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农村,标配是这样的!美如画!

在农村,一般的家庭都是要两个孩子,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后,更不用说了。生二胎,也成了“标配”。

当然,小土鸡也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内容

每家的墙头外,几乎都是被这样的绿色覆盖。

如今,狗当成宠物了,几乎每家养的狗狗越来越小。

兑窝子,好像家家门口都有。

案板,就不用说了,家家必备,洗过后,都这样晾晒,熟悉吧。

洋灰缸,如今都成了摆设,但又舍不得扔掉,于是,都放在院子里或大门不远处。

子女外出打工,每户村民都买了“手扶”,有些土地,要精耕细作,它也是每家不可缺少的“装备”。

家里有孩子上学,需要接送的,这样的小电瓶车,也成了普通人家的“标配”,只是夏天有点热。

家里有五六十岁老人的,自行车依然还是出行的必备。

虽然随着发展拉东西的车辆在不断升级换代,但零散的地块,种庄稼有时真还离不开它。

在苏鲁豫皖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这个玩意。

每家的墙头外,几乎都是被这样的绿色覆盖。

每家的门口,都会栓这样几道绳子,是专门用来晾晒衣服用的。

每家大门口,普遍都有过堂(guo dang),平时在那里干些小的琐碎活,或夏天时当作全家吃饭的地方(风口处,特凉快)。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迎门墙”,似乎,这成了每家每户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