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用户66897402563

众所周知,在鸿门宴上,樊哙曾救过刘邦一命,当时,形势千钧一发,刘邦命悬一线。是樊哙勇闯帐营,与项羽据理力争,将刘邦救出来护送回了营。


可以说,如果没有樊哙,就没有后来问鼎天下的汉高祖了。所以刘邦对樊哙一直十分倚重,刘邦当上汉王,樊哙就马上被封为侯爵,西汉建立后,樊哙又被刘邦封为左丞相,位极人臣。



然而,刘邦在临死之前,却下令赐死救命恩人樊哙,这是为何?下面,请听有书君为您详细剖析原因:


一、樊哙功高权重,手握兵权,让刘邦十分忌惮。


不只是刘邦,且看历代封建帝王,江山一坐稳,削弱甚至清除身边功高震主的臣子,都是必行之举。


刘邦出身低微,没有世家大族作阶级基础,所以对可能危及自己政权的人就更戒备。尤其到了晚年,他对位高权重,拥有兵权的武将就更加忌惮了。


刘邦夺得天下后,大肆屠杀功臣,首当其冲的就是韩信,之后彭越,英布等战功赫赫的人物都没来得及享福就都被刘邦给收拾了。


樊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无数功勋。建立汉朝后又平定楚地、代地,官至大将军,左丞相。比起别的异姓诸侯王的遭遇,刘邦临死才想起来要收拾樊哙,他已经够幸运了。


二、樊哙的脾气太耿直,为自己招来祸端。


在跟随刘邦起事前,樊哙原是个屠狗夫,性情耿直并且鲁莽,做事勇猛有余,但缺乏变通。


樊哙是所有武将之中,唯一敢当面顶撞刘邦的人。当年刘邦攻下咸阳后,不顾萧何、周勃等人的劝说,一头钻进皇宫之中开始享受,过起纸醉金迷的生活。眼看着项羽大军就要赶到 ,刘邦还是没有出来的意思。



形势紧急下,是樊哙冲进去硬生生将刘邦从温柔乡里给拉了出来,没有让他继续荒唐奢靡下去。刘邦的出身固然决定了他不是个大度的人。但此时刘邦已是一国之君,不是昔日的小小沛公了。樊哙这样直截了当的败他的兴致,刘邦不讨厌他才怪了。


刘邦晚年养病期间,天天不理朝政,只和自己的一个贴身太监混在一起,不许任何人进宫探望,谁敢进去就是杀头之罪。又是樊哙,冒着生命危险,闯入寝宫,当面指摘刘邦和太监之间的暧昧,认为有赵高之祸。虽然成功的劝服刘邦回到了朝堂之上,但也成功的引起了刘邦的反感。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刘邦晚年心里最宠爱,牵挂戚夫人和他们的儿子刘如意,这是汉人皆知的事。樊哙却在醉酒之后到处扬言将来刘邦死了,他一定先杀了戚夫人母子。这话让刘邦听见了,那还了得!势必先除之而心安!


三、樊哙受了吕后专权的牵连。


刘邦娶的是吕雉,樊哙娶的是吕雉妹妹吕须。也就是说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刘邦晚年时,以韩信为代表的异姓诸侯王势力已经基本被刘邦翦除了。而吕后的勃勃野心正日益凸显。此时能够危及大汉政权的只剩下吕后一党。吕后专权也成为刘邦晚年最大的一块心病。



由于樊哙与吕后的亲属关系,刘邦心里早已把他归为吕后党了。他下令杀樊哙,很大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削弱吕后的势力。


四、樊哙吃了卢绾反叛的“瓜落”。


燕王卢绾反叛,是令晚年的刘邦最感到糟心的一件事了。卢绾是刘邦的发小,关系铁的不能再铁。不管起因为何,卢绾叛逃匈奴,可以说让刘邦寒彻心扉了。


可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有人诬陷樊哙,说樊哙与吕后勾结谋反。关于这件事,史书记载用的是“恶”,就是诬陷,说明樊哙并没有真的谋反。


可是,刘邦本来就忌惮樊哙会与吕后勾结,再加上卢绾这么一闹腾,这个“瓜落”,樊哙也就吃定了。


卢绾当年是刘邦最铁的哥们,这样的人都可以背叛,樊哙谋反,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病重的刘邦,没有精力去验证樊哙是不是真的谋反,脑袋一昏,盛怒之下,刘邦已经不知道该信任谁了。



事情分析到这儿,我们不难看出,刘邦临死前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的真实原因:

其实多半是刘邦的多疑心在作祟。“伴君如伴虎”,诚如斯言!也许樊哙性情耿直冲撞了君王,但他一片忠心,也罪不当诛吧?对这件事,看官您有啥看法,不妨说来听听?



