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我的艺术启蒙人刘冠娥老师

张继钢

(一)

读了一遍《我魂牵梦绕的寿安里小学宣传队》,已是泪流满面、感慨不已!一群20来岁的老师们和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们在向我招手,遥远的呼叫声使我管不住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风驰电掣般往回奔跑,穿越时空倒流的人生旅途——追回少年!

出发了:

北京

beijing

寿安里小学

shanxi

(北京、部队)

2015年——武警政治部(站)

2012年——解放军艺术学院(站)

2009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站)

2008年9月17日——北京残奥会闭幕式(站)

2008年9月6日——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站)

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站)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站)

2006年——总政宣传部(站)

200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为了正义与和平》(站)

2000年——诞生舞蹈《千手观音》(站)

1991年——总政歌舞团(站)

(北京、地方)

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站)

(太原)

1971年——山西省歌舞剧团(站)

(榆次)

1970年、1969年、1968年、1967年、1966年、1965年——寿安里小学(反修小学)(站)。

多么简朴的校园,我终于回来了!

这里的天空怎么如此纯净,纯净得令人感到陌生,天空下的人们怎么个个单纯,单纯得像个童话,童话里才有的内心安定和目光澄澈,单纯得令人可笑,像假的似的,像个脱离现实的乌托邦!

然而,不是假的,是真的,是特别真切的真!

这就是我们的少年——小地方、穷校舍、土操场、老槐树,半截铁轨的钟声,一方土墙的板报……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创造!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编词的、唱歌的、拉琴的、敲鼓的……

“不务正业”没有影响老师们的“榆次优秀教师”称号,“不干正事”的学生们学习成绩照样在各班名列前茅。一群“精神不正常”的老师天天哄着一群“疯疯癫癫”的学生,他们处在穷乡僻壤却“得山水之清气”!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却“极天地之大观”!

此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同班同学李长源的话:“在这里我懂得了生命之美,使我从那时起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明白了怎样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领袖,爱我们的学校和家园”!

(二)

我一入学就是寿安里小学86班班长,后来学校有了个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是83班班长张焕玲,她还是学校红少年主任,别看她年龄小,像个小大人,很严肃,经常摆出个干部派头对我们也敢指指点点,她和她们队员们在学校很受人关注,整天牛哄哄的,感觉高人一等。宣传队里除了83班有人,81班、84班、87班、88班都有人,我们86班没有,所以全班同学灰头土脸的,很憋屈不好受。学校放学都走空了,唯独他们留下搞活动,神气活现地好像学校是他们的,真令人“生厌”!每次看他们耀武扬威地演出,我总是斜着眼看,偶然听见坐在我旁边的同班同学“喋”两句凉话,心里很是欢喜……

创建宣传队的是年轻漂亮的刘冠娥老师,她根本就不注意我们,感到很无奈,心里也不舒坦。

机会来了,学校要搞文艺汇演。班主任冀振德老师督促我们要参加,我在一张旧报纸上找到一段对口词《毛泽东思想放光芒》,和同班同学乔远生开始背词编动作,越排越熟练,越排越感觉良好,其实我们心里知道——要火!

果然,火了!风头盖过了他们,从此吐了一口恶气,学校师生们都开始关注我们了,刘冠娥老师也开始关注我们了,使我初次尝到了“名人”的味道,我们冀老师和他的86班那个得意啊,这在我们班放学的队列歌声里就能听得出来,歌声比过去嘹亮多了!个头很高的班主任冀老师像个得意的牧羊人,不过他的“羊群”步伐整齐,口令震天响!

(三)

我们的排练教室是青砖灰瓦,外墙顶上书写着“念念不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醒目标语,外墙墙面的黑板报上彩色粉笔书画着:“鼓要打在点上,胡琴要拉在弦上;学习毛主席著作要落实在‘用’上”、“箩筐不能扣住海,美帝本性不能改”、“没有肮脏的工作,只有肮脏的思想”、“在思想上和‘我’字斗,在工作上和‘难’字斗,在作风上和‘懒’字斗”……

教室里的墙面是雪白的,教室里的砖地是瓦亮的,连每一条砖缝都“抠哧”的坑坑洼洼。墙角上并排着两个立式旧书柜,里面放着锣、鼓、镲、快板、竹笛、红绸、服装和化妆油彩盒,最贵的乐器是刘冠娥老师、赵佑安老师和冀振德老师用的手风琴和扬琴,最醒目的是立在墙角的印着“反修学校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旗,最得意的荣誉在墙上——各种晋中的榆次的奖状、锦旗!

