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莊兄1900
首先更正一下,截止2017年底,印度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2.96億,接近13億,距離我們2017年底的人口數量(13.84億)只差不到1億。
其實有很多人好奇,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1/3,卻幾乎養活著和中國一樣多的人口,他們怎麼做到的呢?我覺得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多,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但是耕地面積卻達到了153.5萬平方公里,佔了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是全世界耕地面積第二位的國家,最多的是美國,為166萬平方公里,而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耕地面積卻只有150萬平方公里,還沒有印度多。
民以食為天,而食物則來自於耕地,所以耕地越多,養活的人口也就越多,印度的土地比中國還多,當然是可以養活和中國差不多的人口的。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印度的耕地土地肥沃,可以兩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印度的國土大部分處於熱帶,一部分處於亞熱帶,農作物可以做到一年兩熟和一年三熟,不像我國有些耕地只能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那麼這樣一來,印度的土地每年的產出也是比我國要多的,而且印度大部分耕地降雨量充沛,而且陽光照射強烈,植被茂密,這使得印度的土地都非常肥沃,這樣又增加了土地的糧食產出量,而且,農業方面的投入不用太大就可以做到。
從這些方面來看,印度的土地糧食產出量甚至可以比我國高出一截(我國採用精耕細作的方式,加上農民的勤奮,所以我們才成為世界農業第一大國),這也是印度這個國家雖然貧困人口很多,卻沒有捱餓者的原因。
第三點就是印度農民對自己的生活條件要求不高,我們都知道這樣一種現象,就是過慣了苦日子的人突然有錢了,一時之間他也不會花太多,因為他以前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過慣了那種日子,對生活條件的改善沒有過分的要求,如果他的生活一直處於沒有錢也能生活的狀態,那麼他也能安分守己的過日子。印度農民的數量佔國民人口的80%,這一部分人就對生活條件要求不高,現在的印度農民和中國農民對生活的要求其實很不一樣,在印度的鄉間,可以看到很多路邊的簡易的草棚,你可能無法想象印度農民大多一直都是那樣的生活,但過慣了那種日子的人,並不覺得那樣有什麼不好,很多人的觀念中認為只要有口吃的就行了,雖然目前他們的生活條件也都在快速的改變,但是他們並沒有少生孩子減少人口以改善生活條件的觀念,並且他們也認為那種觀念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所以豐富的耕地資源,肥沃的土地,以及高效的糧食產出量,保證了印度人口規模的食物來源,加上很低的生活條件就可以生存,共同形成了印度國土相對較少卻人口很多的原因。
科普大世界
大家還別看不起印度,在農業種植優勢上面,印度可是明顯領先於中國的,這一點,我們必要要承認!
但是印度卻把一手農業的好牌打的稀爛!
中國真的地大物博麼?
想必很多人和筆者一樣,自打上學以來就被灌輸一個思想那就是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可以說是地大物博!
至於說前兩個詞,筆者無話可說,畢竟中國確確實實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和整體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的物產!但是後面那一個詞——地大物博我並不能夠完全贊同,因為中國只能算是國土面積廣闊,但是在耕地面積上,真的很一般!和我們的“老朋友”印度來比較的話,都比不上!
筆者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耕地面積為20億畝多一點,在世界上僅僅位列第三,排在我們前列的分別是美國和印度!
印度耕地面積佔國土比世界第一!遠超中國!
雖然印度在國土面積上比中國少的多,但是在耕地面積上卻比中國要高!
數據顯示,印度耕地面積約佔總國土面積的51.61%,在世界主要大國中高居第一,僅次於孟加拉的58%和烏克蘭的55%,這一點是遠高於中國!和中國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較少不一樣,印度國土面積中平原面積廣闊且集中!
說句羨慕嫉妒的話,印度的耕地面積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印度糧食產量低,人們吃不飽!
而且,印度氣候宜人降水充沛,適宜種植水稻,但是即便如此,印度水稻的平均產量遠不及中國!印度每年的糧食總產量也是遠不及中國!而且還要拿出大量的糧食出口來換取外匯!
2017年,印度人均糧食消費量大概是中國的一半左右!而且印度現在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
印度人在糧食上算是拿了一手好牌卻打的稀巴爛。
鍾情三農
印度可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大40%,而且大部分是一年三熟到四熟,怎麼養不活12億人?
中國國土雖大,大部分都是沙漠草原和山地,可耕地數量並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年二熟和三熟的。
就這樣印度的糧食產量還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二。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印度土地只有中國的1/3,為什麼能養活12億人?
