本和美國得到了大量的實踐,其中包括套筒應力-應變曲線、循環張拉疲勞試驗,這樣一個技術經過長期實驗,而且經過了強震的考驗,美國和日本的結論都認為它可以在高層建築中放心大膽使用。

另外,裝配式建築還可以通過引入隔震措施如減震柱,加強抗震性能。

減震原理:當地震來臨,柔性建築就開始晃動,所產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減震柱吸收掉,保護關鍵的柱子、梁不被破壞。

☆全預製的關鍵:強節點☆ 除了採用高大上的減震技術,預製結構本身的節點也是關鍵,只有做好了“強節點”連接,才能保證裝配建築抗震性能不低於現澆。

門框與門之間的變形空間:地震時即使門框變形,人們也能打開門逃生。

問題 4:過去有過大板房,現在為什麼還要推廣裝配式建築?

目前,裝配式建築的材料改進,技術進步,已克服抗震、滲漏、開裂等技術問題;裝配式方式和傳統現澆方式建造成本的差異逐步縮小。同時通過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有效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提高效率和縮短工期,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噪聲汙染。和過去的大板樓有著質的差別。

提問 5:這樣的房子,住進去隔音怎麼樣?

裝配式建築樓板採用的是疊合樓板,這種疊合樓板與過去的空心樓板不同,它是在預製樓板的基礎上再現澆一層混凝土樓板,從而形成實心的裝配整體式樓板。在隔音標準上,不僅與現澆樓板一致,而且平整度好、節約模板、方便施工。

問題 6:裝配式建築是不是很貴,造價很高?

裝配式建造方式的成本相比傳統現澆方式有增有減,要視結構形式、技術體系、抗震設防水平、預製率、管理水平、項目規模等具體情況而定,不能絕對地說裝配式建築的成本高或者低。

概括而言,裝配式建築成本增加部分主要包括:預製構件產品和運輸費、現場安裝吊裝費、大型機械租賃費、牆板和樓板拼縫處理及相關材料費用;成本減少部分主要包括:鋼筋和混凝土工程都在預製構件廠進行,減少了現場砌築費用,減少了抹灰人工費,還減少了現場支撐和模板費。

問題7:其他國家蓋房子也用裝配式建築嗎?我們國家目前的水平?

日本

日本70%的城鎮住宅為獨門獨戶的別墅建築,多數為輕鋼木結構體系,在大城市也有許多高層住宅,多數為“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該體系技術特點為“裝配式框架結構+外牆掛板”,一般先進行主體施工,後進行掛板的安裝。

日本裝配式框架樑安裝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由於人口密度較小,普通住宅主要以獨立別墅為主,再加上木材資源豐富和個性化的追求原因,一般很少使用混凝土結構,別墅的結構體系多數為輕鋼結構或木結構為主,所需要的部品已經完全標準化合部品化,能夠實現工廠化生產,甚至住戶在超市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各種建材,自己就能夠完成住宅的建設工作。

美國PRESSS 預製預應力抗震結構體系

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力爭用10年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30%。全國已有22個省市的政府陸續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實施意見,對於未來2-7年間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做了明確的要求,基本都要求達到30%及以上;

目前長春只有萬科已經採用過裝配式建築模式進行開發,如萬科城市之光、萬科西宸之光,萬科柏翠園有一部分為裝配式建造。

但是今年以來,裝配式建造用地越來越多。如5月29日及6月22日即將出讓的地塊均要求為裝配式建築用地。

目前裝配式建築施工仍存在一些問題:

1、造價相對較高。費用的增加主要在預製構件的預製和構件的安裝運輸;

2、我國技術標準體系尚不完善;

3、專業人才短缺,預製構件的安裝對運輸、吊裝設備的要求較高,而普通的施工隊伍,缺乏裝配式建築的施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