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怎样识别甲骨文字?

陈琦

首先,甲骨文的识别是非常专业的,这毫无疑问,因为可以面对社会明码标价10万破译一个,可见难度之大,但是,所幸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太过伟大丰富,又为专家学者破译3000多年前的“中华密码”留下了别的文明与文字没有的智慧和方法:

一、《说文解字》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段话,可说为郭沫若、王国维和罗振玉、董作宾四位“甲骨文四堂”留下了一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钥匙。

《说文解字》这段话直接讲的就是甲骨文,也就象形字与汉字的构造原理,言简意赅,一读就懂。

这就是考古学家破译甲骨文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六书”的定义出发,尽管甲骨文并不是都能达到秦汉后的“六书”的标准,不能那么娴熟运用这6种造字方法,但是,目前所破解出来的约2000多个甲骨文字,却确实已经发现了这六种原理。

毫无疑问,《说文解字》的许慎以及他那个年代的人就已经可以辨认上古象形文字了,不得了呀!

二、汉字的“万年一脉”之特性

问个小问题,下面这张青铜器铭文的图片,谁能找到“黄帝”的字眼?或者“皇”的字眼?

我估计要认出“黄帝”的字眼有点难

因为它本也写作“黄啻”。但是,要认出“皇”估计就不太难了~

这是战国田氏齐威王时的出土青铜器《陈侯因齐敦》,讲的是齐威王做器向他先祖学习的意思。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汉字是万年不变的字体,虽然严谨的说,殷商甲骨文与西周金文自己秦汉后的篆书与隶书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其根源还是不变的,无论是秦篆汉隶还是西周金文,它的根还是《说文解字》里记载的那句“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说穿了,就是用画画的理念来创造的了。

中国人随便一个没有学过相关专业的人,就能看懂几千年前的古文字,这在拉丁字母的使用人群里简直就是逆天般的神奇!

上面这一张古英语,字母还是大体那26个字母,但是其单词与语法却已经完全不同现代英语了……没学过就等于是看天书——好气呀!明明拆开来看,每个都能看懂,可是一合起来就……

因为拉丁字母不是象形文字,所以人们在没读过书前,是不可能看得懂的。而象形文字就不同了,因为象形文字就是照着事物的原型或人的意念里的“拟物”而画出来的,图案永远比文字数字更容易让人明白,看图不需要专业知识,只要人看过的东西,就会在脑里生成画面,所以,你看,下面这个字简直就是“送分题”呀!假期你现在正在考古文!







根据语言学家的定义,文字发展大体有4个必经阶段,分别是:

1、结绳记事;

2、图形记事

3、语段文字(约定成俗的符号或图案);

4、成熟文字

而按照这个阶段的“流程”看,象形文字(即图形记事,也包括部分语段文字)是成型文字的必经阶段,根据全世界各古文字发现考证,确实如此,比如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但是,后来就是不知道为何,就这么吊诡,全部变成了拉丁字母,就是说:文字断根了!(等于文明也断根了!)

而汉字就不同了,3600多年前是象形文字,3600多年后,虽然已经不是单纯的象形文字(已是六书体),但是它就没断根——所以,文明也一直没断根!

如此一来,我们的考古学家要破译甲骨文自然是大把规律可抓了。


無風即風

考古学家对甲骨文的识别方式,最基本的就是甲骨文的时间是个什么时候,比如商朝之前的,就按照演化的方式去对比,一步一步的往下来,按照最近的一个时代来,西周,东周,汉,以此类推,不过有些是按照当时的文化而辨认,真正的汉字是以仓颉为主,在考古界,没有百分之百,


菜鸟是浮云

参考已知文献,有些字与现代通如中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2, "file_sign": "f0592e84d19f6fb23bd277bcdfaa89fd\

耕石生

甲骨文,在我的意念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在现代高科技的时代,也不愿意在甲骨上书写文字,其主要原因是在甲骨上书写太困难。文明初起的先辈们,可能会使用甲骨做为标记,而不会在甲骨上书写文字,甲骨的硬度不是可以用一般的笔可以书写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那时是否有在甲骨上书写的笔。我们的祖先再愚昧,也不可能选择这样的书写方式,可以说,也是无法书写的。


千秋173934865

博大精深的汉字都是从曲字发展而来,由于没有一个考古学家懂曲字,因此,那些博大精深、最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甲骨文全部解错误。例如:这些考古学家根本无法说出:中华文化父母子女道德鬼止国等字的造字法。


兴文192025802

【甲骨文代表的肯定是某种行为,只要这种行为现在还有,这样的甲骨文就能看懂。如果一些甲骨文代表的某种行为现在没有了,那就肯定看不懂。有好多古文字,现在写出来根本也没有人认识,同样道理,识别甲骨文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甲骨文一看就明白,那只能说明现在的人还停留在甲骨文时代。某一种文字看不懂,某一种文字消失了,这是人类行为变化的自然而然的正常现象,如果甲骨文至今为止还在使用,只能说明你几千年没有变化。现在人看不懂文言文很正常,说明人在变化,以后的人肯定还要变化,以后的人肯定也会看不懂今天的许多语言文字。】


敬天爱地碎片啃书


新雷第一声

简单!回溯就是了,由篆文到金文,由金文而甲骨文。只是篆文之前没有系统的文字字典,许多文字的传承系统失传,加之相隔年代久远,所存留的资料又很少,所以造成很多甲骨文不能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