有书共读

学习历史首先要有代入感,什么是代入感?

代入感就是指在小说或游戏中读者或玩家产生一种自己代替了小说或游戏之中的人物而产生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你首先要把自己带入到刘邦的角色中,如果我是刘邦我会怎么做?只要这么做了,你自己也会想着杀樊哙!

首先咱们来说说刘邦的创业团队,核心成员有:萧何,张良,韩信、陈平、郦食其、叔孙通、曹参、樊哙、周勃、灌婴、卢绾、英布等等。这些人要是按照能力区分,最最核心的成员当然就是萧何,张良,韩信了。刘邦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其他人呢,或文或武,能力上总是稍逊一点了。如果按照常规的理工男直男癌式的方法呢,这样给自己的下属定位也没毛病。但是作为一个有战略目光的政治家,在表面的定位之下,内心还有另外一定位的方法,那就是按照信任程度。如果按照信任程度区分,排在第一梯队的应该是谁呢?当之无愧的当然是樊哙、卢绾了!樊哙是朋友加亲戚,卢绾是发小加死党。且不说和樊哙连襟的亲戚关系,起兵前落难芒砀山,身边也是只有樊哙在一起呀。卢绾就更不要说了,同村同年同月同日生,连满月百日酒都是一起办的,一起撒尿和泥巴,亲密程度一度超过亲兄弟呀。大汉建国后,也只有樊哙、卢绾两人能够自由出入皇宫后宫,不用预约通报的。其他所有人,只能是第二梯队,那是下级、同事。张良与其说是下级,倒更像个合伙人,人家是来灭秦报家仇的,灭秦后还帮刘邦那是感谢帮忙,大汉建国人家就隐退了。韩信就更不可靠了,也不说你功高盖主,就说当年刘邦兵困荥阳时,韩信临危窃取齐王之位,就该死个十回八回的。萧何也是如此,打江山的时候是依靠,守江山的时候那可是大威胁呀,功高盖主呀。

分析好了刘邦的创业团队的大咖们,咱们看看大汉建国后刘邦和他的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公元前202年初,刘邦称帝。

萧何,建国后兢兢业业,但是公元前196年,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逼得萧何没办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

燕王藏荼,原项羽部将,因刘邦称帝后大肆捕杀项羽旧部,于公元前202年因惧反汉被捕杀。高祖改命卢绾为燕王。

韩王信,这位不是韩信,韩王是封号,信是名字,姓姬。公元前200年逃亡到匈奴。

赵王张敖,赵景王张耳之子,汉驸马,公元前198年因贯高等人刺杀刘邦被牵连,贬为爵宣平侯封国被取消。

梁王彭越,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公元前197年,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杀三族,枭首示众,刘邦将彭越的尸身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

淮阴侯韩信,先封齐王,后改封楚王,再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7年被吕后杀于长乐宫,诛三族。

阳夏侯陈豨,公元前196年,因谋反被诛三族。

燕王卢绾,公元前196年因谋反被剿灭,卢绾逃往匈奴,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

淮南王英布,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张良,建国后隐匿修道。

至此汉初分封的七个异姓王就只剩下偏居一隅兵微将寡对汉帝国构不成实质性威胁的衡山王吴芮了。而刘邦下令诛杀樊哙是什么时间呢?公元前195年!刘邦哪一年死的?公元前195年!

理清了时间顺序就好办了。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其实称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八年(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年)。一辈子东征西讨,打下了天下,也累垮了身体,匆忙称帝已经是54岁高龄,真是再回首已百年身呀。那可是两千年前,绝对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和中国足球一样,留给刘邦同志的时间也不多了。

打天下时,刘邦可不像项羽一样吝啬,高官厚禄王侯将相绝对封的痛快。守天下时,刘邦收也收的血腥快速。从称帝到驾崩,短短八年时间,杀功臣比打天下时杀敌人还手很。没办法,这些功臣,尤其是手握兵权武将权倾一方封王,自己的儿子们真的有可能Hold不住呀。于是诛杀功臣,尤其是武将和封王,就成了一项拿不上台面基本国策。

