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共识: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据资料显示: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流域的大规模开发,众多工业、生活废水直接排入长江。根据环境保护部的调查结果,长江沿岸聚集了约40多万家化工企业,沿江而下的分布基本是围绕钢铁、炼油、石化等产业展开。长江经济带已呈现“化工围江”的局面。长江流域一带的农村基本上以粗放型的方式排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存在着化肥施用量过高、流失严重,加剧了流域面源污染。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数据显示,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中,有近400亿吨排入长江——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汪玉奇畅谈长江经济带,把脉九江城市发展——

1

走沿江保护+发展腹地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路

汪玉奇,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有着“江西第一铁嘴”的美誉。4月27日,他作客九江日报社主办的“新时代筑梦新九江”九江城市发展论坛,把脉九江城市发展。

汪玉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改革与发展问题,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他非常善于捕捉信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他曾多次到过九江,对九江的发展不仅非常了解,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

“九江在江西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城市,发展前途无量!”汪玉奇说,当前九江面临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中央提出了长江经济建设带战略构想,九江要朝着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奋进,集中力量建设好九江。

汪玉奇认为,九江要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讲话精神,推进重化产业带转型绿色产业带,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九江要走沿江保护+发展腹地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把九江建成长江沿岸最美、最适宜创业的城市,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发展优质地产项目,打造“名城”。

对于九江城市未来发展,汪玉奇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九江要争取赣江新区的发展政策向九江延伸,使九江在龙头昂起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实力和更大的空间。第二,九江要加大交通设施的互通互联,让九江与长江沿岸城市,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经济中心城市建立起互联的交通网络。第三,九江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倾斜,在九江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进一步增加对外的影响力。第四,要赋予九江更大的自主权,在经济、土地、项目、人才等方面形成更加强烈的“洼地响应”,使对外开放形成更大吸引力。

汪玉奇表示,九江一定要有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的精神,千万不要错过战略性机遇,奋起直追,改变目前在长江沿岸城市中经济总量和实力还不够大、不够强的状态,真正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龙头中心。

“新九江,要新在开明开放,要新在改善投资环境,要新在拥有博大胸怀上,海纳百川,九江必将迎来新一轮崛起!”汪玉奇对九江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张一真/摄)

九江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内河港十强

2

向区域性航运中心不断迈进

九江港是长江5个主枢纽港之一,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瑞昌港区、城西港区、城区港区、湖口港区、彭泽港区,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对外开放国家一类水路口岸,是水陆联运国家级主枢纽港和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198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贸易口岸,1991年被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2006年列入国家扩大开放口岸,2008年被列为海峡两岸“大三通”相互开放港口之一。长江九江段航道经过近几年来的整治和提升层级,最小航道维护水深达到5米。九江港作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水陆联运货物集散地,是江西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阵地。2015∽2017年九江港货物吞吐量连续突破亿吨大关,稳居亿吨大港序列。主要货种结构为矿建材料、煤炭、铁矿石和非金属矿石、石油及制品。集装箱昌九内支线已形成每日班次,至上海外高桥、洋山港每周4班。

刘达生介绍,截至5月9日,九江沿江拥有码头泊位数257个,其中生产经营性泊位225个,公务及其他性质泊位32个。在生产性经营性泊位中,5000吨级及以上泊位60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九千多万吨。2017年九江港长江干线区段实现货物吞吐量11717.99万吨,同比增长3%;集装箱33.47万TEU,同比增长22%,首次突破30万大关。九江港已连续三年保持亿吨大港水平,2017年九江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内河港十强。“十三五”期间,九江沿江港口预计新增货物吞吐能力556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5万标箱。为加快推进港口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建设,打通进港最后一公里,2017年,九江港4条疏港铁路线及9条疏港公路纳入国家港口集疏运建设项目库,目前在开展前期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规划,我市将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性航运中心。这是九江立足全省及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区域的战略举措,也是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的载体。航运中心建设以九江为主,南昌为辅,两地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模式,使航运服务资源汇聚九江,在航运服务上立足全省;紧密结合鄂赣皖交汇区域,扩大九江航运产业的服务范围,进一步将影响扩展至长江全流域,对接长江上、中、下游各个航运中心,形成航运中心联盟,辐射长江经济带全流域,让航运经济成为九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到2025年,将九江基本建设成航运物流服务充分有效的资源中心,实现年货物吞吐量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0万标箱,航运企业船舶运力300万载重吨。按照“三年基本形成,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在九江港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相关部门还大力整治非法码头,深入开展“小、散、低”码头整合整治,全面提高沿江堤岸复绿层级标准。