老胡侃三農
事實上,印度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擁有多達1.43億公頃的耕地面積,佔世界10%的可耕地;印度80%的人口都是農民,人均佔有耕地為0.16公頃,約為我國的兩倍。目前,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小麥和大米生產國,是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巴西的世界第四大粗糧生產國,在過去10年中,農業年均增長速度為2%。
1、優越自然條件有利於印度發展農業
從自然條件來說,印度的地形、地勢沒有我國複雜,平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3%,可耕地面積大。印度的恆河流域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半島多屬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光熱、水資源條件比較有利。而且,境內土壤肥沃,平原分佈有大面積的衝擊土和熱帶黑土。
2、印度主要種植糧食作物
另外,印度農業生產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又以糧食作物為主。種植業內部結構是:糧食產值佔種植業總產值的48.3%,能有這樣的結果取決於印度推行了農業全面發展的政策,1977年,印度政府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小工業和農村工業的發展方針,推行農村綜合發展計劃。
3、印度政府大力發展農業
1990年代以後,印度加快了經濟改革的步伐,加強了農業基礎產業地位。1999 ~2000年糧食產量增加到2. 4億噸,畜牧業、林業、漁業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印度極其重視農業還可以從它補貼農業的政策看出。
4、印度不僅補貼農業,而且還控制價格
價格補貼是支撐印度農業生產的基點,糧食價格補貼主要是經營補貼和緩衝庫存補貼。價格補貼的對象主要是小麥、大米、玉米等糧食作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實現糧食基本自給之後,價格補貼的對象逐漸擴大到黃麻、大豆、油料等20多種農產品。
印度每年還根據生產成本、市場價格趨勢、供求關係等因素,確定最低支持價格。印度糧食公司負責收購糧食,並且根據“低於貧困線”和“高於貧困線”這2類人的數量情況將糧食分配給各個邦,確保貧民能夠吃上糧食。
5、印度對農業實施保護
除對農業提供財政支持外,印度還對農業實施全面控制,保護國內農業不受國際競爭的影響,從而大大促使農業發展迅速,並且保持了較高的糧食自給率。20世紀80年代,印度開始基本實現食用糧食自給,農業政策還催生了“綠色革命”,使得水稻單產增加了2倍,小麥單產增加了3倍。
儘管農業在印度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於耕地更多集中在高種姓人群手裡,即大農和富農,67%的農民持有的農田不到1公頃,致使印度的農業發展潛力有限,只能滿足國內的基本需求,而不能做到像中國一樣實施農業市場化。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多更專業的解讀!金十數據
印度的人口數量僅僅比中國少一點,也有12億左右的人口,但是其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1/3,國土面積不在於有多大,俄羅斯面積大,但是可能連中國的一半人養活都費勁。因為,印度所在的地理位置比較靠南,基本上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作物面積基本上可以一年2-3熟製為主。印度人的食糖消費量比較大,食糖可以解決人類大部分的能量需求,而且印度人的食物也不是完全自給自足的,每年也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油脂,這有點和中國一樣,印度利用自己有限的土地生產自己的優勢作物,同時進口自己所需要的非優勢農產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從而能夠養活了這麼多的印度人,這就和過去在外國人誇中國利用7億畝耕地養活了13億中國人一樣。結構性的供需不平衡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比較常見,世界上除了幾個大糧食主產國外,基本上沒有多少其他國家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
布瑞克農業數據
題主的真正意思是說:國土面積越大,可種糧食的地方也越多,養活的人就越多。
這個邏輯是錯誤的。
首先,國土面積大,耕地面積不一定大: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多平原,耕地面積153.5萬平方公里,約合1.7億公頃,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多山地,耕地面積只有1.21億公頃,相當於印度的71%。
印度用1.5倍於中國的耕地養活了相當於中國3/4的人口,沒有什麼奇特之處。
其次,一個國家如何養活人,養活多少人,和模式有關,和國土面積無關,甚至和耕地面積無關。
有的國家靠自己種的糧食養活自己的人民;有的國家靠其它行業掙錢,再拿錢買糧食;有的國家吃肉多,吃糧少;有的國家吃素多,肉食少。
現在,讓我們透過印度人的階層背景、思想背景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看這個國家的生存模式:
一、階層背景
印度實行種姓制度,是一種歷史遺留下來的階層文化,分婆羅門和剎帝利髙種姓人,吠舍和首陀羅低種姓人以及排不上等級的賤民。
其中高種姓人佔10%,做祭祀、教育及行政等最體面的工作,有足夠養家的薪水,享受國家優厚的福利,過著現代化的優越生活;
低種姓人和賤民和佔90%,從事商業、農業和手工業等低層工作,以一年不足一千美元的收入掙扎在溫飽線上,過著貧困落後的生活,所以他們這一階層的生活狀態基本反應了印度的整個生存狀態。
二、思想背景
印度全國近13億人口,82%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教義同佛教一樣講求來世,認為今生的苦難都是上輩子的業力造成的,今生受夠苦難,就會獲得來世的幸福。
基於這種思想,印度底層人民沒有太多奢求,安心過簡樸的生活。
三、生產和生活
1、生產