刘邦已经称帝了,多年的抗战终于可以享乐了,你以为真的有那么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侯会造反?不会的。但是在造反起家的大汉帝国,造反就像那只喜马拉雅山的猴子,你忘不掉的,这是刘邦的原罪!君怕臣反,臣怕“老大怀疑我反”,这就成了解不开的死结。任何舌头解不开的结都可以用牙齿解,任何政治解不开的结都可以用军事解,于是杀戮就成了必然。

从使用各种托言主动诛杀功臣,到功臣变成惊弓之鸟主动造反,如电光火石般瞬息转换再转换。刘邦自己也开始身心疲惫,仿佛身体被掏空。反臣越杀越多,到公元前196年到达了高峰,作为发小同学加死党的燕王卢绾造反成了刘邦心头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关系都能造我的反?这种折磨终于打垮了刘邦,刘邦开始变得歇斯底里起来。

谁都怀疑的刘邦只有在戚夫人才能放松,才能找到温暖,也只有他和戚夫人的儿子赵隐王如意才能让他找到父子情深。所以他一直想废掉太子刘盈立赵隐王如意为太子,却遭群臣反对。公元前196年,刘邦让樊哙带兵前去平叛燕王卢绾,樊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对刘邦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陛下百年之后图谋不轨,杀掉戚夫人和赵王满足。刘邦一听就火了,自己还没死呢,要是自己死了,戚夫人和儿子如意咋办?如果外戚当权,岂不是就连太子刘盈也朝不保夕?戚夫人危矣!赵隐王如意危矣!太子刘盈危矣!刘氏江山危矣!杀!杀!杀!只要杀掉带兵的武将,刘氏的江山才不会被颠覆!

奉命前去替换并诛杀樊哙的陈平、周勃没有诛杀樊哙,他们选择了将樊哙押解回京。在陈平押樊哙回京的途中,刘邦逝世了,回到京城后,吕后就赦免了樊哙。

众叛亲离的汉高祖刘邦,在抑郁惊恐中的走向了他人生的终点。“白马之盟”成了刘邦生命最后八年疯狂杀戮的最佳注脚。一代枭雄临死也是纵横捭阖,安排下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诸多棋子。他再也无法保护他的戚夫人和儿子如意,等同于临死默认了吕后和太子对戚夫人和如意的杀戮。但是他殚精竭虑埋下的棋子最终如他所愿的肃清了吕氏外戚,让刘氏江山代代相传,一句“此後亦非而所知也”成了吕后无法逾越的宿命。

刘邦驾崩之后,吕后诛杀戚夫人、赵隐王如意,连刘友、刘恢、刘建三个皇子也被杀。

公元前189年,刘邦死后第六年老臣樊哙逝世。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陈平、周勃尽诛吕氏外戚,诛樊哙妻吕媭,嫡子樊伉。


南柯

秦末汉初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时代,很难想象当时一位年近五十的小小亭长最后竟然成了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而且从起兵抗秦到巩固统治期间,他微贱之时的老友竟然也纷纷进行了蜕变,成为国之柱石。其中就有一位特色鲜明的人物——樊哙。

鸿门救主

樊哙画像

樊哙本来是沛县的一位狗屠,后来跟随刘邦起兵,早期曾经屡立战功,爵位也随之得到晋升。在公元前206年,著名的“鸿门宴”上演。在这场充满杀机的宴会上,樊哙表现出来的却不单单是一个鲁莽武将的形象——在得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后,他闯入营帐之中,对着项羽慷慨陈词,让项羽完全没有反驳的机会。当刘邦终于有机会脱身,却在犹豫要不要对项羽告辞之时,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其刚毅果断可见一斑,而刘邦最终也因为他的护卫而安全脱身。

亲密战友

汉高祖刘邦

在随后的楚汉争霸中,樊哙多次建立功勋,并参与了最终的消灭项羽之战。汉朝建立之后,他又跟随刘邦平定臧荼叛乱、俘虏韩信,随后被封为舞阳侯,并且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嬃为妻,“故其比诸将最亲”。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樊哙也比别的大臣更加敢于直言,当年黥布造反的时候刘邦曾经中箭受重伤,不接见任何大臣。只有樊哙敢于呵斥刘邦宫中的侍卫,闯入刘邦寝宫,却看见刘邦正躺在一个太监的腿上休息。樊哙直言:“当年咱从丰沛带着百十人起兵,一直打下整个天下,那是多么牛X,坐稳江山之后,又是多么颓废!你现在病了,我们都非常担心你,没想到你谁也不见,却躺在一个太监腿上享受,你忘了秦国太监赵高干的好事了吗?”刘邦听了之后,笑着坐起来,才开始视朝。

