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織女星—Sapphire藍寶石 RX Vega 56 超白金OC 顯卡 深度測評

2017年的AMD可謂是風生水起。成功“埋伏”了一波業界I姓大廠之後,一路高歌猛進,打的對手猝不及防。一向沉穩低調的AMD顯卡也因為礦潮和“吃雞”的影響,一改往日的風平浪靜。價格跌宕起伏,好在漲價的前夕入手了一張藍寶石(Sapphire)RX580 8G D5 超白金 OC。

價格的波動堪比股票漲跌,最誇張的時候價格上錯位對上了N家的GTX1070,奈何沒有抵禦住誘惑。還是把心愛的藍寶石(Sapphire)RX580 8G D5 超白金 OC給賣到礦上去做苦力了。

於是乎機器上常年一張亮機卡,常年只能看電影。。。 想玩遊戲只能到處借顯卡。。。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了礦潮退去,顯卡的價格也因為退潮顯得有些鬆動了。正好RX Vega的非公版也開始鋪市了,果斷看準時機又充值了一波信仰,入手了藍寶石(Sapphire)RADEON RX Vega 56 超白金OC。

開箱

收到包裹的時候,我小小的楞了一下。包裹挺大挺長的,我還以為不是顯卡。撕開快遞的那一刻心裡總算踏實了。

這次的超白金外包裝整體以灰黑色做為主色調,這樣機器人身上的藍色光路和OC(OVERCLOCK)的紅色貼標顯得格外顯眼。機器人身上的藍色光路應該寓意顯卡的燈效吧,我覺得我有做設計獅的潛力誒~

背面主要描述一些RADEON RX Vega 56系列顯卡的特性以及藍寶石超白金獨有特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放大看下。

對比一下藍寶石(Sapphire)RX580 8G D5 超白金 OC和VEGA公版時紅黑配色的包裝,機器人也換成了個大塊頭,顯得沉穩厚重了一些。

除去外包裝,內部還有一層瓦楞紙的內膽包裝。

這泡沫怪厚的。顯卡外還包裹著一層氣泡緩衝袋。

曬物

先看來看配件

內附了一個顯卡支架。已經可以料想到這不是塊輕量級的顯卡了。

拉絲工藝,整體做上乘看起來挺有檔次的。由這個橡膠腳墊支撐顯卡,可以通過按壓這個帶有超白金LOGO下彈簧扣隨意調節支撐的點位。

還附帶一個支架的安裝說明。

曬曬顯卡

亮相之前先秤個重,將近1.5KG。算是顯卡里的“大胖子”了。

藍寶石(Sapphire)RADEON RX Vega 56 超白金OC配備了三個雙滾珠軸承,耐用性高。左右兩側的風扇為10CM,中間的風扇9CM。左右扇葉同向,中間扇葉方向相反,風向應該也是相反的,兩側風扇靠近機箱邊緣,距離新風位置比較近,應該是將新風吹給散熱鰭片。而中間的反向的風扇則是將熱量抽出顯卡。同時風扇還帶有智能啟停技術,只有在顯卡溫度高於60°時才會啟動。

風扇中間的金屬LOGO延續了前幾代產品的風格,賊閃。風扇靠近中心和邊緣的部分還額外增加了更為光滑材質的裙邊。

因為我這個顯卡只是超白金版的不是限量版,所以兩側風扇的裝飾是沒有燈效的,有點可惜。中間小風扇旁是超白金典型小凹槽設計,兩種風格相互搭配挺有趣

風扇很容易拆下,卡扣+1顆螺絲設計,拆卸清理更換比較方便。

3槽厚度,鍍鎳防鏽,提供了雙DP+雙HDMI,4個接口,應該是為了給散熱預留充分的發揮空間。

從底部已經可以看到厚厚的散熱鰭片和粗壯的熱管了。

頂部雙8pin的供電接口,限量版和OC版用的是同一個PCB以及模具,只是在規格上做了一定的調整,這個空的8pin供電位就是很好的例子。頂部很閃的金屬槽其實是一個“SAPPHIRE”的logo燈。