刘达生介绍,2016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生态修复“共抓大保护”指示批示精神,以打造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沿江非法码头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规范提升完成率达100%,全面完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任务。2017年,我市对沿江107座非法码头131个泊位,按照分类处置原则,列出取缔类61座码头64个泊位,集中一个月时间组织拆除,于当年3月下旬完成清场工作,并进行生态植被修复。另对46座码头67个泊位督促进行规范提升。在整个规范提升阶段,全市对不达标的13座码头21个泊位进行了继续拆除和清场复绿。截至今年4月份,我市沿江无证码头规范提升的最后一个难点城东砂石集散中心,在拆除9个泊位进行整合后完成了规范完善取证工作。目前,全市无证码头规范完善手续工作全面完成。至此,我市在沿江非法码头综合整治工作中,共计拆除74座码头85个泊位,给予规范提升完善手续发证33家(含46个泊位),共腾出岸线7529米,完成复绿种植面积65.89万㎡,前期投入复绿资金1327.116万元。我市还在着手调研将全市沿江公务执法工作码头泊位进行归并整合,在沿江集中布设公务执法基地,腾出使用岸线集中利用。并督促各县(市、区)着手安排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码头搬迁整治。从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商务局:坚持生态招商 推动绿色发展

3

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周恒昭:我市紧紧围绕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依托沿江独特优势,坚持生态招商,推动绿色发展,成效十分明显。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长江经济带.九江新工业新动能投洽会”。投洽会成为了九江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品牌,在江西双向开放中发出了九江声音、展现了九江担当。会上达成了签约项目109个,总投资1371.1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投洽会上,24个沿江城市共同签署了一份《市长共识》,发出了构建生态大屏障、经济大动脉、合作大纽带的倡议,对沿江地区如何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如何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发展水平呈现梯度分布格局,区域间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和互补性,这就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打下了基础,因此未来发展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特别是近年来中下游地区转型升级继续加快,“挤出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区域互动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比如在探讨与上海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方面,我们前期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周恒昭:根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我市将不断规范项目准入,目前市商务局也在牵头制定我市的招商引资项目准入条件指导意见。近年来我们也是按照“引环保企业、建生态园区、促绿色发展”的理念来规划和招商引资的,比如,我们着重引进了碧水源、智汇环境、浦泽环保等一批环保类项目。同时,我们还以“高门槛”选商代替“一揽子”招商,对于污染企业坚决拒绝。近三年我市因为环保原因拒绝了一百多个项目,涉及累计投资额达600多亿元。

周恒昭:在传统产业上,招大引强补链增链,如新落户了万润纸业和赛得利纤维素纤维两个100亿元项目;新兴产业上,瞄准龙头精准招商,新引进了投资40亿元的中车新能源、投资20亿元的生益覆铜板、投资10亿元的TCL空调项目等;新兴业态上,引进了投资24亿元的中邮全国呼叫中心、投资10亿元的腾讯大数据项目等。

同时,我市坚持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对接,突出加强科技招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暨泰启力飞石墨烯项目落户九江开发区、濂溪区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联合设立了九江先进制造联合研发中心、上海大学上海创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武宁县投资成立了江西上大绿色智能产业发展研究院、湖口县的天赐新材料研究院和南京大学环保科技创新中心等。

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水清岸绿景更美。实施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长江这一黄金水道一定能让九江产生黄金效益,九江经济在实现大保护下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张一真/摄)

环保局:守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4

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生态长江”“绿色长江”“安全长江”,环保是重中之重。如何边治理边防治,如何提升产业园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竞争力?看看我市环保部门怎么做。

王新民(九江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其实,对于长江生态的保护工作,我们环保部门一直在力抓,而且从来都没有松懈过。根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环保局制定了严格的环境准入要求,强化规划环评的管控作用,防止把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转进来。2016年以来,我市先后否决了不少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符的项目。

同时,我们还严厉查处了一大批环境违法行为,根治全市“小散乱污”企业环境问题。3月上旬,我们利用一周时间,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一次城乡环境执法强化督查专项行动,通过交叉异地执法方式,14个督查组共检查企业508家,发现问题企业347家,占比68.3%,其中散乱污企业90家,超标排放1家,环保手续不齐全60家,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25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18家,防扬尘措施不完善13家,其他问题140家。

王新民:在落实长江大保护上,除了严把环境准入关口,推进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加强园区污染防治,打造智慧生态园区外,我们还开展了超常规推进长江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并持续开展“三净”行动,助推绿色发展。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净空”行动,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推进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全市主要火电企业有国电九江电厂、石化九江分公司等7家企业,总装机容量为160多万千瓦,目前均已完成脱硫酸硝除尘改造,其中国电九江电厂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在“净水”行动中,全面启动环鄱阳湖11个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工作,并加强了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以及积极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针对“净土”行动,我们组织开展了全市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大检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调查及情况反馈;以影响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完全的突出土壤问题为重点,开展农用土壤污染点位布设和核查工作,为后期农用土壤污水监测打下基础。

同时,我们还重拳出击,加强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尤其改变区域环境监管模式,不定期开展交叉执法检查,与市人大环资委联合聘请了31名生态环保监督员,进一步拓展环境监管的“神经末梢”。