燕王谋反

西汉版图

然而,晚年的刘邦猜疑心却越来越重,像每个开国皇帝一样,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死后,儿子无法驾驭曾经跟随自己打江山的这些人杰。所以,韩信、黥布、彭越等不世出的将才都一个个冤死,随后,非刘姓的诸侯王只剩下了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臣二人。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在同一条小巷子里出生,可以说是刘邦最铁的兄弟,所以即便是从未立下什么功劳,仍然被封为诸侯王。但是这家伙并不聪明,他听从谋士的建议,养寇自重,最终被人告发谋反。刘邦震怒不已,他先把儿子刘建封为燕王,同时派樊哙出兵讨伐。

立斩哙头!

樊哙雕塑

也许是因为性子耿直所致,樊哙在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他刚刚出征,就有小人进谗言,说樊哙等着陛下驾崩之后要杀了戚夫人以及赵王刘如意呢!刘邦听了之后大怒——因为众臣的反对,他没能立刘如意为太子,同时又非常了解“铁娘子”吕雉的性格,此时重病的他最担心的就是爱妃爱子的性命!作为吕后的妹夫,樊哙铁板钉钉的是“吕党”,为了保护那可怜的娘俩,必须将樊哙铲除!于是,他采用了陈平的计策,派陈平与周勃一起追赶樊哙,并下令:“(陈)平至军中,立斩(樊)哙头!”

陈平用计

陈平雕塑

上篇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分析为何陈平没能入选“汉初三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比于张良,陈平格局狭小,是个喜欢用阴谋诡计的老滑头。虽然是他建议刘邦让周勃接手樊哙的军队,但是他到了樊哙军营之后,却没有“立斩哙头”,而是将樊哙俘虏,缓缓地回到长安。因为他知道樊哙与刘邦、吕后的关系,而且刘邦要求斩杀樊哙也属于头脑发热,如果他真的那么干了,就太天真而且可能会大祸临头了,于是他选择把樊哙带回都城,交给皇帝亲自处理。

而陈平一行抵达长安时,刘邦已经驾崩了,吕后成为大汉帝国的实际执政者,樊哙自然就立即得到了赦免。


国史通论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樊哙斥项羽

Δ鸿门宴 樊哙

鸿门宴当中,若不是樊哙强闯营帐,刘邦当时必死无疑。樊哙早年是屠夫,卖狗肉出身。刘邦刚刚起义的时候,樊哙就已经跟随他。后来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则娶了吕鬚,成了刘邦的妹夫。两人的关系可想而知,可以说刘邦的天下有樊哙的功劳,而刘邦为何杀他?

如果说刘邦杀樊哙,就不得不提卢绾。他是刘邦的发小,早就跟随刘邦东征西战,与刘邦关系不用多赘述。按理说三人应该是好兄弟,然而事与愿违。刘邦称帝后剿灭异姓王,之后封卢绾为燕王。而在刘邦平定陈豨叛乱时,卢绾与匈奴有过联系。刘邦招他回话,他托病不敢前去,刘邦看在两人关系上不了了之。

Δ卢绾

后来刘邦重病,吕后掌握国家大权。卢绾这时候说了吕后坏话,经人传到刘邦耳中。刘邦得知后非常生气,相信了卢绾叛乱的事情,便派遣樊哙前去攻打他。之后刘邦带兵去攻打英布,被一支流矢射中,旧病复发。史书上记载“疾甚”,可见刘邦当时快要死了。

刘邦躺在病榻之上,又有人传言。说樊哙与吕后试图勾结,只要刘邦一死,就联合吕后杀了赵王如意和戚夫人。当时刘邦已经病入膏肓,连自己的发小卢绾都已经叛乱,樊哙有什么不可能哪?他也没有考证究竟是不是真的,就让周勃前去替代樊哙平乱,掌军后就把樊哙杀了。


与周勃一同前往的还有文官陈平,两人在路上合计:刘邦是一时糊涂,樊哙作为老将,还是吕后的妹夫。我们如果真的把他杀了,等到刘邦消过气,我们定然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两人便准备,只是把樊哙绑回来,交给刘帮自己处理。