在靠近擋板的地方有一個可以串接機箱風扇的接口,可以由顯卡直接控制機箱風扇。可以將臨近的風扇接到顯卡上,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控制風噪提高散熱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不用拽很長的線接主板也顯得美觀一些。

旁邊是UEFI的切換開關,用於控制顯卡的Boost和Silent方案,靠近擋板一側的檔位是Silent檔位,默認是在Boost檔位,Boost檔位下頻率和風扇策略都會更為激進一些,功耗也會更高一些。

顯卡的尾部也有一個機箱風扇接口。推薦尾部接入進風風扇,上部接出風風扇。總之接最近的風扇就OK了。

最後看一下背面,因為顯卡已經很厚了。所以為了儘可能的不再增長佔用的空間,有些原件不得不裝在背面裸露出來了。

10顆470μf的鉭電容。

2.2uH的電感。。這個保真貼。。我想說能山寨了這貨的話,也是挺牛的了

背板上最引人注意的還是這個透明的樹脂部分,不用多說自然是為了提供燈效的。

拆解

風扇罩的四周分別有4顆螺絲,去掉之後就可以輕鬆的整體移除風扇罩了。

如果只是日常清理的話只需要成這樣就行了。很方便只用下4顆螺絲就可以清理顯卡所有的地方了,還不會破壞保修。

風扇和散熱器之間還墊有泡沫腳墊,用來減震。

藍寶石一般不喜歡用易碎貼,這不代表人家就不知道你有沒有拆顯卡了,這個防拆密封膠就是用來檢測這一點的。所以萌新就不要隨便拆解顯卡了,拆壞了可是要後果自負的哦。

拎掉背板上的螺絲就可以輕鬆取下背板了,背板上貼有不少硅膠墊,用於導熱。

LOGO燈的部分裝有濾光板,以保證燈光的均勻純淨。所有的螺絲上都有防鏽的奈落膠。

PCB的背面也有一個超白金的圖案和背板上的一毛一樣,周圍是一圈是RGB LED燈。

超白金圖案的旁邊是顯卡的供電主控PWM——IR35217,和我之前拆解過的Radeon RX Vega64的供電主控一毛一樣。不過目前來說還沒有原生12相PWM主控芯片,這個主控芯片最高是原生支持8相供電的,宣傳的12相應該是通過倍相技術實現的。好像Vega的公版非公都用的是這個芯片。

剛才提到過的470uf的鉭電容特寫。

接著就是要拆散熱了。

散熱器的背架一定得對角拆,非常的緊。拆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大力出奇跡不然碰掉了核心旁邊的貼片電阻可就GG了。背架上貼有墊腳,電阻預留了墊腳的位置,裝回去的是後最好還是留意一下,因為怕墊腳的位置裝的不正,可能會有壓住貼片電阻的風險,小心駛得萬年船。

硅脂的吸力不是很大,很輕鬆就拿下了散熱器。。。萬萬沒想到,散熱器下還有一層裝甲。這層裝甲應該一方面是為了給供電部分進行散熱,另一部分功能就是穩定PCB了,畢竟1.5KG的重量。。

散熱器採用了3*6mm和3*8mm共6跟鍍鎳散熱管,外加PCB裝甲上的2根專供MOS散熱的6mm熱管共8根熱管,再加上純銅的核心導熱層,全PCB覆蓋的導熱裝甲以及厚厚的純鋁鍍鎳鰭片,這個熱散熱規格真的相當厲害了。

這層裝甲只需要去掉擋板上的2顆螺絲就可以拆掉了。

背面還貼了不少導熱貼。

完整的PCB,總算露出了真容。12+1相的供電規格。PCB越肩式設計,將複雜的供電部分設計到了PCB的肩部,也就是常說的越肩式設計,現在大部分高端顯卡都採用這種設計。也是為了給散熱和LED燈光提供充足的空間。