(四)

没几天我就当了宣传队的队长,说一不二的派头、极端认真的态度、充满理想的情怀、追求卓越的信念,都是从负责我们宣传队的刘冠娥老师身上学来的。不知是谁讲过的话:“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英雄”,那么,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有几位高大的英雄,他们是刘冠娥老师、赵佑安老师和冀振德老师!是他们为我们打开了“天窗”,开阔了眼界,播种了信仰,奠基了梦想!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唱歌、跳舞、对口词、三句半,教会了我们阅读、写作、背诗、朗诵,教会了我们创作短剧、组织排练,还教会了我们管理队伍、热爱团队,教会了我们融入社会、树立形象,教会了我们正直、善良、尊师、爱幼、勤奋、好学、勇敢、无畏!

所以:

我们无论去哪里演出都会服装整洁,队列整齐,不仅举着队旗背着道具还不忘记担着箩筐,例如,在五一大楼门前的广场上表演完,返回学校的路上会把马路上的马粪清扫干净——这叫“拾粪”;

下午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抓紧时间排练,而后以“学雷锋小组”为单位去火车站做好事,看见哪位旅客的行李多就帮着扛行李,直至把他送回家——这叫“接站”;

几个人相跟着站在马路边一边背“老三篇”一边观察,看见老人走来就会争先恐后地扶老人过马路——这叫“扶老”;

偶然看到比自己年龄小的抑或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吵架斗殴,就会主动过去劝解——这叫“执勤”。

过去不明白,现在懂了,这些举动在西方称作“义工”,在中国称作“志愿者”。我深信,10岁左右的金色少年是人生价值观的黄金培育期!

我五十年前的老师们啊,你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你们为我们这一代人点燃了照亮一生的灯啊!站在世俗的位置上看,你们无足轻重;站在美的位置上看,你们无比崇高!

王国维先生在《文学与教育》一书中说过:“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

司马光说得好:“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啊!

(五)

从那以后,我们俨然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看门房的刘大爷最早迎接的学生是我们,因为要练早功,要集体压腿踢腿劈叉下腰,最晚送走的学生也是我们。

从天黑到天亮,从天亮到天黑,空荡荡的操场可真美啊,朦胧中的学校充满了诗意!唱歌的喊一嗓子都有回音,跳舞的没有镜子却有月光的影子映照……

偶然在远处的树下,隐约看见有两个人走走停停,我们年纪虽小,但懂得,那两位老师相爱了。他俩和我们一样,也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六)

在榆次,我们宣传队也不是一枝独秀,经纬厂子弟小学宣传队和晋华纺织厂子弟小学宣传队也很优秀,而且比我们有钱,他们的演出服装和道具就比我们好的不是一星半点。然而,老师不让我们比这个:他们是靠装备挺起胸的,我们要靠水平昂起头。

我们宣传队在榆次实在是太有名气了,每次我妈妈领我上街,都会时不时从街头巷尾各个角落传来呼唤张继钢、张继钢的声音,一到这个时候我就看我妈妈,我妈妈的脸上总是洋溢出抑制不住的笑容。

(七)

名气太大了就容易骄傲,为开阔眼界和防止我们翘尾巴,刘冠娥老师特意领着我和几位同学坐火车到省城,去太原市少年宫红少年和北城区新少年宣传队参观学习,哎呀,真像“山汉进城”,立马就懂得什么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们真是洋气的很呐,歌声比我们嘹亮,舞姿比我们舒展,“样板戏”比我们演的像,“表演唱”比我们演的好。而且他们的队员们显然是见过大世面,对待我们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教我们节目一招一式耐心细致。通过那次学习,我们不仅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又扩展了做人和学艺的格局。

(八)

忘记是从几年级开始的,我们的班改称作排,我从班长改为排长,我们的年级改为连,我还是连长。宣传队也完全成为准军事化管理,只要我这个当队长的一吹响哨子,我们的队员就会从四面八方喊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口号跑步集合,喊三遍就会在排练教室门前列队完毕。现在想来,那个火热的年代是社会的大气候使然,虽然是畸形的扭曲的,但也是充满着理想主义的,对培植家国情怀特别是培育艺术素养而言,也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年代啊!

