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對蝦養殖存在大問題!如何突破值得養蝦人深思!

廣 · 告

前言:

近幾年,山東省沿海地區的對蝦養殖業發展迅猛,養殖規模、品種、方式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山東省沿海地區交通便利,氣候環境適宜對蝦生長,對蝦養殖業前景廣闊。然而,對蝦養殖業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應當著力解決這些問題,使這一產業能夠健康發展。

我國的現代對蝦養殖業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興起於20世紀80 年代。近年來,隨著養殖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對蝦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對蝦養殖國。山東省憑藉其優越的氣候環境以及海陸位置,成為我國對蝦養殖的重要地區。下面筆者將對山東沿海地區的對蝦養殖進行深入的探討。

1、山東沿海的對蝦養殖模式

當前,山東省的經濟蝦類共有 40 多種,其中養殖規模較大的品種有斑節對蝦、凡納濱對蝦、中國對蝦等,其中沿海地區的東營、濰坊、青島、日照是主要的養殖地區。這些地區的對蝦養殖產業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對蝦養殖的完備的產業鏈。該地區的對蝦養殖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其中主要的養殖模式是室內水泥池養殖、室內土地養殖、室外土池養殖和室內覆膜養殖。室內土池養殖多采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和溫棚車間養殖模式;室內土池養殖多分佈於濱州地區,採用小棚土池養殖;室外土池養殖多以精養為主,具備完善的供氧設備。

2、山東沿海對蝦養殖存在的問題

2.1、蝦苗的質量較低

筆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山東沿海地區的對蝦苗種質量較低,多為由省外購買的無節幼體培育而成。苗種的培育單位多為中小企業,其設備欠缺,選育苗種的操作也沒有統一的規範。選育過程中缺少對蝦苗常見疾病的檢測環節,這也造成最終培育的苗種品質參差不齊,甚至有些苗種攜帶嚴重的疾病。對蝦苗種質量難以保證會造成對蝦的種質逐漸退化,生長緩慢,發病率提高等。

2.2、親蝦來源問題難以解決

親蝦資源的引進和保種制約著對蝦養殖產業的發展,走出對蝦養殖產業的發展困境,必須引進優質的對蝦資源。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我國當前的對蝦的優質資源主要掌握在國外的大型企業手中,這種情況下,有些企業迫於成本上的壓力,選擇一些劣質的苗種,擾亂了苗種市場。

2.3、對蝦的病害防治水平低下

當前我國的對蝦養殖產業中遇到的病害主要有偷死病、紅腿病、腸炎病、白斑綜合徵等幾種。導致這些病害的原因主要是親蝦種質退化、養殖缺乏科學性、濫用藥物等。山東省的對蝦養殖雖然規模較大,但相關的疾病防治措施欠缺,制約著今後對蝦養殖產業的發展。

3 怎樣解決對蝦養殖中存在的問題

3.1、加強對對蝦養殖產業的監管

在推動對蝦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應當規範對蝦的育苗流程,實施標準化養殖。漁業廳應當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加強對對蝦苗種培育、生產、用藥等各個環節的監管。要轉變傳統的養殖觀念,轉變原先的粗放式的養殖觀念,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和工業化的循環養殖。

3.2、建立標準化的對蝦育種體系

對蝦苗種的培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研究週期較長,取得成效較慢,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該領域的財政資金投入。山東省地區的養殖戶應當積極配合國家對蝦產業體系,與省內外高校合作,構建對蝦育種的技術中心,不斷加強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最終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對蝦養殖體系和標準。

3.3、加快推廣新品種

山東省內各級政府以及漁業局、海洋局、推廣站等應當加強合作,做好對蝦新品種的推廣、宣傳工作,要定期組織會議,對對蝦養殖戶進行培訓,推廣新的品種。養殖戶只有在瞭解了不同養殖模式的特點,才能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模式。還應當鼓勵能力較強的大中型企業參與良種的培育,這樣能夠有利於新品種的推廣。

3.4、加強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發

對於對蝦養殖過程中的病害應當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從養殖的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著手,確保各個環節的安全,不斷降低病害的發生率。應當對病害的防治措施進行宣傳,把握好各種疾病的季節性因素。要嚴格對外來對蝦的病害檢測,防止不合格的苗種流入市場。

4、結語

整體上來說,山東省沿海地區的對蝦養殖業獲得了迅猛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相關部門和企業應當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對對蝦養殖產業的監管,不斷完善對蝦育種標準。加快對蝦新品種的研製和推廣,培育出更加優良的對蝦苗種,加強對蝦病害的防治。只有從各方面綜合考慮,才能有效推進對蝦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END