電感則採用的是藍寶石定製的第四代黑鑽電感有很高的電磁轉換效率,同時線圈內部還內置了散熱片,在運行更穩定的同時降低了工作溫度,能有效的抑制高頻嘯叫的問題。

電容部分則採用了富士康定製的16K全固態黑金電容+470uf鉭電容濾波。

採用direct FET封裝的Mos,上橋是IRF6811,下橋是IRF6894,這種形式的封裝屬於民用最高級別的了,相比起D-PAK,WPAK,SOP-8這些常見的封裝成本高出不少。DirectFET封裝的MOS管不僅轉換效率更高,同時發熱量更低,加上採用金屬外殼散熱性能更強,特別有助於提升顯卡的超頻性能,同時也因為沒有引腳也降低了封裝感抗和封裝阻抗。

超白金供電部分一定下了不少功夫,用料豪華。整體供電部分就是奔著超低ESR去的,這增加了不少高頻率下的穩定性。

最後的這2個黃,藍小點的芯片是顯卡的雙UEFI。分別控制顯卡的Boost和Silent方案的,可以通過擋板旁邊的小開關控制,上文有提到過。緊挨著的是機箱風扇控制接口。

稍微清理一下硅脂,露出了亮閃閃的核心和HMB2。據瞭解Vega核心的封裝廠有2個,一個在韓國一個在中國臺灣,封裝工藝上略有不同,據傳言臺灣的HMB2 採用的是三星的顯存且是有環氧樹脂填充的,核心和HMB2之間是沒有高度差的。我這顆鋼印上是韓國封裝,沒有環氧樹脂填充填充,不知道HMB2是不是SK海力士的。至於高度差。官方數據不過才0.1毫米,多補點硅脂就OK了。

幾乎看不出來有高度差。

重新塗抹硅脂,顯卡的硅脂建議選擇粘稠度比較高,可以保持很久的那種,比如信越7921或者九州風神的Z9這種。

理論測試

GPU-Z

首先是GPU-Z,可以看到我這個韓國封裝,沒有環氧樹脂填充填充的核心果然採用的是海力士的HMB2.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顯卡上UFEI開關,不管是Boost和Silent方案,GPU-Z識別都是1590MHz,但是實際測試中,可以明顯感覺到Boost方案更為激進。對性能有一定的提升。

GPGPU

HMB的效率真是高啊~

3DMark

不光顯卡上UFEI開關可以可以調節顯卡的運行狀態,驅動Wattman裡也帶了2種常用的模式平衡/Turbo模式,為了更好的展示2種調節機制帶來的不同效果,我對每個組合進行了測試。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最低的是平衡+Silent方案8847,最高是Turbo+Boost方案9571,提升8.2%

Fire Strike Ultra得分,最低的是平衡+Silent方案4543,最高是Turbo+Boost方案4900,提升7.9%

Time Spy得分,最低的是平衡+Silent方案6257,最高是Turbo+Boost方案6594,提升5.4%

在雙激進方案裡,顯卡的跑分的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同時功耗也有明顯的提升。

平衡+Silent方案跑分時最高功耗為184w,最激進的模式Turbo+Boost方案跑分時最高功耗為222w,功耗提升了大約20%。4種豐富的組合方案各位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行調節。

魯大師

魯大師可以正常的識別這張藍寶石(Sapphire)RADEON RX Vega 56 超白金OC顯卡了,同樣的進行了2組跑分分別是平衡+Silent方案239390,Turbo+Boost方案255740差距約為6.9%

遊戲測試

刺客信條:起源

這款大型埃及觀光旅遊遊戲

自帶了跑分測試系統。在全高的設置模式,3種分辨率下對藍寶石(Sapphire)RADEON RX Vega 56 超白金進行了跑分測試。藍色是顯卡綜合得分,紅色是平均幀數,最高的1080P下平均58幀,最低4K模式下也有30幀,雖然只有30但是在運行時沒有明顯的卡頓感覺。

