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你知道它的來歷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個關於清明節的詩句,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那麼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麼?

相傳春秋時期,我們的晉文公晉大公子不幸被捲入宮廷的奪嫡大戰中。

本來有太子哥哥這樣的靠山,日子可以說是好吃好喝好風光,可是太子哥哥卻在這場大戰中被迫害的自殺了。

這顆大樹倒了,勢單力薄的他肯定鬥不過這股惡勢力,眼看著情勢不對,也只能選擇跑路。

在外面流亡的日子可是不好過,身邊的隨從們大都吃不了苦。

同富貴的時候一個個表現的忠肝義膽的,等真到了共患難的時候,跑的比兔子還快。

這日子過得可以說是悽悽慘慘慼戚了。

你想,身邊除了幾個衷心的手下,人基本上都跑完了,心情本來就很不好了,再加上經常飢一頓飽一頓的。

本來公子哥身子骨就比較嬌貴,這麼折騰擱誰身上都受不了呀!

誰知道又發生了一件更糟心的事情,他們隨身的糧食被人全部偷走了。

沒辦法,只能厚著臉皮去借糧食,誰知非但沒借到,還被人給羞辱了一番。

可憐晉文公是又氣又餓,人眼看著快不行了,身邊的手下個個是心急如焚。

這時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偷偷的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給晉文公吃下,這才讓晉文公緩了過來。

而知道了事情真相的晉文公很是感動,拍胸脯保證自己以後發達了,一定要好好報答他。

在外面奔波了十九年以後,晉文公逆襲成功,從流亡份子搖身一變成為一代君主。

可是貴人多忘事的他,早就不記得當初自己對介子推的承諾。

直到被人提醒,他才想起當初那個對自己衷心耿耿的好屬下。

可是,此時的介子推早已經辭官隱退到了山林之中,根本找不到他人影。

晉文公也不知道是不是腦袋有根筋搭錯了,竟然聽信了小人的話,放火燒山,準備把介子推給逼出來。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熄滅,可是介子推並沒有出現,於是晉文公帶著眾人到山上去尋找。

最終他們在一顆柳樹下發現了已經死去多時的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

晉文公很是悲痛,為了紀念介子推,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到了來年晉文公過來祭拜的時候,發現那顆燒焦的柳樹竟然冒出了綠芽。

於是他將這顆柳樹命名為“清明柳”,將“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這就是“清明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