把樊哙绑了后,还在回长安的路上,就传来刘邦去世的消息,吕后是真正的开始掌权。刘平先行一步赶到长安,上演了一场哭死人话活人的故事。 实乃向吕后邀功,自己可没有动樊哙。


而吕后姐妹释放了樊哙,将他官复原职。凭借着几人的关系,樊哙得以寿终正寝。而卢绾本来带着几千人躲在边塞,本来是等刘邦病好之后谢罪,没想到刘邦已经去世,从此逃到匈奴。

所以刘邦是病傻了,谁都不敢相信。


史之策

刘邦要杀樊哙事出有因,后来发生的事也证明此举极有远见,刘邦亲征英布,借吕后之手杀了彭越韩信,三个战功最大的异姓王覆灭,又与众人立下白马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考虑到后人难以压住场面,换太子之事半途而止。


故意留下吕后压制众臣,遗命交代曹参,王陵,陈平为相,对吕后擅权有所感并有翻盘伏笔,对她说“而后非尔所知也”,“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对后事洞若观火,进退有序。

但到临死那一刻,突然想到一个致命漏洞,震惊之下立即补救:命陈平周勃马上持剑到前线军中斩杀樊哙。


史书记载说刘邦听了进言,说樊哙在他死后将对戚夫人母子不利,才起杀机,其实此论有疑点,戚夫人生死的关键点在吕后,不在樊哙,杀樊哙并不能保戚夫人母子安全。但是,杀樊哙才能保刘家天下安全,至少有樊哙存在,周勃等翻盘的机会便小了许多。(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樊哙是刘邦发小,屠狗出身,是吕后的妹夫,不折不扣的吕后党,鸿门宴上救刘邦,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战功累累,悍勇善战,在军中威望极高,此人若在,陈平周勃之流难以入主军队,“安汉者必勃也”有可能成不了预言,有成为笑柄的危险。基于此,刘邦才狠下杀心,可惜死之将至,吕后将掌权,陈平周勃不敢执行,樊哙生还。


后来诸吕横行,老臣受压制,敢怒不敢言,陈平周勃虚与委蛇,吕后临朝安坐无忧,一是吕后本人魄力,另一因是樊哙坐镇军队,无懈可击。樊哙逝世后,周勃当了太尉,才有后来进北军左袒夺军权,诛灭诸吕复兴刘氏。


南方鹏

刘邦平定天下在未央宫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品评汉之三杰的一番感慨,可说是真心实意情真意切的,因为想到从此可以不用风餐露宿、血雨腥风、出生入死,心情的愉悦加上豪爽的秉性,此时他对陪伴他建功立业的文臣武将的感激是真诚的,封赏也是恰如其分的,对处处维护他的连襟樊哙也是亲密无间,君臣相得。

但是随着异姓王的陆续反叛,特别是韩信,彭越,英布三王的先后被诛,让刘邦内心对异姓诸侯王的忠诚产生了严重怀疑,本来对君臣不能善始善终还是有遗憾和痛惜的,随着戚夫人为赵王如意争夺嫡位与吕后及太子刘盈的明争暗斗白曰化,刘邦健康每况愈下,心爱如意但众臣及商山四皓支持太子,夺嫡之时必是政局大乱之时,焦头烂额之下刘邦开始焦燥易怒,甚至御医诊病安慰之语也能引起刘邦的大骂,为了刘如意在自己身后的生命安全,他开始计划翦除可能威胁刘如意安全的臣子,吕后妹夫樊哙无疑是站在太子身后那个无声而巨大的靠山,但想到鸿门宴樊哙的冲中军帐抢白项羽解救自己的奋不顾身,未央宫内跪泣御榻前希望自己振作的恳切,刘邦心中未泯的温情化作两行热泪流下来,犹豫之间,传来燕王卢绾造反的消息,听到连自己童年一起长大亲如弟兄心心相印的卢绾也造反,刘邦的愤怒达到顶点,这时对友谊的信仰彻底崩溃,他决心起用樊哙征讨卢绾有二层意思,相当于驱虎逐狼之计,一是让这两位昔日战友加兄弟疆场厮杀,两败俱伤,二是樊哙忠于自己却不会爱护照顾太子的竞争者如意,一旦山陵崩塌,戚夫人母子绝不是吕后的对手,何况刘盈的姨夫,所以这时刘邦心中对樊哙只剩政治的算计了,樊哙出征后捷报频传,被误会的卢绾无以自明只能遁入匈奴避祸,此时刘邦己病势不起,急下诏书派周勃,陈平赴樊哙军中斩杀樊哙以助刘如意的最后一臂之力,幸好陈平处置灵活是监押槛送回长安,保住了樊哙的命。

