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人工智能滋养“新餐饮”破土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超1000亿人民币成立“达摩院”的消息又为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两个原本就火爆的话题添了一把柴。事实上,这一消息不仅仅揭示了我国科技对于技术提高的刚需,也表明正是由于当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发展趋势并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中,产业想要实现更快转型必须有科技进一步提升的配合。

不过,早已有事实表明,市场才是技术创新、行业创新最好的摇篮,现今餐饮界出现了先行者——北京中道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道康达),其打造的“便当星球”,就是集数据化运营管理系统、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大数据决策系统、数字化菜肴、智能机器人烹饪于一身的“新餐饮”模式,也正是这样的理念践行了行业创新,同时重新定义了餐饮业。

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研究的推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前有美国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贝尔实验室,85年来申请了近3万项专利,11位科学家问鼎7项诺贝尔物理学奖,更获得9项美国国家科学奖、8项美国国家科技奖等顶级科技奖项,为美国科技的发展立下了汉马功劳。后有“达摩院”将发力机器学习、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等多个产业领域。

而我国到如今,科技的快速进步,例如,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这中间,同样离不开科研的助力。

需要指出的是,科技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商业应用,而也正是商业应用支持了科研的可持续发展,缺少了商业应用的科研就是曾经风光无限的贝尔实验室,也只能感叹夕阳无限好。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资金问题,贝尔实验室的研发资金大部分来自母公司AT&T,当AT&T让几次分拆元气大伤的时候,也就难以再支持贝尔实验室再创辉煌。

同样“达摩院”也难以摆脱这样的质疑,业内人士就表示,“达摩院”号称要兼顾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但目前也面临一个悖论,那就是科研与创新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例如,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就说过,科研是为了发现新知识,而创新是为了构建新产品;“成功的创新是市场驱动的,而不是技术驱动的。”

如此一来,不得不说,市场才是科技再上一个台阶的主力军,而实践者会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中道康达恰恰是窥见并掌握住了这一本质,其是我国首家基于大数据从事餐饮智能化研发、应用的企业,以大数据和智能烹饪为基点出发,引发了餐饮业变革,可以说“新餐饮”时代已经到来。

北京中道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孙潮表示,众所周知,传统餐饮业被众多痛点困扰,包括食材溯源、中餐难标准化、出餐效率低、产品迭代慢、品类受限等。“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革新,像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以技术驱动行业升级、消费升级,为餐饮业转型带来契机,新餐饮是应运而生。”

“目前,中道康达旗下品牌——便当星球已经让理论落地。”孙潮说,便当星球是由中道云智能餐饮系统出品的中式餐饮,而中道云智能餐饮系统又由大数据智能决策系统、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端系统、线上第三方平台运营总控系统、智能机器人烹饪系统组成,比如,大数据智能决策系统将根据用户行为、口味喜好、用户属性等数据进行多维度监测、智能分析,从而为便当星球的选址、产品选择、产品定价提供精准依据,此外还包括对用户数据的整合、分析以便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据悉,中道康达创造的“新餐饮”智能化创新运营模式,重新定义了餐饮业,让中餐可以标准化、规模化、低人力成本、低运营成本,并且以无厨师、无服务员、无收银员、无采购员成为新兴餐饮业态。以标准化为例,精确加油、油温精确控制可以控制有害物质产生实现健康饮食,而火力的精确控制则让原料能够在最佳状态成熟保持营养,此外,高级厨师配合开发的数字菜谱再加上机器标准化烹饪确保菜肴质量稳定,同时规避了传统烹饪中“少许”“若干”,将作料精准到克或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