王新民: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关键在“共”字,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共保共治。我们环保部门也呼吁,广大市民能够共同参与到长江经济带的大保护行动中来,一是做好监督者,积极向我们反映身边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做好环保卫士,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共同参与到长江生态保护之中来。

发改委:不是不发展 而是高质量发展

5

坚决取缔非法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

熊六政是江西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发改委环资科科长,他早年曾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留学并取得环境学硕士学位。熊六政长期从事沿江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生态文明研究与相关工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他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熊六政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可谓从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从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进一步丰富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内涵,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长江经济带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战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到今天,长江经济带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长江是母亲河,重要的功能是饮用水、灌溉、水运物流的作用和科学开发利用。不搞大开发,并不等于不发展,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升发展质量,我们需要系统完整的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内涵。这样才能把握好发展方向,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绿色发展的要义。”

九江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节点城市,拥有152公里的长江岸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九江义不容辞。同时,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岸线和水面在九江境内,保护好这“一湖清水”和“长江之肺”,九江责无旁贷。

九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那么如何放大生态优势,达到发展目的呢?熊六政说:“九江在长江中游的生产力布局中重化工的特征较为明显,早在2003年,我曾编制过九江沿江开发规划,该规划明确了岸线及腹地的利用和管控。如今,九江又要重新编制新一轮沿江开发规划,这是非常好的契机,在新的规划中,产业负面清单应清晰明了,落地产业须严格执行生态环保要求。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重视,尤其对我们九江来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减环境存量,优化新增量,逐步改善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解决环境和能耗问题,需大力引进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九江在长江经济带和全省的角色非常特殊,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实际上也是我们九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如市委林书记提出的把九江长江段打造成为‘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最美岸线和区域性航运中心,所以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本身就是保护我们九江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在更高层级上提升我们的发展质量。

河东水厂码头整治、河西水厂引水工程全面完成,八里湖水面经营权成功收回;对全市39个重要水功能区、12个重要饮用水源地、12个主要界河断面和25座重点水库,开展了水质动态监测,全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2017年全市共处理非法涉砂行为588起,破获非法采砂类刑事案件12起,拘留非法涉砂人员36人。缩点、减量、限期、复绿”,去年全市共关停矿山183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启动,全市复绿面积超过1600亩。严格落实沿江产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始终做到“五个坚决不”(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引进; 环评审核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落户;“三同时”不到位的项目,坚决不启动;在线监测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放行;没有达到环评标准的,坚决不生产),严把环境保护源头关。特别是坚决不搞小化工,沿江1公里范围内不新布局化工企业。近两年,共否决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00多个。

河长办: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6

大力开展清河、净湖、净土等专项整治行动

自2015年12月正式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为抓手,着力打造具有九江特色的河长制湖长制升级版。

截至2017年底,我市水环境质量良好,地表水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8.2%,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夏洪说:“我们是代表政府的日常督查及协调部门,九江作为全省唯一的长江岸线城市,我们可以感觉到任务艰巨。目前,全市共有河长2327名,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和副总河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秘书长。同时,创新民间河长、企业河长、民间水卫士,设立基层专管员、巡查员和保洁员9176名。”

2017年以来,我市市级河长巡河达39人次、县级河长巡河达415人次、乡级河长巡河达2608人次。通过各级河长(湖长)巡河(巡湖)常态化,各地开展了“清河”“净湖”“净土”和劣V类水、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点位排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对非法码头、非法采砂、畜禽养殖污染、“小散乱污”企业、城镇污水处理、擅自取水排污、非法捕捞破坏湿地以及固废倾倒等问题进行排查整治,及时处置违法违规侵害河湖健康行为,从源头上清理各类污染源。

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先从整治非法码头开始,拆除非法码头、整合砂石码头、规范矿产品码头,沿长江非法码头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实现港口管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2017年国家发改委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九江市作典型发言,沿江非法码头整治创全国经验。

九江河道采砂统一管理和综合执法治砂管理模式,实现了由过去的滥采乱挖、管理混乱、事故频发到现在依法、规范、有序管理的转变,被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两部委誉为“九江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水利部长江委在九江召开全国现场会议,介绍九江经验,采砂管理“九江模式”在全国推广。

2017年2月开始,我市把城市湖泊保护列为地方性立法重点,开展多方调研,吸取外地经验,经多次审稿修订,形成了《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草案)。2018年4月23日,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草案)》,并将进入人大立法审核程序,9月底将全面完成市级立法工作,这将是全省设区市首个关于城市湖泊管理保护的地方性立法。

去年市财政投入4亿多元,组织精干力量超常规推动,完成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拆除复绿河东水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9个泊位,从上游24公里外的市第四水厂取水口铺设管道,引原水到河西水厂制成清水,使原本要一年半时间才能完成的河东、河西水厂整治工作缩短到7个月,饮用水源地保护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2017年11月3日环境保护部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上,对九江给予高度肯定和表扬;同年11月14日,省政府专门在九江召开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工作推进现场会,九江市政府作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