樊哙这次的遭遇让他一定伤心不己,他肯定怎么也想不到豁达豪迈的被自己赴汤蹈火保护的刘邦对自己猜忌如此之深,不多久也被刘邦无情的最后决定折磨得郁郁而终了。


我是蛋疼哥

历史上面是记载樊哙在率领大军去围剿燕王卢琯时候,路上骂的刘邦一句坏话,然后刘邦听见了,认为这个臭小子跟我作对,然后命令陈平还有周勃两个人带着自己的旨意把他抓过来。周勃率领大军去平叛,陈平你就杀了樊哙,拿他的脑袋到我面前。

关于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实际上陈平自己当时跟周勃解释的时候就说出来原因。

陈平说,刘邦现在生病,脑子有些糊涂,现在他说要杀樊哙,指不准哪天他改主意说不要杀樊哙,咱们这不是去当一回恶人吗?并且樊哙与吕后是连襟,刘邦再过几天就要嗝屁了,咱如果这时候杀了樊哙,得罪了吕后,我们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小鞋穿吗?

事实上,陈平说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刘邦这个时候脑子有点糊涂,刘邦晚年的时候跟九江王英布爆发战争,虽然平叛成功,但是也在两军阵前受剑重伤,回到都城以后一病不起!整个人就瘫在床上,最后听到樊哙骂他,都没力气爬起来了,由此可见,这个时候刘邦病情致严重,而且在陈平抓了樊哙想要回来的时候,刘邦已经病死了。

人在生病状态之下是容易出现脑子有点儿供血不足,这个时候,大多数人肯定是不要管理任何事情了,自己一个人安心养病,但是刘邦是天子,任何事情都得询问他的意见,正好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卢琯这个曾经刘邦最信任的人,最喜欢的一个人。曾经刘邦的发小叛变了!

这个时候刘邦手底下信任的人并不多,但是樊哙就是其中一个,他立刻命令樊哙率领大军前去平叛,赶紧抓时间,不过估摸着刚刚把樊哙的大军派出去,刘邦立刻响起来烦会不也是曾经的发小吗?我也是曾经自己最好的伙伴吗?前车之鉴,有人已经叛变了,这个时候我再让他率领大军出去,我的江山还要不要了?

好巧不巧,有人跑到刘邦面前打报告说樊哙走的时候说你赶紧去死,刘邦这个时候就不乐意了,好哇,一个都是白眼狼!并且这个时候刘邦也清楚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大限之日将近,人在那个时候都是自己有感觉的。

那么……杀?然后陈平跟周勃带着命令就出去了,事实上面只要跟刘邦比较亲近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个命令,估摸着就是刘邦脑子糊涂的时候,一时义愤填膺,然后发出来了一道糊涂命令,说不准刘邦已经开始反悔了。

有人说刘邦干这件事情是为了防范吕后,但事实上这一点并不可能。

刘邦做这件事情无论如何,吕后肯定知道,平白无故朝廷里面少了两位大臣,你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难道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稍微和宫廷里的太监打听就知道这两位大臣是去杀樊哙了,吕后为什么不阻止?

有一个问题,是我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情,陈平这个人,谁给的胆子,让他不杀樊哙!

无论是谁身处他那个境地,我们都知道刘邦这个时候脑子糊涂了。如果说陈平带着一个活蹦乱跳的樊哙,跑到刘邦面前。刘邦如果这个时候硬是要杀樊哙的话,陈平必死无疑,陈平这个人素来喜欢揣摩主子的意思。不管刘邦这个时候有没有脑子,陈平都应该清楚。放了樊哙再把樊哙带到刘邦面前,自己必死无疑。

有人会说,这个时候不是能够劝刘邦吗,事实上这个时候刘邦谁的意见都听不下去,否则不会下这个命令,没有人去阻止刘邦,因为此时刘邦手里现在沾满了功臣的鲜血,你敢有一句废话,你就和樊哙一样,陈平更加不应该这么做!

但是翻开《史记》,我们会发现陈平这个人最后还是大步流星的,朝着都城,带着樊哙过去了,他好像有什么保命的底牌!谁?吕后!