(九)

那几年,我们的演出可真忙活啊!

到厂矿、进机关、下农村、去部队,十里八乡走街串巷,锣鼓喧天歌声嘹亮……

看看我们的节目库,好不威风啊!

《东风吹战鼓擂》

《亚非拉人民要解放》

《金珠玛米呀咕嘟》

《草原牧民望北京》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红心永向党》

《在北京的金山上》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红军战士想念毛主席》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小)兵》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向着北京致敬》

《火车向着韶山跑》

《不忘那一年》

《北京颂歌》

《挑担茶叶上北京》

《葵花朵朵向太阳》

《颂歌献给毛主席》

《拿起笔做刀枪》

《阿佤人民唱新歌》

《翻身农奴把歌唱》

……

那个时候的生活普遍艰苦,但出去演出往往能有顿好吃的,我记得去王湖村演出的时候,节目演出热火朝天,但在不远处架火做饭的老乡们比我们还热闹呢,那不时飘过来的拉面特有的清香早已使我们的肚子咕咕作响。还记得,去63军187师演出刚刚结束,战士们就为我们端来了大笼屉的白花花热腾腾香喷喷的馒头……宣传队里有能吃的呢,有的队员一筷子下去就是糖葫芦串,有的队员更聪明,他们也不嫌烫,撕开馒头捏成小块扔进嘴里吞进肚里,那个香啊!

时下广场舞、大妈舞比比皆是,每当听到她们播放的《在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等歌曲,我总是浮想联翩,脑海里不断地跳着和眼前大妈舞完全不同的舞蹈,我觉得我们那时的舞蹈更有况味,因为,她们是为身体,我们是为心灵,她们是为娱乐,我们是为信仰……

(十)

1970年的一天,突然听说宣传队副队长郝建繁和马平同学被省体操队挑走了,我好生羡慕啊!心里酸溜溜的,心想,怎么就没看上我呢?她俩以后可就是大都市的人了,而且锁定了人生目标,那可是前途无量啊!

又过了几天,听说山西省歌舞团来了两位老师,特意要来我们学校挑演员,大家都有一种预感,我可能要被选上了……

记得那几天,刘老师的脸上浮现出从不曾有过的严肃与庄严,看得出她的心情很复杂,学校有名气受人关注令她欣慰,可是已经被省里选走了两人,如果再挑走骨干宣传队怎么办?那天她走进排练教室说:“省歌的老师们来了,我们要表演几个节目。”这时有同学说:“快把张继钢关进柜子里去吧!”同学的这句话让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省歌舞团叶三舟老师和唐俊桂老师看了我们的表演后给予了高度赞扬,唐老师指着我说:“你就是张继钢吧?我们就是冲着你来的!”

这时我看着我们的刘老师,她已是泪流满面……

不出所料,我也到了省城太原,也锁定了人生目标!

(十一)

我到省歌舞团工作后,有好几年的时间,他们的音容笑貌一直伴随着我,萦回在我的梦中……

张翠萍 徐建萍 杨凌云 贾娜佳 原鸣霞 孙润花

王丽英 郭晋芳 王春鸣 马 平 郝建繁 王玉星

张焕玲 郭继荣 梁紫云 李榆明 郭启鸣 卜小萍

徐小斌 曲慧珍 吴小丽 郭瑞卿 张振琦 李长源

庞力强 乔远生 韩学诠 谷贵生 张月平 张润生

白明贵 闫国庆 吕海平 任 奋 杨玉涛 张小棣

武江波 马利生 王巧英 肖丽英 张瑞卿 郝建华

几十年过去了,我想他们也该是有第二代或是有第三代的人了吧,然而,我却永远想把他们的形象定格在金子一般的少年!

(十二)

寿安里小学究竟与其他学校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一代一代的学子都不约而同地怀念这所学校,寿安里小学怎么了?他的美好究竟是什么?

