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這就是老人們口中曾經的北京(翻天覆地的變化)

1949年,中國當代史一個分水嶺式的紀年。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決定把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鑑往是為知今,回顧意在前瞻。

30年前,壯闊跌宕的歷程。我們從照片上還原歷史,以小見大地反映那個年代是如何改變了一個貧窮落後的古老國家,對歷史的一份恭謹。

今天,重新解讀這些紅色記憶,不僅能幫助人們瞭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而且對深刻理解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懲治腐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踐行“八榮八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一系建黨治國方略,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950年,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

1950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1年,北京新中國第一代電臺播音員。

1953年,北京街頭,毛澤東散步。

1953年,北京街頭自行車運動員。

1953年2月,北京東單食品廠的早點生意。

1950年代,北京西單路口,老北京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1953年,彭德懷和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後草坪。

1956年,北京小提琴家馬思聰。

1956年的春節,北京房山縣的村民圍坐在一起,第一次聽收音機裡

1956年,一位音樂家的妻子在北京自家花園裡。

1956年6月1日,歡慶六一兒童節上的北京文工團主持人。

1956年,北京天安門前的少先隊員。

1956年,北京市豐臺東管頭鄉農民報名參加農業合作社。

1956 年,北京哈金斯透過酒店房間窗口拍到的街頭景像。

1956年,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照片。

1956年,北京夯實路基的築路工人。

1956年冬天,天安門廣場。

1956年6月,一位軍官與她的女兒在北京飯店慶祝六一兒童節。

1956年,北京街頭賣金魚的商販。

1957年,北京,93歲的齊白石。

1957年,北京街上三個小孩。

1957年,北京大學,未名湖上滑冰。

1957年,北京街頭拍照。

1957年冬,北京王府井,一位的貴族。

1958年,北京紡織廠幼兒園。

1958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民兵。

1958年,北京農機展覽會。

1958年9月2日,新中國第一座國家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北京電視臺開始對首都地區播出節目。

1958年5月,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

1958年,北京作為“大躍進”成果之一的微型汽車。

1958年,北京新街口南大街,路上行駛的還是有軌電車。

1958年春節,北京市宣武區留學路副食品商店出動流動售貨車為居民服務。

1959年9月,剛剛建成的國慶獻禮工程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1959年,天安們廣場,沙塵暴下的的孩子們。

1959年9月13日,北京工人體育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入場式。

1960年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春節環城賽跑從天安門廣場開始。

1960年,北京街道工廠副廠長。

1961年,北京東單路口。

1962年,北京方巾巷。

1965年,北大宿舍裡織毛衣的學生。

1966年,北京,學生大串聯到盧溝橋,前隊的學生在橋上寫字給後隊提示方向。

1966年,天安門廣場,教唱語錄歌。

1966年,北京"東交民巷"被改名為"反帝路"。

1970年,清華大學歡迎工農兵新學員入學。

1970年代,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自行車上掛滿了蟈蟈籠子。

1971年,國慶大遊行。

1971年,北京頤和園休息閒聊的市民。

1971年5月1日,天安門廣場,紅衛兵舞蹈表演。

1972年,北京宣傳畫商店 。

1972年,北京街上行人。

1972年,北京大街上的標語。

1972年,北京大學。

1972年,北大校園。

1973年9月,天安門廣場的紅衛兵。

1970年代,天安門廣場上賣蘿蔔的小販。

1973年9月,北京故宮,坐在路邊帶孩子的遊客。

1976年,北京居民房屋的入口處,玩耍的孩子。

1976年,北京正陽門箭樓。

1976年,北京街頭一位媽媽將孩子和煤氣罐放在兒童車內,推著飛快前進。

1977年春天,北京,前門東大街上的行人。

1977年5月1日,北京一戶人家的門口。

1976年11月24日,首都各界代表共八千人參加了毛主席紀念堂奠基儀式。

1978年,北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