古墓麗影:崛起

古墓麗影:崛起也是自帶了跑分系統的。DX12全高模式,3種分辨率下對藍寶石(Sapphire)RADEON RX Vega 56 超白金進行了跑分測試,DX12下光影效果和小姐姐飄逸的海飛絲長髮還是挺驚豔的。1080P,2K,4K 分辨率下的整體得分別分是110.7,78.2,41.7。

絕地求生

素質檢測遊戲 ,最近剛剛更新了一波。。。可是怎麼感覺外掛越來越多了呢?哎,現在想吃個雞真的挺難。廢話不多說,看圖吧。雖然外掛沒有滅掉,但是隨著幾波優化現在幀數越來越高了,即便是在4K模式下藍寶石(Sapphire)RADEON RX Vega 56 超白金也有39幀。

應用淺析

ReLive

首先是驅動自帶的ReLive功能,可以實現系統狀態實時監控,截圖,錄屏,直播,實時調節顯卡參數等各種功能。真的非常強大,可以在遊戲時、桌面上隨時喚出,實時控制。錄屏時還可以增加一個固定顯示的圖片,顯示系統狀態等有趣細節功能,還要什麼自行車?

AMD Link

先在驅動的最下面打開AMD Link的功能,然後通過二維碼或者IP鏈接手機,可以實現對系統狀態實時監控,截圖,錄屏,直播,回放等功能,很方便。

TRIXX Nitro Glow

藍寶石獨有的燈光控制軟件,純藍,色彩滾動模式,色彩隨溫度變化,色彩隨風扇速度變化,自動定義5種燈光模式。下面就為各位展示一下燈光效果。

幾個純色模式的展示。

Rainbow模式

整體效果

最後

最後總結一下吧,先說下功耗和溫度,因為春天也來了,溫度逐漸升高,室內溫度提升到了16-20度這樣,在這個室溫下跑了15分鐘的FurMark(4K+8倍抗鋸齒),平均溫度穩定在了62度左右。最高不過才66度。還是得益於優秀的散熱設計整體還是比較涼快的,這個效能即便是在炎熱的夏日也可以輕鬆應對了。並且一直到跑分結束,我都沒有感受到來自顯卡的噪音(P.S.我的機箱是放在鼠標邊上的。)噪音控制做的還是相當不錯的。

因為我的Ryzen R7 1700定頻在3.85G再加上水冷、燈光、3個硬盤,所以我的整體待機功耗還是挺高的達到了92w,FurMark跑分下功耗基本上維持在了320w這個功耗最多加上100w(綜合考慮部分遊戲會CPU顯卡內存負載較高)其實就是遊戲時最高功耗了,對於這樣的功耗其實好一點的金牌550w的電源就夠帶了,我用的是酷冷至尊的NWE550W完成了所有的測試和遊戲,整個過程功耗都沒有達到過標稱功率的90%。官方的給的建議電源標準750w,應該是考慮電源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電源的舒適負載時80%所以給出了一個門檻較高的電源標準。所以各位可以根據參考酌情選擇電源。因為電源一般超過650W就很貴了

而且體積會變大,有些小機箱放不下。

再說說體驗吧,這次體驗的藍寶石(Sapphire)RADEON RX Vega 56 超白金OC顯卡不論做工,功耗,散熱以及性能都讓我還是非常滿意的。再加上AMD新版驅動Radeon Software Edition Adrenalin,提供了錄製,監控,超頻,直播等豐富的功能給這次的體驗又加分不少。酷炫的LOGO燈也在TRIXX Nitro Glow的配合下讓你的桌面增色添彩。

這次的藍寶石(Sapphire)RADEON RX Vega 56 超白金OC顯卡體驗就此告一段路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從這將近5000字的詳盡體驗報告裡收穫心動呢?(P.S.我也不知道為啥一不小心就寫了這麼多,遠超我畢業論文的長度了。。。)

最後的最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