无疑,这是一所能够播种信仰的学校,他的艺术美感唤醒了无数的生命美感!

从这片土壤成长起来的大部分孩子都有榜样,有目标,有追求,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遇到什么困难,遭遇什么挫折都不会一蹶不振。

在寿安里小学能参加课外艺术活动往往成为一种奖赏,让学习成绩不好的产生羡慕从而去努力学习,让学习成绩好的养成了专注从而更加努力。

就“蓝天白云”来说,生活中的蓝天白云是客观存在,课文里的蓝天白云是概念存在,而艺术点燃的蓝天白云是心境存在。千万不要忽视这个“心境”,这个“心境”或许就是一粒种子,这种子,往地下扎下去的是更加刻苦学习,往天空飞上去的一定是实现梦想。我想,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地方,无论生活多么贫瘠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有一位好老师就够了!因为学生是土壤,老师是开掘者、耕耘者、播种者、浇灌者!

艺术究竟点燃了什么?

点燃了——生活的热情、浓厚的兴趣、高尚的情操;

铸造了——持续的专注、莫名的优越感和人格的初步完善。

拥有了艺术的情怀,生活不再单调乏味,好像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色彩缤纷的,这就是艺术美感唤醒的生命美感!

(十三)

2016年,全国召开美育大会,邀我主笔美育志愿者宣言,记得在那段时间里,我的脑海基本上被五十年前的山西省榆次县寿安里小学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占据了,真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首先拟就了《美育启示录》,现抄录,权当作我献给母校的一片赤子之情吧!

美育启示录

崇尚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成果!

美育是教育的先导,不从美育开始的一切教育都将是支离破碎的。

美育时常尴尬,常常会和“不务正业”连在一起。没文化的人认为美育不能当饭吃,有文化的人看美育也就是个修养花边。事实证明,这些不是愚蠢,而是愚昧!

美育不是早教,美的教育是人类的生存原则,告诉什么是美,必然指出什么是丑。

不能允许不美养成习惯,任何行为的持久很容易形成观念,错误观念成为根深蒂固的大众趋同是民族的悲哀。

只有美能征服一切!

即便是正义也需要正义感,正义感是正义美感的感召力,正义必须转化为美感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美感与居高临下格格不入。心的距离与“强大”产生远,与“善”和“美”产生亲近,你再强大我也不愿意成为你的同类,我只情愿——与美为伍。

靠说教补救成长为时已晚,甚至适得其反。把美投放到社会中,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使美处处可见,事事可闻,美成为土壤,几根杂草就难成气候,甚至不生自灭。

美育教师就是美的天使,使命是照亮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灵魂!

首先接触仁义是美育的良好开端,然而,仁义道德不是美育的目的只是基础,无穷尽的创造力才是人格的完善。

认识美的意义还在于能够识别什么是不美,不美,在艺术层面是缺了独特和品质,在道德层面是失了真实和善良。认识美有助于去伪存真。

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上行下效;

最深入的教育方式是春风化雨;

最伟大的教育方式是润物无声!

美育不是天梯,恰恰相反,美育只是唤醒天然禀赋!

美是人类的财富,任何人都有权利拥有,也有责任去创造!

不是大自然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大自然!

在人间——

最高尚的道德,是教会美!

最珍贵的财富,是学会美!

最伟大的贡献,是创造美!

(十四)

在不经意中我走上阳台,望着香山晚霞莫名生出一丝禅意,记得我去云南叶县时,曾看见过县衙有这样一幅对联:“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我站在那里沉思良久,感慨万千!我知道,少年是追不回来的……

人生就是这样,你怎么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怎么看你。

在这个世界上,你能看见多少反面,你就能拥有多少正面。

感谢我的老师们,是你们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光明和美丽!教会了我为这个世界创造出更灿烂更绚丽的胜境!

感谢我的老师们,是你们的锤炼,使得我们的生命不是用来度过的,而是用来绽放的!

(十五)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试着跨越半个世纪去触摸那纯真的年代,然而,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这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诗——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一切都远去了,曾经的往事已化作碎片,有些已成了故事,有些已成为传奇了……

2018年2月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