印度是自己生產糧食養活自己的國家,8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採取傳統的耕作模式,靠天吃飯, 農民把三輪摩托車改裝成農耕機,輕輕鬆鬆犁地、播種,不必施化肥、農藥就能生產出足夠溫飽的糧食。
2、生活
印度糧食產量3億噸,是中國的一半,但印度人絕大多數是素食主義者,吃咖喱手抓飯;又少有人喝酒,釀酒糧食消耗少;
印度農民用秸稈喂牛,節省下大量糧食,糧食自給率達170%。這意味著印度可以出口糧食換錢。
印度底層人民尤其是賤民生活貧困,沒有住房,只得租房居住,有的甚至露宿街頭,以樹為家。
印度教和種姓制度的結合使印度階層固化,印度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平和安詳的,但同時也被貼上愚昧、懶散的標籤。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我們驚異於印度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時,也不得不感嘆印度這一古國對生態文明的傳承。
有書課堂
這個問題和每日糧油昨天回答的一道問題有點相似(詳見悟空問答:為什麼印度飢餓指數全球倒數,卻還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
首先我們看下中印兩國的地理面貌。印度的國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里,據世界第七位,但其平原佔到總國土面積的40%以上,約為120萬平方公里。此外,其境內的高原、山丘大部分海拔不到1000米,低矮而且平緩,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
而我國雖然比印度大,但平原面積還沒有印度多,僅有115萬平方公里,境內山地、高原面積接近600萬公頃,至於中國的名山那個不是地勢陡峭,而一個西藏高原就佔據了250萬平方公里,適宜種植的區域非常有限。
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印度比我國擁有更豐富的自然資源。
其次,就是題主所說的養活問題。印度確實是養活了12億、甚至13億的人口,但僅僅是養活。全球100多個國家中,印度的飢餓指數一直維持在100名左右——這可能也和印度特殊的社會種姓劃分有關,大部分貧窮人口得不到充足的食物。
與之對應的是,印度的糧食產量近年來大幅增產,但也僅為2億噸,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要出口,而我國目前糧食產量穩定在6億噸。
因此在這方面,我國的情況要絕對優於印度,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糧食不足,而是浪費嚴重。
第三,飲食結構的差異。印度以素食為主,這在糧食消耗方面是最為經濟的,而我國這幾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肉類消費快速增長,目前我國肉類消費約為人均60公斤,是全球消費均值的兩倍——俗話說,一斤肉五斤糧。
因此,目前我國糧食總產量是印度的3倍,但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加上浪費嚴重,目前我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以上就是真實的中印糧食消費對比,你可以說印度養活了12億,或者說13億人口,但通過對比你會對我國的糧食生產消費狀況有個更加清晰的認知:中國農業所取得成績絕對是舉世矚目的!
每日糧油
別忘了,印度的耕地面積是全世界第一的!
中國國土雖然比印度大三倍,但是,中國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和新疆的北疆農墾區。雲貴川鄂都是零星的小塊區域。中國的這些耕地總計加起來也沒有印度的耕地面積多啊。
心裝世界正能量
答:印度土地只有中國三分之一卻養活著12億人口的原因是印度所處地理位置上的自然環境優勢帶來的。綜合起來是耕地、亞熱帶氣候、水資源量、三個重要的方面。
中印基本國情對比中國:13.8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282公頃,人均0.101公頃。印度:13.3億人口,298萬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6億公頃,人均0.122公頃。1、印度耕地比我國有優勢
傳統意義上,平原地區能為一個國家提供更多優良耕地。
中國國土面積12%是平原,而印度國土面積的50%是平原。這一優勢使印度有耕地 24 億畝,人均耕地1.83畝,而我國只有18億畝耕地,人均耕地1.52畝不到。
耕地數量是一個國家能養活多少人口的基礎,顯然,印度可耕地比我國多。
2、印度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耕地一年可多熟
熱帶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終年高溫,印度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也就是說印度絕大部分耕地可全年耕種,一年可實現三熟或四熟。
我國氣候跨度大,50%地區耕只可一年一熟。
若按一年一熟為一個標準,每多熟一季,類同於耕地面積成倍增加,相對於我國,這一特點使印度的耕地面積橫向框算又多出十幾億畝。
3、印度水資源量比我國豐富
有耕地必須要有水才能耕種。
印度年降水量在1000~2 000 毫米之間,全國平均年降水量約1140 毫米左右。相當於我國最富庶的魚米之鄉的降雨量。
印度有 1/3 的國土是“乾旱地區”,但印度給“乾旱地區”定的標準足能把我們氣個半死——年均降水是 400 毫米,我國寧夏最溼潤的地方也只有300mm,淮河以南和江漢平原的中國魚米之鄉也只不過是700多毫米的降雨。
反觀我國,水資源相對匱乏、不均衡,屬缺水國家行列。有資料顯,若有水,光新疆就可多開墾出1億畝耕地。
還有兩點需要提一下
1、印度還有15%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的飢餓狀態,距離真正意義上的養活還有點距離。
2、中國平均每畝地年產量350 公斤左右,印度平均畝產只有不到 130 多公斤。
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發佈的2016全球飢餓指數中,印度排在第97位。在亞洲國家中排名比較靠後。
從糧食自足角度綜合來看
印度養活12億多人口,靠的是自然資源的優勢。
中國養活近14億人口,靠的是農業種植技術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