并且在这之后没多久,(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朝廷的命令直接发到了中途还在行进的关押樊哙的队伍里面,告诉队伍的队长把樊哙给放掉,这一切就好像被人事先设定的时间一样。

吕后的妹妹当时一天到晚要求他姐姐杀掉陈平,但是吕后一直都没同意,并且笑她妹妹说气量太小,并且陈平在这之后一直平步青云,虽然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利,但是官职一直只高不低。为什么?

陈平是帮吕后的,而且这一切肯定是已经计划好的,陈平忽悠周勃,从他的手里面拉走樊哙一条命,以后,然后再把他带到京城的路上有吕后派出另一拨人接应樊哙,但是这样会不大不小的,惹得樊哙不高兴,所以在半路上听说刘邦已经死掉的时候,立刻回到刘邦的坟前,为的就是告诉吕后说咱们俩之间做的那点协议不能够因为你单方面的否决掉,顺便离这只爆发的狮子远一点儿,樊哙如果松绑,第一时间肯定是拽着陈平的领子说,你小子干嘛抓我。

如果说这一切设想成立的话,吕后和陈平在出发之前,甚至有过一段小小的谋划,那么刘邦想要杀掉樊哙减除吕后羽翼,这一点就根本就不存在。

真要有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得躲着吕后 并且要派出两个执行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你命令的人,而不是像陈平这样的老油条。

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不是吕后授意的,陈平都就下了樊哙一条命,由此可见,对于这个命令执行程度之低,很有可能。刘邦就只说了一句话,然后就让这两人滚蛋了,证明了刘邦对于这条命令也只不过是随口说说,更别提它带有其他的含义。

所以刘邦发布这条命令,纯粹是脑子糊涂,并不带有一种对付吕后的意思。


漩涡鸣人yy

樊哙是刘邦阵营里的重要人物,我们来看看樊哙的重要事迹。

鸿门宴

刘邦率先进入咸阳城,接受了秦子婴的投降,有人就劝说刘邦把守函谷关,把项羽挡在关外,刘邦听从了这个意见,项羽被挡在外面,十分生气,就派英布攻破了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跟项羽说,刘邦想要称汉中王呀,所以把你挡在外面。

项羽十分生气,范增也劝说项羽进攻刘邦,当时项羽有部队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部队。项伯呢,是张良的生死之交,就偷偷的去劝张良逃走,张良说,他不能自己逃走,就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大吃一惊,就去见了项伯,结成了儿女亲家。

项伯就回去跟项羽解释,刘邦呢,就带人去赴鸿门宴,期间就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就跑出去告诉了樊哙,樊哙就冲了进去,项羽就问这个人是谁,张良说,这个是刘邦的保镖樊哙,项羽就赐樊哙一杯酒和一条大猪腿。

樊哙很快就吃完了,项羽说,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大声的斥责项羽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喝什么酒呢,刘邦先入咸阳,就是在等项王进来的,而项王却误听小人之言,与刘邦不和,我怕天下人会怀疑项王呀。

项羽无话可说,刘邦就乘机上厕所然后逃走了,樊哙一路护送,所以樊哙的出现十分的重要,如果没有樊哙对项羽的斥责,让项羽突然醒悟,那么项羽有可能在范增的说服下杀掉刘邦,所以说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一点也不错。

战攻累累

樊哙一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在整个楚汉战争战功极多,还在后面的平叛之中也是战功不断,被封为舞阳君,食邑五千四百户,有如下战功:打败七支队伍,攻下五个城,平定六个郡五十二个县,丞相一人,将军十一人,将官十一人。

樊哙还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还生了一个儿子樊伉,跟刘邦是连襟亲戚关系,自然十分亲近。

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

刘邦平定了英布之叛回来,就病倒了,又听说燕王卢绾叛变了,就派当时的相国樊哙去征伐,樊哙出发之后,有人就刘邦说,樊哙跟吕后勾结在一起,就等你死之后,行不轨之事,当时刘邦不喜欢吕后干预朝政,听说樊哙跟吕后勾结在一起,就非常的生气。另外刘邦很喜欢戚夫人和刘如意,不喜欢吕后和刘盈。

刘邦就派陈平带着周勃去樊哙的大营,用周勃代替樊哙,把樊哙的人头拿回来,陈平与周勃就商量说,樊哙毕竟是刘邦的老部下,而且还是皇亲国戚,刘邦现在是气头上,回头后悔了,到时候要找我们算账的。

而且,刘邦现在病得那么重,吕后肯定会在刘邦面前说我们的坏话,那到时候,千错万错都是我们的错。周勃也着急了,问陈平怎么办,难道放了?陈平说,放肯定是不能放的,要不这样,我们不要杀樊哙,把人带回来,让刘邦到时候自己决定!

陈平就把樊哙带回去,走到半途当中,刘邦刚好病故了,吕后一听到樊哙没死,就高兴,就把樊哙给放了,也没有陈平怎么样!


历史简单说

晚年刘邦因病缠身,自知日暮西山,时日无多。当时的朝廷,吕雉扰政,她的妹夫樊哙又在平燕王卢琯叛乱中得以手握重兵。

刘邦越发觉得自己死后,自己的爱妾戚夫人与爱子刘如意将遭受迫害,于是计上心来,做出了如下安排。


托孤周昌。

周昌虽然在立吕雉儿子刘盈为太子上不留余力,但是到底他是奔着纲常立嫡长子去的,属于中正派,刘邦觉得他在吕雉那里是行得通的,把刘如意交给他安全。

斩杀外戚重将樊哙。

刘邦想到,单凭吕雉力量,还不至于把汉朝弄得天翻地覆轻易地从周昌的手下杀人。但是她的妹夫樊哙却有与她勾结篡夺朝政的可能,樊哙有这个动机,也有这个能力,留着樊哙不过是给自己心爱的戚夫人与如意送去一把砍头刀罢了。

于是他马上让陈平持符节去见樊哙,让大将周勃暗中追随,伺机拿下樊哙,砍了头提给他。只是两人偷奸耍滑,觉得刘邦死只是时间问题,你是痛快了,我们砍了樊哙,哥俩最终免不了被吕雉秋后算账,步韩信后尘,于是抓了樊哙后便商议押着樊哙去见刘邦比较稳妥,要怎么杀随你,与哥俩无关。可惜两人还没见到刘邦,刘邦就一命呜呼了,于是两人将计就计,佯装哭灵,却把话间接告诉了吕雉樊哙没死。

可惜的是,刘邦的构想,没一个实现的,戚夫人最终被吕雉做了人彘,刘如意被迫害而死。

无法护佑自己心爱之人的周全,到底是身为帝王的刘邦的幸还是不幸?


不书公子

呵呵,这是刘邦的套路!刘邦在登基后最害怕一个人,总觉得这个人会反叛他。而这个人又有治国的能力,又有军队支持,对刘氏王朝威胁最大。但他又离不开这个人,或者离不开这个人所代表的文官集团。必须把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彻底割裂开。他先在封赏时把他捧为功臣之首,想要引起武将们的嫉妒,可惜没有成功。后来他想到一个主意,让这人去杀掉自己最好的朋友,武将中的首领――韩信。于是计谋成功!萧何从此背上了沉重的枷锁,还要辅佐惠帝,三年后病死!这个歹毒的计谋估计最初不是刘邦的主意,而是吕後的策略。因为吕後知道萧何的才能,而对韩信是没有控制手段的。借机杀掉韩信,又逼的萧何不得不帮自己。吕後是这次事件的最大利益获得者。

刘邦在韩信死后,应该发现这个计谋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是吕後。看到了吕後势力的强大,那么就必须打压吕後集团。首要就是杀掉樊哙!为什么要让陈平去呢?还记得刘邦的病榻问相吗?刘邦对陈平的评价是有计谋但不能决断。所以在他上面加了个王陵,而王陵绝对不是吕後集团的。让陈平杀樊哙,主要是防止陈平和吕後集团的联合。如果计谋得逞,吕後就有了强有力的制约。因为萧何不会真心和吕後结盟。曹参一直在外地,和吕後不是同路人。王陵和陈平的结合,可以保住自己的几个儿子,因为王陵耿直有原则,陈平聪明有计谋,两个人可以极大的制约吕後。唯一的问题是要把陈平和吕後彻底的割裂开。就像把萧何和武将们彻底割裂开一样。所以他要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但陈平确实没有决断力,不敢杀樊哙。而刘邦的死救了樊哙,却害了自己几个儿子。陈平辅佐了吕後,把王陵架空,没有底线的扶持吕氏外戚,使大汉王朝差点就只有二代。后来剿灭吕氏外戚也是因为自己大权旁落,所以联合周勃恢复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